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焕民作品及艺术成就
发布时间:2013-01-29

      1930年出生于北京。1947年入北平国立艺专学习。1948年奔赴解放区。建国以后调中央美院“美干班”学习,1951年毕业。调四川美协工作至今。一级美术师。  

  艺术成就: 

  李焕民从1953年起深入藏族地区生活。50多年来去西藏、甘孜、阿坝30余次,每次去选一个寨子或一个牧场一住就是几个月。与藏族人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曾一度挂职,作基层工作。与藏族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直到201282岁高龄仍去海拔3500公尺以上的若尔盖草原写生。他的作品与时代同步,反映出西藏从农奴制到社会主义制度过程中带有本质性的特征。塑造出了众多从农奴制的绝境中冲出来的翻身农奴形象。这些质朴、真实、可信的艺术形象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丰富的审美内涵,至今仍活在人们的记忆中。他创作的《藏族女孩》及《初踏黄金路》被收入“中小学美术教材”,将陪伴着中小学生成长。他几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在中国现代版画史上都是闪光的亮点。如《高原峡谷》(1956年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扬青稞》(参加社会主义国家美展),《藏族女孩》(在日本获金奖),《牧场》及《攻读》(入选中国百年版画),《初踏黄金路》(入选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上述作品在上世纪五十六十年代把中国人物版画推向了新的高度。改革开放以后,他创作的《换了人间》(第五届全国美展二等奖),《驯马手》(第六届全国美展银奖),《高原之母》(第十三届版画展银奖),《豆选—西藏1959》(参加2012年纪念“延讲”发表70周年美展)。成为新时期以来版画中的精品。 

  李焕民版画特征在于立意高远,精于艺术构思,善于用形象说话,主题深刻但不说教。注重人物内在情感的表达,精神力量的彰显。充分表现出藏族人民浑朴、彪悍、粗犷、豪放的性格气质,也不失牧歌式的抒情。 

  他极重视艺术的形式感、开拓版画的表现力。讲究黑白的对比,块面的组合、点线的穿插、以及这些因素所构成的节奏感、旋律感等,在其作品中都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追求刀法的力度、讲究用刀在统一中的变化,是他版画成就中的又一特色。他几种刀法并用,丰富而错落有秩,注重刀法的雕塑性和写意性,每一点,每一线都精心建构,在惨淡经营中追求尽善尽美的境地。 

  李焕民为新中国美术的发展繁荣作出了突出贡献。 

  李焕民,男,汉,

  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文联党组书记、执行副主席,四川美协副主席、四川美术展览馆馆长。 

  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四川美协名誉主席。 

  1953年开始以美术工作者身份去藏族地区深入生活。曾去西藏、甘孜、阿坝等地农、牧区30余次,每次去多则半年、少则两个月。与藏族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曾多次去北方丝绸之路写生,到南方丝绸之路考察、主编《西南丝路万里行》一书出版。写生以素描、油画、水墨画为主,创作以版画为主。多次在国内外举办画展。有六幅版画作品获全国美展、全国版画展一等奖、二等奖、银奖。有五幅作品被收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版画卷和素描卷。有40余件作品被国内外美术馆收藏。出版有《李焕民版画作品选》、《李焕民画集》、《雪山红日》(与他人合作)。 

  1991年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中国版画家协会授予“鲁迅版画奖”。2008年中国文联授予“造型艺术成就奖”。 

“艺坛大家”是中国文联的品牌项目之一,起始于2004年,至今已拍摄老一辈著名文艺家100余人,涉及戏剧、电影、音乐、美术、曲艺、舞蹈、民间文艺、摄影、书法、杂技、电视等多个艺术门类,部分专题片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地方电视台播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次通过中国文艺网的网络新媒体平台集中发布推送,是适应网络时代传播发展趋势,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优势开展宣传推介的一次重要探索。这一品牌项目致力于回顾总结我国当代艺坛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的艺术成就和人生历程,搜集抢救他们的珍贵音像资料,既努力为文艺工作的后来者打造一部生动教材,也力争为中华文艺保存一批宝贵的艺术人文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