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知名的舞蹈家戴爱莲女士,耄耋之年,两次到楚雄参观访问、深入生活,在楚雄期间,她主动要求到彝族村寨,她住进了南华天申堂和岔河彝族聚居村寨,和彝族群众同吃同住,学习彝族舞蹈。返回鹿城时,她和楚雄舞蹈工作者座谈,谈了她深入生活的心得和对民间舞蹈的看法。笔者有幸参与其事,并聆听了她对彝族舞蹈的看法,受益良多。戴女士对彝族人民的勤劳朴实、热情好客和彝族舞蹈的丰富多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表示火把佳节到来时,她还要再来和彝族同胞相聚,她永远忘不了彝族人民。
戴女士对民族民间舞蹈有着很深的感情,她这样说:“我从国外回来,寻找中国的舞蹈,开始时我到藏族地区去,后来又去了新疆。那时还没有解放,存在着民族歧视,少数民族对汉人有成见,不友好。我向他们表示,要学他们的舞蹈,他们不相信。后来看到我跳新疆舞,他们相信了,我们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开始我们组织了一个舞蹈团,学习各少数民族的舞蹈。后来在成都华西大学,我看到一张云南地图,云南有那么多少数民族,有那么多多姿多彩的民族舞蹈!我很高兴,决心到云南学习民族舞蹈。我想,那么多民族,即使研究人类学,云南也是一个好地方。于是我来了,到过很多地方,我想,我再到云南十次,就算云南人了。
“世界舞坛现在都在恢复和发展民间舞蹈。有些国家容易忘掉自己的传统,其实这是民族的根,舞蹈也有根,都要找这个根。民间艺术是一切艺术的根,今天舞台上丰富多彩的舞蹈是它创造的,一定要世世代代传下去,这个根永远不能丢。
“芭蕾舞原来就是来自民间的,无论多么伟大的艺术家,都离不开民间的艺术。芭蕾舞法国最早,已有三代人,而中国只有三十多年,还要去掉‘文革’十年。民间舞蹈有两种,一种是自娱的,是自然发展的;一种是有意识发展的。苏联比较重视民间舞蹈,每个民族、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民间舞蹈。我们国家的各种民族,在自己生活的环境里创造的东西,无论是绘画、音乐、舞蹈、建筑这些众多的文化形式,都是有自己的基础也是有它的魅力的(例如傣家的竹楼)。芭蕾也是在发展的,最初男的动作多,后来女的动作渐渐增多了,裙子越来越短了。
“世界上只有一个舞蹈博物馆,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我告诉你们,世界在等待你们,等待彝族舞蹈进入世界艺术殿堂。(戴女士创作的“荷花舞”、“飞天”,最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艺术不能离开生活太远,深入生活一定要真正蹲下去,不能浮光掠影……”
戴爱莲女士对发展彝族舞蹈提了如下建议:
1、舞蹈工作者要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2、从传统艺术中吸取最符合民族心理素质的表现力。
3、艺术要创新,但不是把外国的东西搬来就是创新,就叫现代化。
我十分怀念这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十分遗憾她没有来过火把节,更令人婉惜的是她离开了我们,彝州的文艺工作者会永远记住这一位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