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斥“乡村趋同化”:糟蹋自己的文化更可悲
发布时间:2016-11-24

  “还有比糟蹋自己的文化更可悲的吗?!”国务院参事冯骥才22日在河北省保定再度谈到“传统村落”的话题,如此痛心疾首。他直斥如今的中国乡村也同城市一样,出现同质化、趋同化。

  “何去何从·中国传统村落国际高峰论坛”22日至23日在河北大学召开,海内外学者云集。身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委员会主任的冯骥才致辞时称,虽然中国传统村落保护有了名录,仍然阻挡不住传统村落的濒危和破坏。

  “这两年调查的已经评定为传统村落、进入了国家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实际上已经开始面目全非了。”冯骥才说,国办国有的审定让传统村落进入了国家的保护视野,也有了一系列的保护和监督的措施,但是我们的村落仍然出现两个大问题,一是空巢化,一个是旅游化。

  传统村落审定了,可是村落的人越来越少,最后剩下老人儿童,如果老人儿童都走了,村子就是空的,这个村子实际也是死亡。冯骥才认为,城镇化的速度太快、传统村落保护价值的认识缺乏皆是原因,最残酷也最现实的原因却是“我们的村民不热爱我们自己的乡村文化。”

  近年奔走在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路上,冯骥才遍走海内外,寻找可行经验。他发现,在希腊和意大利,到处都可感觉到当地人对自己文化的感情。在佛罗伦萨周围的一些地区,城市建筑是中世纪的,没有一座现代的建筑。市民在酒馆茶馆,吃烤肉,享受、欣赏着自己的历史文明,告诉游客墙皮脱落下的砖是12世纪的。

  “我们对自己的文化有这样的文化情感吗?有这样的文化情怀吗?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文化情怀我们怎么保护古村落?”冯骥才用连串的问句指出,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他提到,只用了20年,中国600多个城市基本变成一样了,这是我们中国人对自己文化的悲剧,也是我们自己对文化的无知。

  现如今,冯骥才发现乡村也出现同质化、趋同化。他一连总结了旅游为纲、迁走原住民、开店招商、化妆景点、公园化、民俗表演、农家乐、民宿、伪民间故事、红灯笼等十大雷同。直言“如果这么发展下去,再过十年、十五年,五千个村落就会跟六百多个城市基本一样了。”

  “我们的村落何去何从?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问题。”冯骥才说,村落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家园,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根性和多样性都在村落里,保护村落我们最重要的是保护村落的家园情感、文化情怀。这需要文化自觉。“‘我们要留住乡愁’这句话是对的,但考虑的应该是‘怎么留得住乡愁’,而不是‘怎么留得住游客’。”

  冯骥才指出,绝对不能让传统村落的规划都交给旅游部门做,地方领导要谢绝投资和旅游部门的规划,先按照国家七部委经过专家制定的规则制定保护规划,建立保护机制。

  “把村落留给后人,这里经常要用到一个词:责任感。”冯骥才表示,我们这代人的历史责任就是在时代转型的时候,保证文明不中断,保证文化得到传承,保证前一代留下的财富能够完整地交给后人。(中新社记者 张道正 吕子豪)

栏目介绍
“艺坛大家”是中国文联的品牌项目之一,起始于2004年,至今已拍摄老一辈著名文艺家100余人,涉及戏剧、电影、音乐、美术、曲艺、舞蹈、民间文艺、摄影、书法、杂技、电视等多个艺术门类,部分专题片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地方电视台播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次通过中国文艺网的网络新媒体平台集中发布推送,是适应网络时代传播发展趋势,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优势开展宣传推介的一次重要探索。这一品牌项目致力于回顾总结我国当代艺坛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的艺术成就和人生历程,搜集抢救他们的珍贵音像资料,既努力为文艺工作的后来者打造一部生动教材,也力争为中华文艺保存一批宝贵的艺术人文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