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字见真情
发布时间:2014-04-25

  抽言:在纪念山尊同志百年的日子里,我又翻开了保存多年的说明书,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山尊同志喜欢为自己排的戏题写剧名。我觉得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人爱好问题,这其中蕴藏着他对自己新排作品的炽热情感。

  今年5月是敬爱的山尊同志诞辰100周年,是值得我们深情纪念的。

  1952年,山尊同志与曹禺、焦菊隐、赵起扬一同筹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在这里工作了26年。改革开放后,他被调到文化部工作,但他的心一直挂念着北京人艺,直到他离开我们的那一天。因此,人艺人一直视他为老领导,北京人艺“四巨头”之一。

  山尊同志在人艺工作期间,曾先后为剧院导演了《春华秋实》《非这样生活不可》《仙笛》《日出》《带枪的人》《关汉卿》《难忘的岁月》《红旗飘飘》《烈火红心》《三姐妹》《巴山红浪》《乘风破浪》《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红色宣传员》《霓虹灯下的哨兵》《李国瑞》《祝你健康》《山村姐妹》《仇恨的火焰》《云泉战歌》《巴黎人》《末班车上黄昏恋》等22部大戏,以及《哎呀呀,美国小月亮》《战斗的星期天》《群猴》《脸黑心红》《我看见了》等5个小戏。进入新世纪,他还担任了《油漆未干》和《北京人》两部戏的艺术顾问,给导演和演员具体的指导。

  本人有收藏说明书的爱好,无论院内院外,也无论何剧种,只要是我看过的,我都收藏。

  在纪念山尊同志百年的日子里,我又翻开了保存多年的说明书,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山尊同志喜欢为自己排的戏题写剧名。我觉得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人爱好问题,这其中蕴藏着他对自己新排作品的炽热情感。按照我院惯例,说明书一般都是在该戏即将进入彩排阶段时开印,而此时作为导演的欧阳山尊激动企盼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经过几个月的奋斗,看到自己的“孩子”即将诞生了,那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啊。所以我说题写剧名看似平常,实际上字字见真情。

  众所周知,山尊同志酷爱书法,院内不少同志都有他的题字,他给我也题过好几幅字,后面再谈。山尊同志的书法有仿毛体的味道,但又不全似毛体,他的字藏锋而不漏锋,有其个人风格。

  大书法家林散之说,书道讲究的是美、力、气、比四个字。“美”不必多言,当然是漂亮;“力”是讲字的筋骨是否有硬度;“气”是指运笔时是否流畅、是否一气贯通;“比”讲的是字的布局和漏白。倘若这四点做到了,那这幅字定是佳作。

  山尊题字成竹在胸,一笔不苟,挥运自如,形神兼备,血肉丰满,字字讲究,人正书正。力透纸背也是山尊书法一大特点,他运笔如铁,腕力千钧,而又重按轻推,刚柔兼备,笔酣墨饱。山尊题字多有腹稿,甚至草稿,因此他写起来心手双畅,气韵生动,纵横自在,大气磅礴,神充气足,一气呵成。山尊的字不但自成一家,且整体感很强,字的大小粗细以及布白都颇具匠心,给人以结构天成之感。依本人之见,我们把山尊的字称“山尊体”也在情理。

  山尊同志不光是为自己导的戏题写剧名,有时别人导的戏,他也以副总导演的身份题写剧名,如《同志,你走错了路》《渔人之家》等。其中《同志,你走错了路》最像毛体。

  山尊同志也很喜欢为院内外的老少朋友题字,据我所知,院内有不少同志有他老人家的题字,山尊为同志们题字也有特点,他很少题写唐诗宋词之类的名家名句,而是根据他与求字对象的关系或是感情而作诗题字。前面说过,我珍藏有好几幅他的题字,其中一首长诗最为珍贵。(见图)

  团河识君念年前,正值乌云布满天。胸中块垒不能吐,彼此相对默无言。念载光阴荏苒过,我已老耄君壮年。与君结成忘年交,相互倾吐肺腑言。蒙君为我作评传,赞誉过多觉汗颜。愿将鼓励为动力,继续努力不偷闲。神州今日谱新篇,前进途中有艰险。曾历风暴何惧尔,柳暗花明即在前。

  书赠 张帆同志留念

  欧阳山尊

  一九八九初春于燕京

  凡经历过“文革”的老同志,对山尊的这一首诗均不难理解,但年轻同志可能对其中的某些词句会有些不解,我略作解释。

  “团河”是地名,在北京大兴区的黄村以东。“文革”前那里有个劳改农场,名字就叫“团河农场”,是改造犯人的地方。“文革”中怕犯人闹事,全被轰到新疆,于是这里就变成了北京市文化系统的“五七干校”,北京市各院团的人全被下放至此,边劳动边改造思想。本人1969年底分配到北京人艺时,剧院(当时叫北京话剧团)的同志们都在那里,实际上我所在的北京市文工团也在那里,只不过不是一个团而已。文工团撤销后,我和顾威、王领、徐秀林被分配到人艺,当然也就认识了山尊同志。这就是山尊说的“团河识君念年前”。“正值乌云布满天”是指“四人帮”统治的那个阴暗时代。“胸中块垒不能吐,彼此相对默无言”,“文革”时代是大搞阶级斗争的时代、是挑动群众斗群众的时代、是人整人的时代,稍不小心就有被打成反革命的危险,所以同志之间很难说真话、见真情,甚至无言以对。后面的词句我就不多解释了。改革开放后,文学艺术研究院推出了系列丛书《中国话剧艺术家传》,我应邀为山尊同志写了“评传”,刊登在第五辑上。那时山尊同志早已过花甲之年,但他依然要“继续努力不偷闲”,称自己是一匹不知疲倦的老马,还要在迈进途中克服艰险,努力向前。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一直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书如其人用在这里极为恰当。

  作者:北京人艺原艺术处处长兼院刊主编。现任北京人艺艺委会委员。著有戏剧评论集《话说北京人艺》《走进辉煌》等。

“艺坛大家”是中国文联的品牌项目之一,起始于2004年,至今已拍摄老一辈著名文艺家100余人,涉及戏剧、电影、音乐、美术、曲艺、舞蹈、民间文艺、摄影、书法、杂技、电视等多个艺术门类,部分专题片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地方电视台播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次通过中国文艺网的网络新媒体平台集中发布推送,是适应网络时代传播发展趋势,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优势开展宣传推介的一次重要探索。这一品牌项目致力于回顾总结我国当代艺坛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的艺术成就和人生历程,搜集抢救他们的珍贵音像资料,既努力为文艺工作的后来者打造一部生动教材,也力争为中华文艺保存一批宝贵的艺术人文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