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菊花等7人入选国家非遗传承人
发布时间:2018-05-17

  16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我市7人入选,为历届入选人数之最。至此,武汉已拥有15个国家级非遗项目、18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并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率先出台非遗保护地方性法规,跻身非遗保护传承先进城市。

  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工作自2015年起历时3年,经过各地申报、专家组初评、社会公示、评审委员会审议等程序,共确定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082人 。我市推荐的7名传承人全部上榜,为历次推荐入选人数之最。他们是:夏菊花(武汉杂技)、姚长生(汉剧)、钟惠然(楚剧)、付群刚(湖北大鼓)、黄圣辉(汉绣)、叶蔚璋(木兰传说)、刘卫祥(龙舞高龙)。

  从驰名国际的“杂技皇后”到少为人知的汉绣大师,从闪耀舞台的表演艺术家到翻遍故纸的木兰收藏家,武汉新增7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们都有一个愿望:非遗的美好必须传下去。81岁的杂技表演艺术家夏菊花在得知消息后就表示,武汉杂技要有传承,还有要发展、创新,希望能把杂技的美好传给后人、让后人做得更好。

  据悉,近年我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制定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非遗传承人保护体系逐步完善,截至目前,全市共拥有市级以上非遗传承人299人,其中国家级18人、省级59人、市级222人。2016年,我市出台《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成为全国副省级及省会城市中唯一一个具有非遗保护地方性法规的城市,这部法规因其结合实际、理念先进,如今已被南京等城市效仿。

  我市非遗传承人社会影响力也不断提升,全国首档非遗口述建档电视专题《江城非遗坊》,对全市70岁以上非遗传承人进行抢救性视频建档;古琴艺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丁承运大师荣获“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武汉面塑传承人刘洁的作品入选“中国好手艺” 作品展;一批以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个人名义命名的非遗传承人名家工作室也相继成立。

栏目介绍
“艺坛大家”是中国文联的品牌项目之一,起始于2004年,至今已拍摄老一辈著名文艺家100余人,涉及戏剧、电影、音乐、美术、曲艺、舞蹈、民间文艺、摄影、书法、杂技、电视等多个艺术门类,部分专题片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地方电视台播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次通过中国文艺网的网络新媒体平台集中发布推送,是适应网络时代传播发展趋势,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优势开展宣传推介的一次重要探索。这一品牌项目致力于回顾总结我国当代艺坛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的艺术成就和人生历程,搜集抢救他们的珍贵音像资料,既努力为文艺工作的后来者打造一部生动教材,也力争为中华文艺保存一批宝贵的艺术人文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