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骄子》18年后再登北京人艺舞台
发布时间:2012-12-14

《天之骄子》18年后再登北京人艺舞台

郭启宏从“中年”到“老年” 濮存昕从“曹植”到“曹操”

  1994年底至1995年,著名编剧郭启宏继《李白》之后创作的话剧《天之骄子》在首都剧场上演,并在随后几年里获得曹禺戏剧文学奖、文化部文华奖、中国话剧编剧金狮奖等多个奖项。但1995年后该剧就再未演出过,它的上演场次止步于30场左右。18年后,这部尘封已久的好剧,作为北京人艺整理复排的保留剧目之一,在岁末年初建组、排练,2013年1月30日至2月15日,该剧将再次登陆首都剧场,这一次,其首轮演出即有14场的规模。

  郭启宏在12月10日该剧的建组会上感叹,面对该剧的再次演出,他有一种沧桑之感,“自己从中年到了老年”。当年濮存昕在剧中饰演曹植,这一次他饰演曹操,在郭启宏的记忆里,“小濮演这个戏时风华正茂”。

  这部戏当年由苏民导演,这次导演唐烨也加入进来,新老两代导演联合执导。除濮存昕外,演员阵容也是全新的。刘辉饰演曹植,邹健饰演曹丕,龚丽君饰演曹操的妻子卞氏,除了这些实力派中生代演员,孙琳、原雨等年轻演员也加盟该剧。18年前排这个戏时,苏民就看准这是部好戏。“曹植七步成诗这个题材大家都很熟悉,但该剧不只写曹植。谁是天之骄子?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都是天之骄子,这三个人在历史上都有各自的人生定位。”他说,“曹操是一代枭雄,曹丕写过《典论·论文》,这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文学专论,曹植则是一代大诗人。”

  “桃花红梨花白,谁说花开只有一种颜色?”这是《天之骄子》的最后一句台词。苏民认为它道出了该剧的主题,即人的定位问题。“人的一辈子是各式各样的。三曹都是建安时代的杰出人才。所以这句话是这部戏的一个非常漂亮的耐人深思的结尾。”“《天之骄子》够演员认认真真演个几十年的。”他说。

  《天之骄子》的舞美设计被苏民称为“前所未有的”。舞台上有包括司母戊鼎在内的3个不动的形象,还有6块活动的布景,跟随演员的表演,它们可以在舞台上转动,在苏民看来,这使得整个舞美“既有现代意识又有丰富内涵”。他对舞台调度的构思“都是基于这3个不动的和6个动的形象构成的舞美设计”。

  两度出演该剧,濮存昕说《天之骄子》是北京人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剧目,而郭启宏写的剧本也可以称为美文,“好的剧本有,但能是美文的剧本不多”。所以导演特别重视台词,这部戏的表演,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要把美文一样的台词传递到观众心里”。他认为这样的美文对演员也是一种养育。

“艺坛大家”是中国文联的品牌项目之一,起始于2004年,至今已拍摄老一辈著名文艺家100余人,涉及戏剧、电影、音乐、美术、曲艺、舞蹈、民间文艺、摄影、书法、杂技、电视等多个艺术门类,部分专题片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地方电视台播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次通过中国文艺网的网络新媒体平台集中发布推送,是适应网络时代传播发展趋势,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优势开展宣传推介的一次重要探索。这一品牌项目致力于回顾总结我国当代艺坛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的艺术成就和人生历程,搜集抢救他们的珍贵音像资料,既努力为文艺工作的后来者打造一部生动教材,也力争为中华文艺保存一批宝贵的艺术人文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