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最为动荡、最为波诡云谲的一个时期,也是中国思想史上最为活跃、最为开放、最为标新立异的时期,更是中国文学发展变化、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由邺下文人、“建安七子”、“竹林七贤”等文人雅士在思想上、文学上开创出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所谓“建安风骨”、“魏晋风度”,所谓“人的觉醒”、“文的自觉”。以话剧艺术表现那个时代的作品并不多见。由郭启宏编剧,苏民、唐烨导演,濮存昕、张万昆、刘辉、邹健等主演的人艺开年大戏《天之骄子》,虽然只撷取了那个时代的一隅,却折射出了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和那个时代中人的内心和精神世界。
著名戏剧评论家林克欢曾经说过:“戏剧表现的是关乎人以及人生存于其中的世界。人的生命状态、人的生存处境始终是戏剧关注的中心。”他还说:“伟大的戏剧,拨动千百万人心弦的戏剧,肯定是那些表现生命的躁动、宇宙的微茫,让人领略人生的况味与宇宙的深境的作品。”《天之骄子》正是一部“关乎人以及人生存于其中的世界”,关注“人的生命状态、人的生存处境”的“表现生命的躁动、宇宙的微茫,让人领略人生的况味与宇宙的深境的”优秀戏剧。该剧讲述了曹操为培养接班人而在三个儿子曹植、曹丕、曹彰之间进行选拔,兄弟间为争帝位相互倾轧,以及曹丕称帝后设计谋害兄弟的故事。全剧文辞华美、台词雅致、戏剧冲突激烈紧张,将大时代中的人、人的内心、人的精神世界呈现在舞台之上,凸显出人性的美好与阴暗、善良与异化。戏一开始,便营造出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由于曹操病重,争夺太子位置的斗争异常激烈。正是在这紧张激烈的氛围中,通过语言和形体动作,人物的性格真实而自然地凸显出来:无论曹丕还是曹植,他们都窥伺着王位,但在曹操面前又都极力掩藏起自己真实的内心,装出一副相互谦让的样子。其中,曹丕的城府与沉稳,曹植的率性与张扬,真实而艺术地呈现在舞台之上。曹丕的政治家气质,曹植的诗人气质,真切地映在观众的心中,作为人物性格的基调,贯穿全剧。而在病榻上的曹操,虽然言语不多、行动有限,但却洞若观火、睿智聪明,他最终还是将位置传给了曹丕,因为他知道只有曹丕具有政治上的才华,而曹植在政治上还太“嫩”太不成熟。
在话剧《天之骄子》中,无论曹植还是曹丕,他们都有着一颗生命躁动的心,都对权力充满向往;同时,作为当时思想和文学上的重要人物,他们又具有同样的艺术家气质。相对于曹植的聪颖灵透、英姿才气,曹丕或许更为理性、更为内敛。也正因为此,才有了曹植在诗词歌赋上的流芳千古,才有了曹丕在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上的突出造诣。话剧充分表现了曹植与曹丕性格和气质的不同,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命运。在第三幕中,当曹丕还军路过雍丘,见到偏于一隅潦倒颓废的弟弟曹植时,兄弟亲情顿时勃发,赠衣增户,嘘寒问暖,并一起回忆起当年兄弟间的趣事。但随即曹丕便意识到自己的失态,他的理性战胜了他的感情、亲情,使他从性情中人的曹丕恢复为理性的帝王曹丕。而曹植则为情所感,倾心感动,泯灭恩仇,彰显出他诗人的豪爽和情感的渲畅,同时也将他政治上的不成熟表露无遗。两相对比,一个多面性的曹丕和一个诗人气质的曹植,活生生地立在了舞台上,极具艺术魅力。
话剧《天之骄子》与《李白》《知己》并称为“文人三部曲”,均由剧作家郭启宏创作,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并成为该剧院的保留剧目。三部戏的共同特点是语言华美、诗意盎然,堪称诗剧。同时,三部戏都对历史、历史中的个体,以及人性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如果说《知己》展现的是朋友之义和对传统知识分子操守的颂扬,那么《李白》和《天之骄子》则是对传统知识分子“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的艺术抒写。这三部戏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折射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理想与追求、才情与智慧,以及弱点与局限,丰富了中国的话剧舞台。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三部戏所表现的历史和历史人物,可以引发观众思考并观照当下的社会和社会生活中的人。正所谓“以史为鉴”、“以古人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