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梅兰芳演剧思想
发布时间:2014-12-17

  试论梅兰芳演剧思想 

  刘厚生(中国剧协顾问)

  现在,当我们继承和研究现代几位京剧艺术大师留给我们的艺术遗产时,人们往往把注意力放在他们的表演艺术成就和代表性剧目上面,这是应该的,但我们同时也必须重视他们的演剧思想。整理、研究和继承大艺术家们的演剧思想,对每一个大艺术家都是必要的,更是京剧艺术理论工作所必不可少的。

  梅兰芳大师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演京剧。他不是专业京剧理论家,没有写过系统的理论著作,但是他在40多年的京剧艺术生活中,当然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并从中得到许多体会,形成自己的某些艺术观点。他写了不少谈论京剧和地方戏的文章,做过不少讲演,其中就蕴含着他由个别的艺术观点发展出的深刻的演剧思想。梅派是京剧最大的流派,但梅派不能仅是京剧表演艺术的流派,梅兰芳演剧思想同样是梅派的重要组成部分。

  探讨梅兰芳演剧思想,首先要探讨他一生艺术实践中所形成的思想中心或主体趋向是什么,简化具体说就是,他已演和想演的是什么样的戏?他是怎么演和怎么提高这些戏的?早在解放前,流行过一种说法,叫做“雍容华贵,端庄大方”。但这实际上只是他表演上的一种艺术品质、风度,没有体现出他全面的内在思想高度;而且即使从艺术品格风度说也有不足,没有包涵梅兰芳在表演上还有纯朴英武、柔中有刚的一面。梅兰芳追求的美从根本上说乃是要在戏曲艺术中体现出更高尚更深广的我们民族的大美。举凡民族精神、民族性格、民族传统、民族哲理以至民族形式等等都是他创造追求的目标。

  梅兰芳对民族大美的追求和创造是全面的、综合的。他虽然是演员,自然侧重于表演,但他特别关注的却往往是京剧文学,即剧本。他对他常演的或准备演的剧本的文学水平、文学价值、文学的美,从剧本的主题思想、情节结构、人物性格,直到语言唱词、风格品位等的重视,决不在表演之下,常常还是放在表演之上。这应该是梅兰芳演剧思想的首要一条。

  梅兰芳认为,“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性艺术,包含着剧本、音乐、化妆、服装、道具、布景等等因素。……哪一门是最重要的呢?我以为全部都重要。”京剧文学首先改进、创新了,其他因素当然也要跟进。这就是推陈出新的思想。从青年时演《汾河湾》到老年时移植《穆桂英挂帅》,梅兰芳一生从未停止过创新革新的步伐。这是他演剧思想的第二条。

  第三,无论在京剧文学和舞台艺术上如何改造提高,都不是任何人可随心所欲,乱改一通。因为这是对一种传统深厚、内容和形式上都很复杂的高尚民族文化的手术行动,必须要有高度的鉴别判断能力。梅兰芳于此郑重提出他极为重视的又一条演剧思想:“要善于辨别精粗美恶”。但是,善于辨别不可能是一日之功,也无止境,而我们京剧推陈出新工作不可能等大家都提高了眼界或鉴别力之后才做。

  第四,梅兰芳又提出一条重要的演剧思想:“移步不换形”。研究这个问题,一要探讨他几十年的舞台实践是怎么做的,二要研究他的文论中有关这方面的意见是怎么说的。我们不能单凭这五个字的生活中常用的短语就代他下结论说梅兰芳不赞成京剧换形。“步”有大步小步,“形”有本体形或变体扩大形。从他几十年的演出实践看:一、多数情况是移小步不换大形,但也有较大的步伐移动也可以不变形。这里的形是指具有京剧最基本最稳定的本体形,也就是京剧之所以被称为京剧的那些艺术特征。二、从他文论讲话中的不少观点说,他也从来没有认为京剧的形是永远凝固不变的。梅兰芳曾指出,有些戏中的台词、音韵、身段不好,都要一次又一次地修改,移步不换形。但他更鲜明地指出,“如果有突出的优秀创造而为这个古老剧种某一项格律所限制的时候,我的看法是有理由可以突破的。”这样的突破,显然包括形的突破在内,当然这必须仍然是京剧的形,是从京剧本体出发,有所创造有所革新的新京剧的形了。

  梅兰芳强调移步不换形,还有一个思想是,根据他几十年的实践经验,他认为京剧的改革发展提高必须要有高度慎重的态度。在我们眼界鉴别力还不够高明之时,只能慎重地一步一步来,绝不可以粗暴,即使我们善于辨别精粗美恶了,也不能乱改。这是对京剧艺术高度负责,有高度剧种责任心的演剧思想,但他决不是反对改革。

  综上所述,梅兰芳从树立起追求创造京剧的民族大美的理想,进一步明确了首先提高剧作思想性和文学水平的必要,再扩伸为强调舞台艺术全面创造革新的必然发展,再到反复宣扬要善于辨别精粗美恶的关键一环,更指出了移步与换形的正确关系,几个步骤下来,梅兰芳演剧思想就自然归结到一条最根本、统筹上面各条的大路:学习。

  梅兰芳认为,青年演员不仅要学表演,也要学文学、导演、音乐、舞台美术等等,要做个全面的演员。

  在表演方面,他强调不仅要向同行学,更要向隔行学,向不如自己的人学,向批评自己的人学。

  他十分尊重地向观众学习,认为“观众里面有很多是鉴别能力特别精的,要耐心去听去学”。

  他坚定地主张“什么剧种的戏都看”,每去外地演出,必定观摩地方戏,举行座谈,拜访老艺人,写过多篇文章。

  他去国外演出或访问,也力争多看外国戏,与外国戏剧家交流。

  他更有些别人想不到的学习,比如他喜欢学习名老艺人的剧照,认为仔细揣摩可以研究身段,学习唱片可以研究唱腔等。

  他更可贵的是对京剧史和戏剧史的学习研究。他在逝世前不久最后写的一篇两万多字长文《戏剧界参加辛亥革命的几件事》,极为宝贵,抢救了有关夏月珊、夏月润、潘月椎等海派艺人的许多珍贵史料。

  他诚心诚意地号召青年人学习优秀前辈的道德风范。高尚的演剧思想必定是德艺双馨的思想。归总这一切,也就是说一个艺术工作者必须多方面地向生活学习,这就是梅兰芳辩证法的演剧思想。

“艺坛大家”是中国文联的品牌项目之一,起始于2004年,至今已拍摄老一辈著名文艺家100余人,涉及戏剧、电影、音乐、美术、曲艺、舞蹈、民间文艺、摄影、书法、杂技、电视等多个艺术门类,部分专题片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地方电视台播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次通过中国文艺网的网络新媒体平台集中发布推送,是适应网络时代传播发展趋势,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优势开展宣传推介的一次重要探索。这一品牌项目致力于回顾总结我国当代艺坛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的艺术成就和人生历程,搜集抢救他们的珍贵音像资料,既努力为文艺工作的后来者打造一部生动教材,也力争为中华文艺保存一批宝贵的艺术人文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