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娘子军》编导李承祥细说几代“琼花”
发布时间:2009-06-09
  5月5日、6日,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将再次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日前,笔者采访了该剧编导、原中央芭蕾舞团团长李承祥。
  问:《红》已经历了40年的风风雨雨至今仍盛演不衰,您能不能对白淑湘、薛菁华、冯英、孟宁宁等几代琼花的代表人物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做一个大致地分析。
  答:首先必须指出,每一代琼花的扮演者都不是一个人,而都是一批优秀的演员。
  白淑湘是历史上的第一位琼花,对这个角色的确立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应该说,白淑湘个人的个性和琼花这个人物是比较接近的,她有一种天生的刻苦、抗争的精神。
  薛菁华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电影版中琼花的扮演者,由于电影的传播很广,所以她是人们心中最熟悉的一个琼花形象。薛菁华的芭蕾舞条件非常地好,线条、软度等都是很难得的。
  冯英是“文革”后成长起来的优秀演员,与老演员和后来的演员都有所不同。我们的老演员全是受严格的俄罗斯芭蕾学派的教育;而“文革”结束初期的芭蕾学员们也受过中国民族舞蹈的训练;改革开放以后,冯英这批演员不但有俄罗斯学派的坚实基础,而且又受到了来华的众多西欧、美国芭蕾大师的指点,还有机会到法国交流学习,且全团都经常出国。这都使她的芭蕾修养更加全面。
  孟宁宁、张剑、金瑶是当前在任的琼花,她们全都是国际芭蕾舞比赛的金奖获得者,是具有国际水平的演员,也得到了观众的认可,琼花这个角色能通过她们传下去,这无疑是她们的贡献。
  我认为,每个人塑造的琼花,由于个人的身体条件、性格气质的不同会各有特点,可能有的更抒情一点,有的更个性化一点。
  问:您对最近的“红色经典”的改编浪潮有什么感想?
  答:特殊年代的作品,有的确实存在人物过于简单化的问题。但实际上这在现在的演出中已经得到了纠正。丰富人物不是一定要有意地加入什么与原来人物相反的、甚至是阴暗的东西。既然是改编,就应该尊重原作;否则,那就应该去重新写一个作品。

“艺坛大家”是中国文联的品牌项目之一,起始于2004年,至今已拍摄老一辈著名文艺家100余人,涉及戏剧、电影、音乐、美术、曲艺、舞蹈、民间文艺、摄影、书法、杂技、电视等多个艺术门类,部分专题片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地方电视台播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次通过中国文艺网的网络新媒体平台集中发布推送,是适应网络时代传播发展趋势,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优势开展宣传推介的一次重要探索。这一品牌项目致力于回顾总结我国当代艺坛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的艺术成就和人生历程,搜集抢救他们的珍贵音像资料,既努力为文艺工作的后来者打造一部生动教材,也力争为中华文艺保存一批宝贵的艺术人文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