濮存昕读契诃夫:他认识生活的角度永远值得学习
发布时间:2015-01-07

纪念契诃夫逝世一百一十周年,北京人艺版《万尼亚舅舅》将上演

“契诃夫写的是整个人类的精神困惑”

  1月20日至2月1日,作为北京人艺2015年首部新排剧目,《万尼亚舅舅》将登陆首都剧场。《万尼亚舅舅》是契诃夫写于1897年的一部四幕乡村生活场景戏剧,全剧的故事发生在俄罗斯的一个农庄内。农庄的主人、退休教授谢列勃里雅科夫带着年轻的第二任妻子回到乡下居住,美丽的叶莲娜的到来,令农庄的管理者万尼亚和为教授看病的乡村医生阿斯特洛夫神魂颠倒。教授最终决定要卖掉这座庄园,万尼亚发觉自己的青春被这样一个曾经的偶像耗尽却无法获得任何方式的补偿而怒火中烧,最终却又在送别教授夫妻后与教授的女儿索尼娅继续日复一日地为了农庄微薄的收入而劳作。全剧充满了典型的契诃夫式的悲喜剧的色彩,写出了主人公在平庸命运前的挣扎。

  这部剧由李六乙执导,濮存昕与卢芳分别饰演万尼亚与教授妻子叶莲娜,道貌岸然的老教授和教授的女儿索尼娅、乡村医生阿斯特洛夫分别由李士龙、孔维和国家话剧院演员牛飘出演。著名戏剧评论家童道明是《万尼亚舅舅》中文版的译者之一。在他看来,《万尼亚舅舅》和契诃夫的其他杰作一样,表现了包括万尼亚、阿斯特洛夫、叶莲娜、索尼娅等主要角色在内的“有精神追求的人的痛苦”以及“对权威的反抗”。

  第一个发现契诃夫戏剧之美的是曹禺

  “契诃夫的戏在中国演得比较多的是《三姐妹》《海鸥》,《万尼亚舅舅》演得少,大概是因为它是比较难演的戏。”童道明说,这也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很看重的一部戏。他记得1954年时,俄罗斯举办契诃夫逝世50周年纪念演出,演出剧目就是《万尼亚舅舅》。

  童道明介绍,在中国第一个发现契诃夫戏剧之美的是曹禺,他曾高度评价契诃夫的戏剧,当年就是学习了契诃夫的戏剧美学后,曹禺写出了《北京人》。但作为剧作家的契诃夫在中国被广泛认知,是在2004年。那一年是契诃夫逝世100周年,中国举办了契诃夫国际戏剧节。“那是我们第一次把契诃夫作为剧作家推到台前来,很多人包括媒体记者都很好奇,契诃夫不是小说家吗,为什么要搞戏剧节?等到那个戏剧节结束,所有的人都不怀疑,契诃夫是位伟大的戏剧家,作为剧作家的契诃夫,他的贡献要高于作为小说家对小说的贡献。”童道明回忆。

  濮存昕已多次出演过契诃夫戏剧,包括《海鸥》《三姐妹》《伊万诺夫》和《天鹅之歌》。至此,濮存昕也成为中国演出契诃夫戏剧最多的演员。在童道明看来,《海鸥》对作为演员的濮存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戏,它影响了他对表演的理解。1991年,濮存昕刚到北京人艺三、四年,莫斯科艺术剧院导演奥列格·叶甫列莫夫受邀到北京人艺执导《海鸥》。“我知道自己的不足,也看到了这位俄罗斯导演面对我时眼睛里面的失望。”濮存昕回忆。排完《海鸥》,他们送别导演时一起吃了顿饺子,奥列格·叶甫列莫夫对每个人都说了一句话,对濮存昕的评价是“一个努力的并且聪明的演员”,并对他说:“你胸中充满汹涌的浪涛、电闪雷鸣但表面可以平静如水,当你懂得这样演戏的时候,就是一个特别好的演员了。”当时濮存昕对这句话很费解:怎么可能呢?经过几十年的积累,濮存昕成为了能够控制自己的演员,他终于明白了奥列格·叶甫列莫夫的话。“当你的技术和能力达到一定程度时,懂得放弃,不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不再觉得什么都很重要的时候,你再演戏,平静出现了,但一点没有失去内心的激动。”

  濮存昕读契诃夫的体会是:他认识生活的角度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我们现在出不了好剧本、题材匮乏、做的东西粗糙,而契诃夫会那么看待真实的世界、真实的生活、真实的人性,和那些在命运面前落魄的人。他解剖透视生活的方法,仍旧是滋养中国文学的一种方式。”濮存昕说,“契诃夫让我们看到了他认为的真实的生活方式和认识生活的角度,让我们不主观臆断地凭个人好恶来面对这个世界,知道世界的好与坏、美与丑、成功和失败、幸福和悲伤都那么自然地存在,这就是契诃夫最重要的价值所在。”

  “很俄罗斯又很不俄罗斯”

  “话剧舞台上的作品,应该是有文学性的,有思想的,有人性的。契诃夫为我们提供的财富应该被我们所看见。”在濮存昕看来,中国现在排契诃夫的戏还太少,对契诃夫的认识和表现还远远不够。“老一辈的精神家园跟俄罗斯文学是有关系的,他们的精神滋养很多来源于俄罗斯文化,但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并非如此,那么我们今天如何讲述契诃夫、描绘俄罗斯文化,让对俄罗斯文化和契诃夫不太熟悉的人走进剧场,这很重要,像一个课题。”

  在导演李六乙看来,契诃夫的戏是非常安静的,没有任何杂念,他对生命的感悟是非常真切的。“这其实离我们很远。我们现在太浮躁,欲望太多,要求太多,我们不能简简单单把一件事情做好。契诃夫的戏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对生命的认识和对生命形式的表达。我们现在对生命几乎没认识,我们在生活吗?我们对生活应该有自己的认知,100多年前契诃夫已经给我们写明白了。”

  李六乙要把《万尼亚舅舅》做得“很俄罗斯又很不俄罗斯”。“俄罗斯是个大的文化概念,我们往往会觉得有一些现象就很俄罗斯了,比如白桦林,其实未必。这是现象和本质的问题,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契诃夫写的是俄罗斯,但他又远远超越了俄罗斯,写的是整个人类的精神困惑和精神痛苦。”这部戏将完全遵照原著,李六乙表示不做任何本土化的改编,“现在很多本土化特恶俗,以为在外国戏里放进中国元素就本土化了,这是最低级的表现方式。”

“艺坛大家”是中国文联的品牌项目之一,起始于2004年,至今已拍摄老一辈著名文艺家100余人,涉及戏剧、电影、音乐、美术、曲艺、舞蹈、民间文艺、摄影、书法、杂技、电视等多个艺术门类,部分专题片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地方电视台播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次通过中国文艺网的网络新媒体平台集中发布推送,是适应网络时代传播发展趋势,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优势开展宣传推介的一次重要探索。这一品牌项目致力于回顾总结我国当代艺坛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的艺术成就和人生历程,搜集抢救他们的珍贵音像资料,既努力为文艺工作的后来者打造一部生动教材,也力争为中华文艺保存一批宝贵的艺术人文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