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爱莲谈切凯蒂体系
发布时间:2018-06-19

    恩里科·切凯蒂,伟大的古典芭蕾大师——戴爱莲谈切凯蒂体系  

  由戴先生介绍来华的理查德·格拉斯通先生将于12月应邀到北京舞蹈学院传授“切凯蒂教学体系”。今年适值切凯蒂诞生150周年,切凯蒂学会将于11月在英国皇家歌剧院举行隆重纪念活动,因此邀请一位切凯蒂体系专家来华具有特别的意义。戴先生认为,切凯蒂是历史上最伟大的芭蕾教师,学习古典芭蕾不能不学切凯蒂,是他把古典芭蕾的训练系统规范化,形成一套体现古典芭蕾本质美的教学体系。
  恩里科·切凯蒂(1850—1928)出生于意大利一个舞蹈世家,幼时即学习芭蕾,成年后在意大利和欧洲其他国家献艺。随着西欧艺术家涌入俄罗斯的热潮,切凯蒂于1887年抵达彼得堡,1890年出任俄国皇家剧院的芭蕾大师,1892年起在剧院附属舞蹈学校任教。1905年切凯蒂在彼得堡开设自己的舞蹈学校,同时任巴甫洛娃的私人教师,1910年前后在著名的佳吉列夫俄罗斯芭蕾舞团任首席教师。1916年切凯蒂在伦敦开设舞蹈学校,1923年回米兰后曾任意大利皇家舞蹈学校校长,同时兼斯卡拉剧院芭蕾舞团的艺术指导,直至去世。
  切凯蒂强调芭蕾舞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在严格规范的基础上,制定了一套细致完整的教学大纲,当时即广为流传,人称“切凯蒂体系”。切凯蒂的教学法的生命力还体现在他的辉煌的教学成果上,在切凯蒂的学生中不乏名垂史册的大演员和好教员,如铁菲洛娃、伊格洛娃、巴甫洛娃、斯贝希茨娃、福金、尼津斯基、马辛、波尔姆、瓦冈诺娃、列加特、高尔斯基、丹尼洛娃、德·瓦卢娃、玛科娃、道林、里伐尔等等。因此,切凯蒂是芭蕾艺术发展史上贡献最大的人物之一。
  戴先生是我国最早接受切凯蒂体系训练的艺术家,她在回顾自己学习芭蕾舞的过程时谈到:“我开始接触芭蕾舞是在特立尼达,跟一位从英国来的教师学芭蕾舞,虽然每星期只有一次,但学得还是很规范的。”1931年戴先生随母亲去伦敦,即刻拜访安东·道林,成为他的六名学员之一(其中三位是包括玛科娃在內的成年演员)。安东·道林上的是专业演员课,组合的音乐,舞蹈感很强,使大家从训练中体会到舞蹈的乐趣,这和现代有些人感觉学习芭蕾太枯燥是多么的不同。后来,戴爱莲还师从著名的芭蕾教师玛格丽特·克拉斯克。她说:“当时我并不知道什么派别,只知道俄罗斯芭蕾很有名。后来才知道玛格丽特·克拉斯克教的就是切凯蒂体系。”当切凯蒂在伦敦办学校时,克拉斯克是他的助手,因此成为切凯蒂教学体系最好的继承者,在切凯蒂回意大利后她便办了一所舞蹈学校。
  戴先生说:“克拉斯克教学要求非常严格,她是完全按照切凯蒂的要求进行教学的。她要求学生集中精神准确地完成每个动作,追求动作组合的品质和效果,因此,在她那里完成技巧只有正确不正确,没有‘差不多’,同时还要准确体现芭蕾艺术的古典风格,从基础训练到掌握舞蹈的内在联系,特别系统、完善,因而是完美的。”戴先生还谈到,芭蕾的扶把练习有两个目标:为转的平衡感和跳跃做准备,所以要使身体各部位像音乐的和声那样协调一致。这也就是古典芭蕾对身体的基本要求,要准确、严格。戴先生强调凯蒂教学体系的科学性时还说:“我年轻时的那个时代和我以后的时代如玛戈·芳婷时代,没有听说过芭蕾舞是残酷的艺术,也没有听说过职业病,因为芭蕾舞训练是很科学的。”她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说:“我每次上完课感到身体非常轻盈,走路好像踩在云彩上,身体得到解放。这样的基本功训练使我受益匪浅,使我在自己的生涯里容易掌握其他各种舞蹈形式,包括现代舞、印度舞、中国民族舞蹈等等。”
  戴先生在谈到芭蕾史时指出:“最早在意大利,后来到了法国,以后又到了瑞典、丹麦,再到俄罗斯。”她特别强调:“大家都知道俄罗斯芭蕾在世界上最有名,但可能不知道俄罗斯芭蕾的来源。可以说有两个人是俄罗斯芭蕾的建筑师:约翰森和切凯蒂,他们在俄罗斯芭蕾的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切凯蒂到俄国后先做演员后做教员,他是彼季帕在俄罗斯的工作搭档,第一个在《睡美人》里跳。兰鸟”并与彼季帕共同创作这个著名舞段的就是切凯蒂。”她还说:“舞蹈演员的身体是舞蹈这门艺术的工具,切凯蒂为彼季帕培养演员,使他们能够达到很好地完成编导给的东西,完美地完成演出。切凯蒂为俄国培养了许多舞蹈教员和演员,20年代和30年代有名的芭蕾舞演员和教员都是经过切凯蒂培养或指教的。”戴先生着重指出,芭蕾艺术有很大变化、发展,有古代的、今天的和未来的,全世界有很多优秀的团体,但是全世界最好的演员都是切凯蒂体系教出来的。20世纪初佳吉列夫带到西欧去的俄罗斯芭蕾舞明星,都是彼得堡切凯蒂的学生,后来佳吉列夫还请切凯蒂到他的舞团任芭蕾大师。所以当时俄罗斯芭蕾舞演员是最好的,以至于西欧跳芭蕾的人都要改一个俄国名字。切凯蒂在英国办学所培养的一代又一代学生,把他的科学的芭蕾训练体系带到全世界,包括美国、澳大利亚、南非、古巴以及欧洲各国,在那里创办了国家级的舞团和舞校。戴先生自己也曾运用切凯蒂体系训练我国的演员和学生。
  戴先生认为芭蕾的派别基本上体现于创作,而不取决于基本功训练。英国是因瓦卢娃、艾什敦、麦克米伦三个人的作品而形成了英国学派,斯图加特芭蕾舞团是由于演克兰科的作品形成独特风格,澳大利亚芭蕾舞团也是由创作表现出它的特点。
  “但是,”戴先生遗憾地指出:“现代芭蕾的发展已经有许多不是古典芭蕾了,在训练方面古典的科学性已经被人忘了。比方说,一个人走路迷失了方向,就要回到开始的地方去找。现在芭蕾的发展也如此,因此要很好地研究切凯蒂,他的体系的世界影响,那些健康的科学的东西。我们的艺术有些方面发展得很好,但有些方面如切凯蒂的好的东西忘掉了。我们中国芭蕾发展得很快,太快了一点。一门艺术不能突击,基础不稳,没有好的基础盖起的房子会倒下去的。现在该做一做稳固基础的事了。为此,我特地请一位切凯蒂教学体系的有名的大师到中国来,到北京舞蹈学院教四个星期,不够,仅仅是个开始。”戴先生特别提出:“我的朋友,英国《经济时报》芭蕾专栏的评论家克莱蒙·克里斯甫对我说,芭蕾的将来在中国。他不仅对我这样说,也写文章在报上发表(此文的译文已在《舞蹈》杂志2000年第4期发表)。所以我认为恢复切凯蒂的传统特别重要。”
  采访结束,我想,透过戴先生讲给我们的故事,我们获得了一种明确的讯息:切凯蒂不仅是芭蕾史上一位伟大的人物,他不仅亲自为芭蕾造就了大批人才,而且他的教学体系涵盖了古典芭蕾美,是切中芭蕾艺术美质的科学的教学体系。因此,芭蕾舞不是随意性的舞蹈艺术,只能按照切凯蒂体系锤炼自我以营造美——这是古往今来的无数事例所证实的,忘记了这一点,即使再怎么“繁荣”,也会离“芭蕾”越来越远。  

“艺坛大家”是中国文联的品牌项目之一,起始于2004年,至今已拍摄老一辈著名文艺家100余人,涉及戏剧、电影、音乐、美术、曲艺、舞蹈、民间文艺、摄影、书法、杂技、电视等多个艺术门类,部分专题片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地方电视台播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次通过中国文艺网的网络新媒体平台集中发布推送,是适应网络时代传播发展趋势,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优势开展宣传推介的一次重要探索。这一品牌项目致力于回顾总结我国当代艺坛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的艺术成就和人生历程,搜集抢救他们的珍贵音像资料,既努力为文艺工作的后来者打造一部生动教材,也力争为中华文艺保存一批宝贵的艺术人文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