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红线女文艺的大未来
发布时间:2015-01-05

“岭南文化走出去”系列谈之六——人民的红线女文艺的大未来 

  2014年12月8日,是著名粤剧大师红线女逝世一周年纪念日。广州市文联在广州红线女艺术中心举办了“岭南文化走出去”系列谈之六“人民的红线女 文艺的大未来”座谈会,20多位嘉宾深情追忆红老师,畅谈文艺大未来。现摘录精彩内容,以飨读者。 ——编 者 

1957年红线女在莫斯科参加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获东方古典歌曲比赛金奖

1957年红线女在莫斯科接受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东方古典歌曲比赛金质奖章

2008年红线女在广东粤剧团演出现场指导青年演员

红线女《昭君出塞》剧照

  ■乔平(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广州市文联主席) 

  红老师是粤剧艺术的杰出代表。她的生命属于艺术,她的艺术属于人民。她用自己的艺术把岭南文化带到了全世界,并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中。虽然斯人已逝,但她的艺术永恒。我们要推动广州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以实际行动向红线女老师致敬。

  ■余勇(广州粤剧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广州市批评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我从红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在“岭南文化走出去”这个方面,红老师也给我们做了表率。她虽年事已高,却每年都跟我们出去演出。有一年我们在茂名一个农村,连演几个晚上,我跟她跑了三四个地方,这才是真正走进老百姓。

  ■黎骏声(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广州粤剧院有限公司党总支副书记、监事会主席,广州粤剧团团长,广州市剧协副主席) 

  她跟我说过一句话:做戏如同做人。人品好了,你的戏才会好,你才能用你的真情实感感动观众。这句话一直指导着我的工作。当年我们跟她学戏,她会不厌其烦重复一场戏或者一场戏里面的一段戏,手把手地教我们。

  ■蒙菁(红线女艺术中心党支部副书记、副主任) 

  红老师的为人和艺德,所有人说起她的时候都会提到。只要她认为是人才的人,她会没有任何条件地去扶持他们。她这种爱就是出于对事业的爱、对粤剧的爱。她还常年去荔湾区少年宫指导小朋友唱粤剧,取得了很多的成绩。

  ■何其昌(著名魔术师、广州电视艺术家协会原副主席) 

  她很执著、很谦虚、很认真。粤剧要吸引年轻人,就要和现代挂钩,加快节奏,在舞台的设计上也应该更加丰富多彩,这样才能深入人心。

  ■谢彬筹(广东省艺术研究所原所长、红线女艺术研究专家) 

  红老师一生有十大贡献:1.坚持粤剧变革;2.坚持不断创造;3.提倡编演现代戏;4.创造了红腔和红派艺术;5.坚持自己的艺术实践;6.丰富粤剧表现力;7.拓展粤剧传播途径;8.培养粤剧接班人;9.重视粤剧队伍建设;10.一生为中外文化交流、承担社会使命奋斗。

  ■陈中秋(广东省文史馆馆员,广东省文联原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 

  1972年我在韶关第一次见到她,她很朴素,到饭堂打饭,跟普通人没什么区别。现代大师很多,但是红线女是真正的大师,她不是包装炒作出来的。她对艺术忘我地追求,一直到死。戏比天大,如果不是她不顾一切,她不可能获得这么大的成就。

  ■陈翘(中国舞蹈家协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广东省舞协名誉主席) 

  她是有苦恼的,因为敢于直言,敢于提意见,成为某些人不喜欢的人。她不阿谀奉承,看着不对就要指出来,我觉得这是作为艺术家应该有的品德。她经历了这么多磨难,但爱国、爱家、爱党之情一直在她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郭凤女(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广州粤艺发展中心演员) 

  1971年,老师从乡下把我招回来,至今已经是四十多年了。她的为人、她对艺术的追求、她对我的教导,总是在我脑海中浮现。老师是我的严师慈母,我们要把红派艺术代代相传。

  ■叶兆柏(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 

  她为粤剧做的最大的事情就是培养后人。现在很多演员都是红线女一手严格要求培养起来的。红线女是厉害,她不止征服了广大中国观众,还征服了外国人,赢得了一大批奖项。

  ■倪惠英(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广东省剧协主席、广州市文联专职副主席) 

  红老师是我的恩师,她整个艺术追求深深影响了我。二十年前,红老师给我题过一个词:艺无止境。红老师的启示和影响,让我不断进步。这是值得我们现在还在从事粤剧事业的人好好学习的。

  ■谢友良(红线女艺术中心原党支部书记、红线女艺术研究专家) 

  红老师生前最喜欢的一个称呼就是“人民演员”,不是艺术大师、表演艺术家。红线女从香港回到广州,实践了她的理想,报效祖国,报效人民。她告诉我们,要做“人民的演员”不是说说而已,而是要有真本事。

  ■霍应波(广州市工商联副主席、书画院院长,广州文联诗书画院副院长) 

  我是被红老师批评了之后才真正认识她的。那个时候我又抽烟又喝酒,她说,你不能这样,对自己身体不好。她当我是一个很调皮的人,经常批评我,我很感动,这是她对我的关心。

  ■李素华(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女高音歌唱家) 

  她的手眼身法步,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美,任何人一看她的表演就会被深深地吸引住,她给我的震撼是一辈子都忘不了的。她对艺术的追求、奉献、细致,让人感动。粤剧因为红线女一直很繁荣。

  ■白岚(《信息时报》副刊部主任、广州市批评家协会副主席) 

  红老师是一个优秀的传统剧种和文化的传承者、发扬者。我们传统的经典剧种或者文化项目,要和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很好地结合,可以根据不同的观众采取不同的传播方式。我们把粤剧根据当下文化传播规律做一些包装,可能会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李贺(《南方日报》副刊中心副主任、广州市批评家协会副主席) 

  红线女八十几年的人生,实际上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是无法复制也难以超越的。她历尽坎坷,坎坷过后又重新站起来,她的后半生创造了更大的辉煌。她的故事让每一个人产生共鸣。也许你不是粤剧迷,但我们都是“红线女迷”。

  ■李力(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她的严谨和精益求精在做人大代表的时候也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在人大发言时,她会精心准备一份发言提纲,非常关心我们国家的文化、教育事业,当然更多的会提到粤剧的发展,这是她毕生的追求。她是一个敢于直言的人,什么事情做得不对她都当场指出来。

  ■吴非凡(上海“白玉兰”戏剧奖获得者、广州粤剧团青年演员) 

  我们年轻人要学习红老师对艺术的执著,先学会做人再做戏。我们这辈人在粤剧传承上其实很迷惘,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怎么样。我们也很想去多做事情,通过各种渠道让更多的人认知粤剧艺术。希望社会各界给我们更多支持。

  ■陈韵红(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广州粤剧团演员) 

  红老师是一位很爱才的艺术家。我很小的时候就到剧团了,当时因为艺术不成熟,红老师就叫我去她家,手把手地教我十天。1995年我移居香港,暂时离开粤剧舞台,她老人家很气愤。回来工作以后,通过和她谈心,她终于原谅了我,我很感动。

  ■崔玉梅(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广州粤剧团青年演员) 

  红老师是一个不会媚俗的人。很多老板仰慕红老师的名气,出很高的价钱请红老师唱歌,红老师一概拒绝。但是人民群众需要她的地方,她一分钱不要也会去给他们演唱。不是为了钱而去搞艺术,她是为了她的梦想,为了人民。

  ■马鼎盛(红线女之子、著名军事评论员) 

  今天粤剧面临的最大困难应该是在剧本方面,剧本是一剧之本,《关汉卿》之所以会成为红老师一生的艺术高峰,就是因为剧本太好了。现在讲为人民服务,就要吸取红线女的精神,立足人民,人民喜欢什么,我们就演什么。不用想我这么写,谁不喜欢,我要迁就一下。红线女把粤剧当做自己的生命,“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唱到底”。

  ■章以武(广州大学教授、广州市作协名誉主席) 

  红线女当时在香港已是条件优越,后来什么都不要,回到内地,这种爱国精神是很少有的。中国的艺术家与世界对话绝不是用西方的现代语言概念,生吞活剥弄出一些不伦不类的东西,而是要像红线女那样,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不忘中华民族文化之根。

  ■欧凯明(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广州粤剧院有限公司总经理、艺术总监,广州红豆粤剧团团长,广州市剧协副主席) 

  红老师离开我们刚好一年。作为她的学生,我感触良多。她的影响力是非常巨大的,不单单在国内,在世界上也是一样。真、善、美这几个字在红老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练行村(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艺术处副处长) 

  红老师非常重视粤剧理论研究,她开创了粤剧中独树一帜的红派艺术,她也是倡导粤剧改革的先驱。红老师走了,我们今后要更深入地挖掘红老师的艺术。

  ■赵晓涛(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副调研员) 

  红老师的艺术与人生体现了习总书记讲话精神,一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表演导向;二是突出了社会效益优先;三是对传统文化,特别是粤剧的继承、开拓、创新作出巨大贡献。

栏目介绍
“艺坛大家”是中国文联的品牌项目之一,起始于2004年,至今已拍摄老一辈著名文艺家100余人,涉及戏剧、电影、音乐、美术、曲艺、舞蹈、民间文艺、摄影、书法、杂技、电视等多个艺术门类,部分专题片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地方电视台播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次通过中国文艺网的网络新媒体平台集中发布推送,是适应网络时代传播发展趋势,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优势开展宣传推介的一次重要探索。这一品牌项目致力于回顾总结我国当代艺坛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的艺术成就和人生历程,搜集抢救他们的珍贵音像资料,既努力为文艺工作的后来者打造一部生动教材,也力争为中华文艺保存一批宝贵的艺术人文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