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写生 张 仃
西湖城隍庙 李可染
“今年上半年,我们犹得机会,到江南一带做了一次水墨画的旅行写生。用传统的水墨画表现方法去做真实景物的描写,这在我们还是新的尝试,所以我们的目的与要求也比较简单;这就是:画一些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但又不是老一套的,而是有亲切真实感的山水画。”1954年,李可染、张仃、罗铭3位画家带着这样的目的共赴江南写生3个月。但这“犹得机会”和“简单目的”并非易事,也正是这“犹得机会”和“简单目的”让几个月后,1954年9月19日在北海公园悦心殿举办的李可染、张仃、罗铭水墨写生画展览会,成为了中国美术史上不得不铭刻的一笔。60年后,2014年9月19日,由李可染画院主办,北海公园管理处、北京皇家园林书画研究会协办的李可染、张仃、罗铭水墨写生画展览会60周年纪念展在北海公园庆霄楼开幕。展览作品布置在庆霄楼两边回廊,共展出李可染、张仃、罗铭作品40幅。这40幅作品不仅重现了当年艺术家探索的成果,也让人们忆起了往事。
1954年春天,李可染为了改革中国画,与张仃、罗铭赴江南写生,历时3个月,并于当年9月19日在北海公园悦心殿举行了三人水墨写生展。这对当时国画界震动很大,得到了包括徐特立、齐白石等人的好评,对中国画的发展、走中国画发展的正确道路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据了解,当时对三人展第一个站出来叫好的是黄永玉,他赞美了三人的画展是为中国画开辟了新的天地。当时,对于中国画应该走向何方、如何改革,已经出现明显分歧。一派认为,改革了的画就不能叫中国画;另外一派认为,张扬个性、写生题材和新技法的运用是顺应时代的标志。三人展正是用实践在证实顺应时代发展的效果和意义。三人艺术上各有特色,张仃画面装饰感强,罗铭作品有着南洋和日本绘画的某些特征,李可染绘画有传统绘画和个人视觉感受相融合的新鲜感。三人将各自的不同感受与自然风景结合,给当时的美术界带来很大冲击和刺激。
“由于画家们运用了我国绘画传统的水墨技法,描绘了祖国锦绣河山的明媚和壮丽,并部分反映了祖国人民的新气象和新生活,也流露着画家对于自然和生活的健康情感,因而得到了许多观众的喜爱。特别是生长在江南的同志们,看到这些画更为喜欢;几年不见,连故乡的山水也起了那么大的变化,变得那么新鲜、那么生气蓬勃、那么壮丽可爱。我们这时代的人,已经不习惯欣赏过去那种破破烂烂的荒烟衰草、乱鸦斜阳的老画厂。那些画纵然也许还有不少技法上的长处,但那些画的感情和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不对头;我们固然也喜欢古代的优秀美术作品,难道我们不更应该从今天的活泼、新鲜、明朗、健康的现实生活来要求今天的艺术创作吗?”黄永玉在《可喜的收获》中如此评价60年前的北海三人展。
事后多年也确实证明了李可染、张仃、罗铭三人在艺术上实验探索的价值,吴冠中多年后曾讲:“1954年在北海公园山顶小小悦心殿中举行了李可染、张仃和罗铭三人的山水画写生展览,这个规模不大的画展却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里程碑,不可等闲视之。他们开始带着笔墨宣纸等国画工具直接到山林中、生活中去写生,冲破了陈陈相因、日趋衰亡的传统技法的程式,创作了第一批清新、生动、具有真情实感的新山水画。新中国成立30余年来的山水画新风格蓬勃发展,大都是从这个展览会的基点上开始生长的,我认为这样评价并不过分。”由此,能看到当时齐白石、徐特立、陈半丁、黄永玉等专家对从写生入手改革中国画的方法给予高度评价影响到了中国美术界。
写生也许对于当下活跃着的艺术家而言并不陌生,但对于20世纪中叶的中国画画家而言是一件极具实验性的行动。李可染画院副理事长王鲁湘曾在《中国山水画为何走入写生状态》中讲述了李可染、张仃、罗铭三人1954年写生的细节:“李、张、罗3位画家的江南山水写生,是李可染先生设想于前,张仃先生支持于后,等到上路了,罗铭先生才加入进来。李可染先生为这次写生进行了理论上、工具上、方法上的充分准备。出发前,李可染先生先后到北海公园做实验,心中有数后这才出发。所以到了江南时,李可染先生上手比张仃先生、罗铭先生快。罗铭先生后来见了邹佩珠说:‘原来可染早有准备的呀!我们到现场写生时都不知道如何下手。回来看了可染的写生,就把自己画的团一团扔了。’由此可见,这次写生,是在一种实验状态下的大胆冒险,废品和次品一定不少,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为数不多的作品,是当时的成功之作,弥足珍贵。”
事实上,这样的探索除了在理论上、工具上、方法上做足准备并不足以成行,经费上的支持必不可少。“1954年李可染、张仃、罗铭三人到江南写生没有经费,《新观察》主编沈孚答应给他们100元,回来给他们的作品在《新观察》上发表。这样就促成了他们出去写生。”李可染夫人邹佩珠回忆道。对于有勇气但贫穷的艺术家而言,这样的经费支持甚为及时。李可染画院执行院长李庚在展览序言中说道:“有一些美术史家注意到,20世纪有两个群体,星光耀眼。两组群星在美术史上都十分活跃耀眼。一个在巴黎被称为‘洗衣船’的地方,住着一群穷困的以毕加索为首的画家、诗人、评论家、雕塑家。一个是在北京的大雅宝胡同甲2号。大雅宝当时也住着一群很穷但有勇气、有胆量的艺术家,以及住在周边的朋友与师友们形成北京极具影响力的艺术家群体。本展的两位艺术家张仃、李可染就住在大雅宝胡同,另外住在大雅宝胡同的艺术家还有李苦禅、叶浅予、董希文、彦涵、吴冠中、黄永玉、王朝闻、常濬、孙美兰、陈伟生、周令钊、陈若菊、邹佩珠……他们影响了那个时代。”60年后在北海公园重新举办这一展览,目的不仅是要重现历史,更希望能让这段历史给予今人以新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