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汉城(1917-2021),浙江萧山人。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戏曲理论家、评论家,诗人,剧作家,中国戏曲理论民族化体系的重要创建者,中国戏曲现代化的奠基人和推动者,“前海学派”重要学术带头人。
幼时入私塾接受启蒙教育,后辗转求学,1937年肄业于浙江省立杭州农业职业学校,1938年入陕北公学学习,1939年入华北联合大学学习,毕业后在敌后从事抗战教育工作,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察哈尔省文化局副局长兼察哈尔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任、华北行政委员会文艺处副处长、中国戏曲研究院剧目研究室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兼党委副书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国戏剧》主编、《戏曲研究》主编、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等,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6年12月,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
一生从事戏曲理论、评论、教育工作,对总结戏曲建设经验,做好戏曲改革工作,加强戏曲理论建设、剧目建设、戏曲人才的培养等,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最先对悲剧、喜剧、悲喜剧等概念的内涵作了民族化的概括,推动了中国戏曲美学的研究。主要著述有《中国戏曲通史》(与张庚联合主编)《中国戏曲通论》(与张庚联合主编)《戏曲剧目论集》《郭汉城文集》《当代戏曲发展轨迹》《淡渍诗词钞》等,主编《中国戏曲经典》,参与编纂《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 曲艺卷》《中国戏曲志》等。《中国戏曲通史》《中国戏曲通论》和《中国戏曲志》,不仅成为中国戏曲研究的经典文献,同时开创性地建构起中国戏曲‘史’‘论’‘志’一体的研究框架,推动了中国戏曲研究的深入,为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2009年获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戏剧奖·终身成就奖”,2011年获首届“中华艺文奖·终身成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