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长荣:京剧属于青年 传承更需普及
发布时间:2011-11-06

  “青年人代表未来,国粹京剧拥有了青年观众便拥有一切。当前,中国京剧艺术的传承更需普及,特别是艺术大师们的亲身垂范。”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尚长荣先生6日在武汉出席第六届中国京剧艺术节时表示。

  作为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梅花奖的首位得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首批传承人、京剧“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之子、中国家喻户晓的净角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先生,6日走进武汉大学珞珈讲坛,与青年学子们分享京剧艺术的魅力。

  尚长荣说,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它行当全面、表演成熟,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首先在形成过程中,京剧具有很强的融汇贯通性,融合了汉调、徽调、昆曲等存在数千年优秀剧种的优点,积淀深厚;其次,与西方艺术表现形式单一的歌剧、舞剧、哑剧等剧目相比,京剧载歌载舞、唱念做打,丰富多样;再次,生旦净丑,角色多变,人物栩栩如生、有血有肉。另外,还借鉴中国传统的美学夸张手法,注重通过生动的形态、衣着、神态等表现人物情感。目前正广泛流行的京剧脸谱,更是集中国古典美学艺术之大成。

  尚长荣介绍,京剧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新中国成立后,这门艺术受到国家扶植,在50年代走向了辉煌。此后,随着广播、电视等多种现代媒体的发展,传统的舞台剧京剧受到了挑战,观众特别是青年人群迅速分流。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包括京剧在内的中国艺术,若能拥有青年观众,便拥有了一切”,尚长荣依旧清晰地记得,1995年首届中国京剧节赴京演出高校送戏期间,他亲眼目睹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拉来的青年观众,中途纷纷退场的情形。

  为此,他们加快演出节奏、调整演出时间等,以最饱满的热情感染观众,到最后远离“国粹”的青年学生们,冒着三九严寒主动前来感受艺术、享受艺术。

  受此启发,返沪后他们经常组团赴大中学校、社区等地演出、宣传,成效特别好,拉回了一批忠实的青年观众。

  尚长荣表示,京剧可以说是最不保守的艺术门类之一,它从诞生到辉煌,始终坚持与时俱进。“酒香也怕巷子深”,京剧在当代的传承更需要的是普及,特别是艺术大师们的亲身宣讲、推动与垂范,大师们不能只注重舞台表演,更应该深入社区、社会基础进行普及宣传,否则就是这一代戏曲大师的失职。

  常年赴国外慰问演出,尚长荣感到欣慰的是,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增强和广大华人对祖国的认同,京剧艺术正在海外蓬勃发展,受到一些外国观众的喜爱。本次京剧节前来祝贺演出的美国、台湾等剧团表现了较高的水准。未来他将努力让京剧艺术更多地走出国门,让世界了解中华文化、华夏戏曲、国粹京剧。

栏目介绍
“艺坛大家”是中国文联的品牌项目之一,起始于2004年,至今已拍摄老一辈著名文艺家100余人,涉及戏剧、电影、音乐、美术、曲艺、舞蹈、民间文艺、摄影、书法、杂技、电视等多个艺术门类,部分专题片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地方电视台播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次通过中国文艺网的网络新媒体平台集中发布推送,是适应网络时代传播发展趋势,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优势开展宣传推介的一次重要探索。这一品牌项目致力于回顾总结我国当代艺坛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的艺术成就和人生历程,搜集抢救他们的珍贵音像资料,既努力为文艺工作的后来者打造一部生动教材,也力争为中华文艺保存一批宝贵的艺术人文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