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李铎 号青槐,字仕龙,汉族,毕业于信阳步兵学院,1930年4月19日生,湖南醴陵市新阳乡易家渡人。
李铎先生是中国文联第九届荣誉委员、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研究馆员、解放军书法创作院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专业技术一级、文职一级。
作为享誉海内外书法大家,李铎先生历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文联委员、第三届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第四、五、六届中国书协顾问,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1年获中国书法艺术特别贡献奖,2006年被中宣部评为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2009年被授予为中国文联第八届造型艺术成就奖。
李铎自幼习书,曾遍临历代名家碑帖,广集博釆,兼收并蓄,创出古拙沉雄、苍劲挺拔、雍容大度而又舒展流畅的独特书风,形成了李铎书体,其作品于平淡朴素中见俊美,于端庄凝重中显功力,气度不凡,雅俗共赏,深受国内外人士喜爱。近几十年来,他多次应邀到日本、东南亚多国参展和讲学,作品流传至联合国和欧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其作品除见诸报刊和展览外,还被多个国家级场所收藏。此外,他还为我国多个名胜古迹和著名风景区题匾刻石,供游人欣赏。
2011年,李铎积极响应党中央“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号召,倡议并开展了“走基层、送文化”系列活动。9月,李铎先生到奥运村,进社区、上讲台,向居民和学生赠送书籍和书法作品,为北京师范大学朝阳附属中学的学生授课。11月,赴京郊昌平南邵镇金家坟村,义务向农民赠作品,送文化。12月,赴部队慰问基层官兵赠送书法作品,并促膝谈心,体验部队生活。
近年来,李铎不仅在书艺上刻意求新,而且在书法理论、书法教育等方面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工作。著有《书法入门》,出版《李铎书前后出师表》《李铎题画集》《李铎书〈孙子兵法〉碑帖全集》《笔伴戎马行》《李铎和他的艺术》《李铎行书千字文》《我爱我的祖国-李铎诗词书法集》《李铎书法集》《李铎论书断语》等字帖和专集。
李铎论书断语 章草 138cm×68cm 2011年
登黄鹤楼 行书 98cm×180cm 2011年
李铎论书断语 行书 68cm×138cm 2011年
月夜听涛 行书 98cm×180cm 2011年
太湖游踪 行书 98cm×180cm 2011年
扶云击水联 篆书 68cm×68cm 2011年
游峨眉山 行书 49cm×180cm 2011年
入蜀吟句 草书 49cm×180cm 2011年
辛卯金秋的北京,惠风和畅,天朗气清,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盛装华姿,热烈非常。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人民解放军书法创作院、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北京世纪名人国际书画院共同主办的“我爱我的祖国——李铎诗词书法展”隆重开幕,引起轰动。30余万观众现场观摩,不时发出由衷的赞叹:“真是震撼,前所未有”。展览好评如潮,盛况空前。
“我爱我的祖国——李铎诗词书法展”由爱党爱国、强国强军、观临揽胜、写景寄情、抒怀励志、澄观思远、继日以追七个部分组成,以“我爱我的祖国”为主题,创作的140余件书法作品全部为自作诗词,多为巨幅力作,气势宏大。开篇主题巨作“祖国万岁”,文曰:“泱泱大国,雄踞东方。山河壮丽,百国来观。文明衍进,黄河长江。改朝更代,各历沧桑。沉狮睡醒,崛起一方。党旗高举,有纪有纲。革命先烈,流血流汗。成就伟业,开国封疆。马列指导,意气昂扬。推进文明,群策群方。人才广集,惠利中央。科技创新,激创尖端。两弹一星,旷世辉煌。神州遨游,广探天堂。亚奥世博,全球腾欢。华实蔽野,黍稷盈仓。国计民生,急起超强。社会稳定,国泰民安。港澳回归,红旗飘扬。两岸互通,友谊相帮。同胞手足,本属炎黄。和谐盛世,共举同襄。特色社会,立本图强。三个代表,惠及梓桑。他人炫武,我挺脊梁。先期预警,有备有常。国威军威,卫士保疆。砺兵秣马,不畏强梁。纵有不足,自主更张。反腐倡廉,首恶必戕。爱党爱国,亦爱友邦。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人民富庶,国力自强。强而不霸,富而不张。国际外交,有理有章。讲信修睦,共济舟舱。珍爱繁荣,斥彼癫狂。倡导和平,德厚流光。各族团结,如沐春晖。先进文化,竭力弘扬。与时俱进,纲本立张。绿色低碳,齐奔大康。祖国伟大,祖国坚强。丰功伟业,赫赫扬扬。吾侪之爱国兮,若孺子之爱母;祝母亲之永康兮,期万寿而无疆。”李铎先生豪迈的声音越过展厅里鼎沸的人声,每每吟毕,参观的领导和观众立刻报以热烈的掌声。李铎先生的这件旷世之作,精心构思,精心创作,诗书合璧,相得益彰,字字矶珠,通篇洞达,有气吞万里如虎、一泻千里之势,充分体现了一位老党员、老军人、老书法家爱国爱党的赤子情怀和报国献身的精神追求,展示了李铎先生气势磅礴的书风书貌和诗歌文赋,展示出一代书法大家的诗人情怀、渊博学识、精湛笔墨和健康向上的人生追求以及高尚的艺术情操,是李铎先生为庆祝建党90周年献上的一份厚重的礼物。
游天水圣迹即事 行书 98cm×540cm 2011年
李铎论书断语 行书 98cm×180cm 2011年
游七星岩 行书 98cm×180cm 2011年
李铎先生是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资深研究员,文职将军,中国书协第三届副主席、四、五、六届顾问,解放军书法创作院院长,是当今书坛的领袖人物。新中国成立以来,美术界出现了徐悲鸿、齐白石、潘天寿、林风眠、吴作人、李可染、傅抱石、吴冠中、靳尚谊等代表性人物,书法界也涌现出了林散之、沙孟海、王遽常、舒同、启功等大家。李铎先生以其巨大的影响力,高超的书法艺术和学术高度位列其中,与上述人物并驾争雄当之无愧,历史能够印证这一史实。
博大精深的艺术长河,在绵长的时空里,体现和缔造了各个历史时代杰出的书法大家。李铎先生七十余年的翰墨春秋,凭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敏锐的艺术感悟,不断地在传统的沃土里兼收并蓄,融汇化合,独辟蹊径,开拓了一条具有鲜活艺术生命力和为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风格趋向和创作形式。李铎先生的书学道路宽博广泛,其对古人继承与发展的深度,将秦汉北碑的古典厚重和凝练质朴,浸润于书法中,是其书法积淀的源头。他将明清以前的翰墨珍品,统统囊括在他的视野之内。高山不让土壤,江河不择细流,目标是“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观千剑而后识器”,称得上大艺术家的人,承传的定向性不排斥多向约取,杰出的艺术家多是在大量采纳、融化古今中外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达到独特的高峰。进而他顺着源头一步一步顺流直下,又对唐楷进行了长期的研究。碑书的高古朴茂、天真自然,唐楷书的气量法度乃至唐文化大格局的思想熏陶等在作品中多有体现。至于唐以后的诸家,如米芾、苏东坡、黄庭坚、徐渭、王铎、康有为等等他也作过艰辛探索。李铎先生的可贵,不但在于他对传统认识深刻,更在于他对传统抱着锲而不舍的精神。他确信传统的地层里有无比丰厚的养分,但只有勤奋耕耘,博采众长,才能获得滋养。他对书法的继承纵横面宽、领域深邃,能够在厚积薄发的作用下集古人于一家脱颖而出,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创造出自己的风格面貌,构筑起厚实丰满的传统堡垒。
李铎先生的书法体现着雄浑之美。所谓雄浑,即作品的博大沉雄,质朴大气,具有鲜明的阳刚壮美之风。李铎先生说:“我喜欢阳刚大度,喜欢壮志凌云之气,喜欢博大雄浑之风,喜欢跌宕起伏之变化。”他为张家界黄龙洞题碑刻石创作的,“绝世奇观”四个大字,字径超过一米,尤如横空出世,古茂苍茫,厚重至极,令人惊叹。其势开张如天马行空,其态奇逸如游龙戏海,其韵瑰奇如风云跌宕,其雄美壮观如泰山五岳之尊。李铎先生书法的强烈张力与富于冲击力的视觉效果、磅礴放旷的气息以致奔逸的势态,明显地呈现着雄浑博大的书风,这是他个人书风基调的高度凝练。
碑帖交融互补是李铎先生追求的目标。明清以前书家多浸润于帖学,自清代包世臣、康有为力倡碑学,使书坛成为碑帖双璧。其后书家们不再满足于或碑或帖的单一创作模式,清代中晚期不少书法巨擘开始创立碑帖结合之路,如邓石如、何绍基、赵之谦、徐渭、傅山、王铎及民国以来的于右任、林散之、沙孟海、王遽常、谢无量等皆属于此。李铎先生顺应时代潮流,坚持以传统为基,以碑帖为师,以碑帖互补为其创作研究的方向,既不陈习古人,亦不受束当代,走出了一条个性化的书学之路。他将碑版中古朴厚重、奇崛生辣的内蕴与温情雅逸、散淡简远的帖学特征融汇化合,以朴华交融的审美态度进行碑帖互补,以写碑的用笔和结字方法去写帖的韵致逸情、平和气韵,故其书作有了进一步的升华,用笔更加老辣纷披,结字更加自然开张,布局更加奔放纵肆。“金秋十月透微寒,缓步轻歌谒帝乡。汉武仙台朝北屹,轩辕衣冢向南骧。参天古木尊龙柏,漫地鲜花荐祖黄。沮水桥山风物茂,炎黄后世永隆昌”。这首拜谒黄帝陵的诗作一扫妩媚流丽之风,呈现出一派魂力雄强,擒纵自如,碑帖兼擅,人书俱老的具有传统与现代审美情趣相结合的气象。他坚持碑帖交融,自出机抒,着重理性分析又注重风神意韵,他把一丝不苟的匠心安排,寄托在情寄八荒的襟怀之中,将别出心裁的构思安排在严格的法度之中。他善于遗貌取神的学习碑与帖,比如总体布局的出奇不意,线条运行的活力充沛,墨沉淋漓中掺进的渴笔,紧锣密鼓时的骤然歇声……上世纪七十年代,他曾借鉴郭沫若,取精用宏、励精图治、取其精华、弃之习气,书法勇猛精进,有了大幅进境,再加上尔后的探索实践,故其风格面貌的形成和碑帖结合的方向,才拥有了今天领袖书坛、彪炳后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李铎先生深感“书无情趣,有形无神,望之索然,岂能感人”。神韵的达到,必须是形神、刚柔、虚实、动静等对立统一元素的高度完美结合。李铎先生崇尚博大,同时也喜欢拙朴。所谓“拙者巧之极,奇者正之华”。他认为书画同源,故喜欢用中国画创作的意匠规律,尤其是他本人似奇反正的神思妙想运用于书法创作,纯出自然而不矫揉造作,匠心独运而不逾越法度。李铎先生曾说过“一落笔就要防止千古后人的责备”与苏东坡说的一落笔便作“千秋之想”完全是一个意思,是艺术家的艺术责任,在“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的无畏精神下,体现了一代艺术大家的思想情怀和美学观念。李铎先生的经典之作,仅用“大珠小珠落玉盘”之类形容是不够的。李白赞怀素的“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恍恍如闻鬼神惊,时时只见龙蛇走”才是最好的写照。
“丛林戈未息,豺虎正嚣尘。瀚海残鲨集,边城乱鬼麋。研我三军略,滔我战时勋。布阵云山合,当关细抚琴。”这首强国强军的有感之作,恢宏豪放,气势逼人,彰显着军旅特色,这与他戎马生涯数十载有关。虽然他没有用主观意识去打造某种书风,然其阅历、心境、胸怀、格调乃至对书法的长期磨砺,折射出了他的军旅气派。李铎先生打造的军旅书风样式,不仅是指书法创作自身的笔墨技巧和章法构图,还涵容了属于军旅大文化背景和大文化范畴的文化属性以及军旅大艺术范畴的艺术素养。他的书法强调个性,强调主观表现,纯然是高屋建瓴,所向无碍,汪洋恣肆,纵横捭阖的气概,着眼整体战略而不拘泥一城一池之得失,势可必然地成为书法历史长河中的壮举与当前时代精神相碰撞的一股潮流。它大大区别于纯文人性质书法风尚和时下任何流派风格趋向,正是李铎先生书法风格特色的高深精妙之处。
李铎先生的书风书貌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无论名山大川,还是重要机构,无论楼堂馆所,还是大街上的招牌匾额,尤其在北京,到处可见李铎先生的字迹。李铎先生的大字,有千钧臂力之概,有百万雄师之姿,顶天立地,开张伟岸,给人以力量和鼓舞。“文如春蕙,笔若游龙”八个大字雄强壮观,厚重朴茂,令人叹为观止。其用笔苍茫老辣,气息沁人心脾,章法松缓自如,墨色枯湿参差,线条盘龙蜿蜓。写小字则韵含百态,迭宕清雅,给人以音乐般的享受。“余生于山乡,长自水泽,自幼乐山好水,及长,攀三山五岳……”。他在这件仅为四平方尺的宣纸上洋洋洒洒写下了145字,其精到细腻、简约平和之气韵跃然纸上,是足以垂诸后世的珍品。
李铎先生的诗词尤如他的书法,大气磅礴,豪情满怀,蕴藉着丰富的革命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读后令人胸襟开阔,视野幽远。“自古七旬少,如今不算稀。书坛耄耋者,健笔走龙霓。文翰丰剀切,闻鞭更奋蹄。扶云攀桂殿,再逼几层梯”。这是一首何等豪迈乐观自励的诗篇,彰显出李铎先生人格的巨大魅力。诗中有书,书中有诗,诗书交融,书诗贯通,其书法的笔墨语言与诗词的意韵风神相拥相抱,体现了一代大家满腹才华,饱学苍穹。李铎先生善于把远大的理想抱负与书法创作的精神相统一,在诗词创作中体现为革命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完美结合,站在当代书坛的最高点上,以书诗之魂连接大地乾坤,扶摇蓝天太空,一派壮美景观,一片令人心往驰骋的凌云境界。
在走过漫长的书法创作研究道路之后,我们梳理李铎先生对当代书坛的贡献,便清晰地感受到,除了他对历史、对部队、对社会各界以及海内外提供的大量墨迹外,他还甘于奉献,慈善为怀,经常捐钱捐物,支援灾区的人民和服务于各种公益事业。当然,他的主要贡献还在于其书法创作和学术理念,正在统领和引导着年轻一代书家的成长进步。他坚持传统,崇尚经典,张扬个性,勇于创新的创作观念及其“临、立、变、创”的理论总结,为广大人民群众和部队官兵服务的文艺思想,都在不断地发挥影响。李铎先生书法展上推出的作品,在其大量书迹宝库中只是一角,但仅此一角已给我们整个时代以及无数后来人提供了可贵的美学源泉。我们期望李铎先生的书艺向着更高的山峰迈进,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