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尚谊委员:当下很多问题都是“快”造成的
发布时间:2014-03-10

  问题就是我们现在需要什么?什么样的形式、什么样的作品是对我们当前社会有意义的,是应该发展的?这些是很多人都不清楚的问题,所以现在冯骥才委员提的这个问题,指出了现在非常麻烦的问题,我觉得值得我们文艺界思考。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处在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时期,我们缺少西方19世纪工业化和现代文化的发展过程。我们的改革和发展是在一个非常艰难的基础上起步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有短暂的十几年,那时初步建了一点点现代文化。我们除了美术以外,交响乐、芭蕾舞都是那时候刚刚建起来的。那时候京剧改革是很好的,京剧是我们的传统,国画在教育上也有很好的调整,但是时间很短。那时候产生了一批非常好的作品,有一批好的绘画,也有一些电影,虽然作品非常少,但是有了非常初步的现代文化。“文革”之后我们这30年的重点是发展经济,我们也的确得到了很快的发展,经济总量到了全球第二位,但是也出现了一大堆问题,这些问题除了历史问题以外就是“快”造成的。我们经济总量提高了,但是价值观上钱却成了第一位。

  回望历史,我们有这样一个共识,文化必须要继承传统,不继承传统的创新是不存在的。我们现在很多人都在说创新,但文化跟别的不一样,即便是科学技术的创新也必须要继承,要不断积累才有新的发现,文化更是这样。但是我们现在处在一个非常艰巨的转型期,这个转型需要改革。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最高的是美国,其比重是30%,亚洲最高的是日本,其比重是11%至12%,印度占到6%左右,我们只占2%,这就说明在文化产业上我们是相当落后的。所以中央主张发展文化产业可以对经济的整体发展起到作用。

  问题就是我们现在的状况不太好,我们相当多的人把钱看成第一位。因为文化产业跟其他产业不一样,它是双重的东西。它既有经济上的价值,还有人的精神方面的价值。但是这怎么取得平衡是非常复杂的。比如怎么能让作品既有票房,又对人起到促进精神健康的作用就是非常复杂的。百花齐放往往又有鲜花、又有毒草,这是客观存在的。不可能出来的全是鲜花。但在竞争中要让鲜花占压倒优势,这就要依靠文艺发展的基本规律,而不是靠人为的控制。你控制了毒草,鲜花的发展也受了影响。经济问题可能好解决,但文化艺术就比较复杂。

  首先是我们的创作队伍的问题。现在我们的队伍怎么样?水平高不高?上世纪五十年代人艺很棒,虽然话剧是西方来的,但是我们自己形成了一个新的表演体系。那个年代,所有人艺的剧目我全看了,有很多创新的东西。比如有非常写实的《关汉卿》,《胆剑篇》则有新的处理。而我们现在怎么样?我觉得现在有点乱。美术界就不好,因为美术是很激进的一个行业,跟表演不一样,它是以个体来创作。那么,我们的发展由继承西方19世纪的写实绘画传统,也就是他们的现代绘画开始。现代主义我们没有搞,一下就跑到后现代了,即观念东西为主的绘画,这就非常麻烦。我们还处于工业化时期,最需要的是现代主义绘画。现代主义是研究艺术形式的,跟所有设计密切相关。所以我们的设计跟不上。现代主义是研究形式美的,就是造型的美和色彩的美。而我们的人没有接受现代主义,直接接受后现代了,很奇怪。

  原因在于,后现代绘画是一个观念上的东西,很容易做。它跟原来的绘画标准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创新是它唯一的标准。绘画的基本功,什么技巧全不要了,无所谓,什么形式都可以,很容易做。中国的元素西方没有,那么把中国元素一用就是第一了。所以我们现在在美术上的标准是混乱的,争论都没法争论。问题就是我们现在需要什么?什么样的形式、什么样的作品是对我们当前社会有意义的,是应该发展的?这些是很多人都不清楚的问题,所以现在冯骥才委员提的这个问题,指出了现在非常麻烦的问题,我觉得值得我们文艺界思考。我们应该思考怎么提高我们作品的质量,我们的作品怎么为当前社会服务。因为当前我们是经济发展非常多元的社会,人们在经济上差距很大,观念和欣赏习惯差距也很大。这样一种社会状况,全世界只有中国有。我们怎么面对?这是非常实际的问题,我希望大家都来深入思考这些问题。

  (中国艺术报记者丁薇根据3月4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文艺界小组讨论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艺坛大家”是中国文联的品牌项目之一,起始于2004年,至今已拍摄老一辈著名文艺家100余人,涉及戏剧、电影、音乐、美术、曲艺、舞蹈、民间文艺、摄影、书法、杂技、电视等多个艺术门类,部分专题片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地方电视台播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次通过中国文艺网的网络新媒体平台集中发布推送,是适应网络时代传播发展趋势,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优势开展宣传推介的一次重要探索。这一品牌项目致力于回顾总结我国当代艺坛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的艺术成就和人生历程,搜集抢救他们的珍贵音像资料,既努力为文艺工作的后来者打造一部生动教材,也力争为中华文艺保存一批宝贵的艺术人文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