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艺生是中国舞蹈界德高望重的教育家,是北京舞蹈学院与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中国舞蹈艺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国务院有特殊贡献专家、教授,北京舞蹈学院原院长。同时,他也是中国素质教育舞蹈课程的创建者。为了推广、普及舞蹈美育教育,他身体力行地向我们展示了一位老舞蹈人的坚持与执著。
【视频】著名舞蹈教育家吕艺生:美育是一项“润物细无声”的事业
美育是一项“润物细无声”的事业
年近八旬的吕艺生,在卸任北京舞蹈学院院长的这段退休时光里,始终心系着舞蹈教育。由他组织编纂的丛书《素质教育舞蹈》已经成为中国舞蹈美育的指导书籍。在他看来,校园舞蹈教育与专业舞蹈教育有很大不同,这将引起人们思想观念、教师培养模式和舞蹈课教材的全面变革。校园舞蹈课不再单纯培养技能,而是要着重培养五大能力,将“提升综合素质”作为首要目标。
吕艺生教授携“素质教育舞蹈”团队前往星海音乐学院授课
吕艺生教授走进四川师范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名家讲坛
2014年2月,北京市教委决定将“素质教育与舞蹈美育研究”的课题成果转化为实践教学,首先在北京市50所中小学启动实践教学。吕艺生成为这一教学实践的领头人、先行者。时隔三年,舞蹈美育教育已经走出北京,开始在全国中小学内开展教学实验。吕艺生说,近些年,美育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视,颁布了很多相关的文件,所以开展得比较顺利。很多省市已经和国家教育部签约,商定了美育在中小学展开的具体教育措施。但是在吕艺生看来,美育的推广虽然表面上如火如荼,内在却隐藏着很多问题,他说,美育并不是艺术技能培训,美育的本质还是要以教育为依托,要达到以德育人的教育目的,切不可操之过急。
吕艺生说,美育是一项“润物细无声”的事业,如果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仅仅靠转变人们的观念,是行不通的。专业的教师,系统的教材,都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把现有的专业艺术教材,用在中小学美育教育上,那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美育的实质是为了完善人格
吕艺生曾担任过长达十几年的北京舞蹈学院院长,专业的舞蹈教育是他最熟悉的工作。然而想要将舞蹈教育在中小学中普及推广,吕艺生说,这和专业舞蹈教育截然不同, 这也正是开展素质教育与舞蹈美育研究的原因。面对大部分中小学生,他们以后都不会从事专业舞蹈方面的工作,甚至在他们长大后,连跳舞的机会都很少。所以舞蹈美育的目的,和专业舞蹈教育是有本质区别的。
“素质教育舞蹈课经验交流会”上吕艺生教授介绍素质教育舞蹈课程理念
第二届“校园舞蹈的春天”全国中小学舞蹈教育研讨会吕艺生教授讲话
“在北京舞蹈学院,专业学生每周至少上5节舞蹈课,这在中小学是很难实现的。一周也就上一次课,很可能只有40分钟。拿着专业教材给中小学上课,必然是行不通的。”
“用我们的教育方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是最终的目的。”吕艺生说,按照中小学的课程安排来看,每个学生一个学期,大概能上18节舞蹈美育课,如果用这18节课来进行专业训练,那几乎没有任何结果。所以,美育最重要的不是为了学习技能,而是通过这样的课程,让学生全方位的感知美,理解美,从而达到完善人格的目的。
舞蹈在美育当中不是目的 而是手段
“很多家长让孩子学习舞蹈,是为了让她有一个好形体,是一种对美的追求,但是舞蹈其实并不能改变体形,也改变不了容貌,最多也就是气色上更健康一些。那么为什么很多人接触舞蹈之后,看上去外表就变得不一样了呢?这就是我们说的舞蹈美育的效果。”吕艺生说,1949年,日本舞蹈家邦正美出版了《教育舞蹈原论》,书中清楚地阐述了舞蹈的美育功能,那就是“舞蹈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我们是通过舞蹈这个教育手段,让人格更完善,这和蔡元培先生、王国维先生在上世纪初讲的美育的道理是一样的。”吕艺生说,“而到近现代,舞蹈教育的目的被一些人误导,认为跳舞就是为了好看,为了漂亮。我认为,这种观点很浅薄。”
北京舞蹈学院吕艺生教授应邀来西北师大作学术报告
吕艺生教授应邀去兰州文理学院作学术报告
“所以,在舞蹈美育的课程中,我们更注重学生舞蹈潜能的开发。”讲到舞蹈课程在中小学中具体的实施效果,吕艺生显得很兴奋。“比如说我在讲一个非常高兴的事情,大家要欢呼起来,跳跃起来,它就自然产生跑跳舞。刚才你做的是什么,能不能回忆再做一下,他一做,这个就叫跑跳舞,大家来学学。就这么一高兴,就可以跑跳步了,他是这么来的。但是如果你要专门来教,大家站好,我现在教你跑跳舞,左脚向前迈一步,右脚抬起来,左脚再颠一下,他根本就站不住的。最后费了多大的劲还做不上来,还不协调。我们就找到这个生活的原本,就像跳跃,跑,人人都会。然后再一点点把这些本能的肢体表达,向舞蹈的方向引导,这是我们要做的。”
吕艺生说,舞蹈的起源就是为了表达情绪,是一种自发的行为,随着时间的发展,舞蹈产生不同流派,不同分支,逐渐形成各种不同的舞蹈形式。但究其根本,舞蹈都应该是身随心动的肢体表达,基本功固然重要,但是在面对全体学生的时候,舞蹈美育应该更注重人的自发性。就像是中国的广场舞一样,人们自发地融入其中,体会到舞蹈带来的快乐,这种自发性使得广场舞越来越火热,参与的人也越来越多。
吕艺生教授应邀去南昌工程学院作学术报告
“舞蹈美育重要的是方法,我们应该着重培养的是学生艺术创作的方法,以及审视艺术、欣赏艺术的方法。只有学会了这些方法,学生才能真正理解肢体的美,舞蹈的美,以及这个世界各种各样的美。”吕艺生认为,美育正是让学生充分感知世界的途径,所以说美育让学生更美丽,这个美丽,是灵魂的完善,心灵的美丽。
舞蹈美育的推广困难重重
从2014年初推行中小学舞蹈美育至今,已经足足三个年头了。这三年里,中小学舞蹈美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然而其面临的困难,也是无法回避的。而在所有的困难中,最突出的就是缺少教师资源。
吕艺生教授作《教育.舞蹈》专题讲座
“教师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吕艺生说,《素质教育舞蹈》丛书是用“课例”的方法做教材,培养新型舞蹈教师。他们与专业舞蹈教师有很大不同,最明显的一点是:既能教男生,又能教女生。“说起来容易,可操作起来并不轻松。”
吕艺生说,现在的情况是男教男、女教女,造成了非常严峻的后果,幼儿园几乎都是女老师,所以幼儿园的舞蹈教育都是女性舞蹈教育,男孩子不愿学,打小就产生了“舞蹈不是男孩儿学的”刻板印象。于是,到了大学招生时,报考舞蹈专业的女生占了绝大多数,男生极少,部分学校甚至招不到男生。“这是我们原来的舞蹈教育造成的,最终又按照这种方式教育下一代人学习舞蹈,恶性循环。”
因此,当务之急是培养与过去截然不同的新型舞蹈教师,同时形成全新的师生关系。《素质教育舞蹈》丛书里使用的“课例”,把所有环节都交还给了学生。从表面上看,老师的任务少了许多,变成次要地位了,但是老师都明白,这些环节是他们设计的。如果不是老师的引导,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本无法实现。
民族美育“彩虹舞蹈教室”教学成果汇报展示上吕艺生教授讲话
如今,北京舞蹈学院为此专门建立了教育学院,专门培养中小学舞蹈教师。另外,有些学校原本就有一些专业的舞蹈老师,只是教育模式并不是针对全体学生,北京舞蹈学院与这些学校联系后,派专门的老师去进行培训。吕艺生说,我们能做的很有限,但是积少成多,慢慢来,总会有改变。“我们已经培养了,一百所中小学舞蹈老师,从2014年9月1日正式进入课堂。这在我们的教育史上就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舞蹈已经作为正式课程进入课表了。”
除了舞蹈教室的短缺,专业教材储备不足,也是舞蹈美育推广中遇到的一大难题。“虽然我们在教材方面已经做了相应的准备和研发,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吕艺生说,“除此之外,教室太小,音响等设备不到位,资金的紧张都是舞蹈美育推广过程中难以回避的问题。”
吕艺生教授出席校园舞蹈的春天研讨会
面对种种困难,吕艺生并没有退缩。在他和舞蹈人的努力下,舞蹈美育在全国已经逐渐开展。吕艺生说,能有如今的局面,他已经很知足。“有人说希望你在的时候,能够将素质教育舞蹈普及到全国。这个事情我当然希望,但100%普及是做不到的,也不太可能。其实在国外也是,只要有60%以上的学校覆盖到,这个就叫全国普及了。”吕艺生说,蔡元培先生从上个世纪初就提出了美育,他希望到2021年,中国梦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到来之际,舞蹈美育的普及能够达到全国20%至30%,这样他就已经很知足了。
其实,在以吕艺生为首的舞蹈人的努力下,中国舞蹈美育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端。吕艺生骄傲地说,曾经有一个美国高中老师到北师大附中,看到我们的舞蹈美育课后赞不绝口,当下决定将这种授课模式带回美国,并将教材一并带回,逐字翻译。吕艺生告诉记者,如今,中国的美育已经可以和国际交流,但我们要做的努力仍然很多,同时,他也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美育,关注中国教育的未来。
【著名舞蹈教育家 吕艺生简历】
吕艺生,国务院有特殊贡献专家、教授,北京舞蹈学院与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务委员,教育部《素质教育与美育研究》课题负责人,世界华人国标舞联合会艺术顾问,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前会长,中国舞蹈家协会原副主席,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小学舞蹈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顾问,《中国电影电视艺术家辞典》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电视部高级顾问,北京舞蹈学院前院长,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北京舞蹈家协会第四届理事会主席第五届名誉主席、厦门演艺学院院长。
北京舞蹈学院建校60周年吕艺生教授讲话
主要作品及奖项:1957年在莫斯科参加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表演双人舞《牧笛》获银质奖章,编导的大型活动及晚会有:1993年全国第七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爱我中华》、1994年洛阳第十三届特牡丹花会开幕式《牡丹颂》、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文艺表演《NGO在北京》、1995年20世纪世界华人舞蹈经典作品展演开幕式、1997年首都各界庆祝香港回归大型文艺表演《欢庆香港回归》、1997年郑州国际武术节闭幕式杂技晚会《太阳正在升起》、上海国际广播音乐节开幕式晚会《新世纪序曲》、1998年《欢庆香港回归》并获北京“五个一工程奖”、1999年全国第六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锦绣中华》、1999年澳门各界欢庆回归和特区政府成立《濠江欢歌》、2001年第十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及宁波国际服装节开幕式《启航》等大型演出及晚会、2012年第八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舞蹈美学》获一等奖、2013年出版的《坚守与跨越》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是一部具有指导意义和学术价值的舞蹈编导理论教材。
主要论著:《舞蹈小辞典》(1980)、《社会学百科辞典•艺术社会学》(主编并撰稿)、《舞论》(1990)、《舞蹈教育学》(1995、2002)、《舞蹈大辞典》(1995,主编并部分撰稿)、《舞蹈学导论》(2003)、《艺术管理学》(2004)、《大型晚会编导艺术》(2004)、《舞蹈学基础》(2007)、《舞蹈学研究》(2008)、《舞蹈美学》、《坚守与跨越》等。
作者:常青藤美育
(本文系全国学校美育联盟、中国网美育频道、中国校园舞蹈网、中舞联盟独家采访原始获得,版权归全国学校美育联盟、中国网美育频道、中国校园舞蹈网、中舞联盟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