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存昕:演好戏 做好人
发布时间:2014-08-09

  一年演百场话剧的“话痴”、公益广告的明星代言人、全国政协委员中的提案大户……他就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濮存昕。

  话剧是天大的事 

  见到濮存昕,是在人艺一个小房间里。只见一米八大个子的他快步走进屋里,微微一笑坐在椅子上,年逾60岁,仍风度翩翩、沉稳从容。“下午还有话剧排练,采访可能得压缩时间。”濮存昕抱歉地说。

  认识濮存昕的人,都知道话剧对他来说是天大的事。作为一名“国家有突出贡献话剧艺术家”,濮存昕从艺30多年来,主演了《雷雨》《茶馆》《哈姆雷特》等数十部话剧作品,饰演了李白、大将军寇流兰、常四爷等众多角色。他一年演出话剧100多场,被同行称为“话痴”。即便是当年父亲病危抢救时,他也坚持白天守病房,晚上赶回剧场,没耽误一场戏。

  濮存昕和话剧结缘很早。1953年,他出生在北京的一个艺术家庭,父亲苏民是人艺的话剧导演和演员。上世纪70年代,响应国家号召,满腔热血的濮存昕喊着“保家卫国”的口号,自愿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当知青。“那时候我们放马、种地、架电线、演样板戏、抢险救灾……”回忆起知青年华,濮存昕手舞足蹈。1977年濮存昕回到北京,顺利考入空政话剧团,当上了文艺兵。上世纪80年代,濮存昕进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担任话剧演员并涉足影视圈。

  在电视屏幕上,濮存昕因为《英雄无悔》《光荣之旅》《与往事干杯》《闯关东》等电视剧而深受人们喜爱,但最让濮存昕牵挂的,还是那一方小小的话剧舞台。

  “人艺是个有传统的地儿,演戏要传承前辈们的好传统,再生出一些新东西。直到现在我觉得自己还有进步的空间,加上观众对我的支持和鼓励,才让我能一年100多场地演下来。”濮存昕说,就像知青割麦子,面对一望无际的田垄,还要继续努力,争取割到头儿。

  从2003年起,濮存昕担任了人艺副院长。濮存昕谦称自己不是一个管理型人才,但对话剧和剧院的创新,他有着自己的坚持。“人艺的发展要兴文学。”濮存昕说,人艺不是一个娱乐性、商业性的剧院,30多台文学性突出的保留剧目是我们的优势和财富,不能像老熊掰棒子那样演一个扔一个。

  濮存昕提出,剧院的改革发展,一要完善和设置人才培养和流动机制,调动、激发和呵护真诚;二要设立基金,让资金在有监管的情况下使用合理、为艺术所用。

  演了大半辈子戏,濮存昕对“戏如人生”也有了更深的体会。“老一辈演员有个说法,好的戏是自己没有使招,别人八仙过海地亮相。别人的戏也是自己的戏,帮别人,就是帮自己。演员要悟到这个份儿上,才算是摸到演戏最后的门。”在《蔡文姬》《天之骄子》等话剧中,他托着一群年轻后生崭露头角。他说:“舞台的中间是人家站的,舞台的两边是我站的。”

  公益是一种生活方式 

  一部部叫好叫座的电视剧和话剧作品让濮存昕俊朗、正气的形象深入人心,也给濮存昕带来了明星效应。濮存昕说自己受益于改革开放,目睹了几十年的社会巨变,他始终在寻找报答社会的方式。

  2000年,濮存昕接拍了卫生部有关预防艾滋病的公益广告,并受邀出任预防艾滋病宣传员。他用自己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推动防治艾滋病的宣传工作,并身体力行与艾滋病患者接触,走进他们的家庭,呼吁社会关爱艾滋病患者,消除对患者及其家庭的歧视。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濮存昕在2003年全国政协会议上,提交了关于在公共场合推广预防艾滋病的公益宣传广告的提案。有关部门迅速落实,在全国多个机场摆上了公益广告牌。北京、上海等中国多个城市的公交车站也换上了艾滋病防治公益广告。担任预防艾滋病宣传大使多年,濮存昕颇有心得:“预防艾滋病工作分为三块:宣传和教育,实际上是防火;医疗和科研,实际上是救火;关爱和反歧视,实际上是扫尾。现在我们做的是前面和后面的工作,要让艾滋病这个话题成为公开话题,如此才能取得更多改变。”

  濮存昕致力于公益的脚步和范围,还在不断加大。他先后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交救助被拐儿童、保护江豚等提案,并担任禁毒义务宣传员、无偿献血义务宣传员、中国红十字总会理事、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等,还在中国青基会设立“濮存昕爱心公益基金”,帮助贫困的艾滋病家庭以及贫困地区孩子的教育。

  对濮存昕的公益行为,有人不解。但在濮存昕看来,公益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我们太渺小了,在我们共同生活的这个地球上,帮助别人也是在帮助自己。”

  在艺术和公益之间,濮存昕悟出了很多相同之处,“身为一个演员,要保持柔软、开放的状态;做公益也要秉持一种平等、平易的态度。做公益也是一门艺术,它和艺术的本质都源自对这个世界的爱。”

栏目介绍
“艺坛大家”是中国文联的品牌项目之一,起始于2004年,至今已拍摄老一辈著名文艺家100余人,涉及戏剧、电影、音乐、美术、曲艺、舞蹈、民间文艺、摄影、书法、杂技、电视等多个艺术门类,部分专题片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地方电视台播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次通过中国文艺网的网络新媒体平台集中发布推送,是适应网络时代传播发展趋势,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优势开展宣传推介的一次重要探索。这一品牌项目致力于回顾总结我国当代艺坛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的艺术成就和人生历程,搜集抢救他们的珍贵音像资料,既努力为文艺工作的后来者打造一部生动教材,也力争为中华文艺保存一批宝贵的艺术人文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