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爱莲(1916.5—2006.2),女,祖籍广东省新会县,出生于西印度群岛的特立尼达。12岁入当地舞蹈学校。14岁赴伦敦,先后在A•多林芭蕾工作室、M•兰伯特芭蕾学校及向M•克拉克学习芭蕾。20世纪30年代后期对现代舞发生了兴趣,考入魏格曼的舞蹈工作室,后又考入尤斯现代舞蹈团。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为抗日集资多次参加义演,编演了《警醒》、《前进》等。1940年返回祖国,在香港滞留期间多次进行义演。到重庆后先后在国立歌剧学校、国立社会教育学校、育才学校教授舞蹈。在此期间创作演出了舞蹈《游击队的故事》、《东江》、《思乡曲》、《卖》、《空袭》、《森林女神》、《拾穗女》等。1941年在广西搜集学习了瑶族舞蹈及桂剧中的舞蹈,改编加工创作了《苗家月》、《瑶人之鼓》、《哑子背疯》等。1945年深入康藏地区学习少数民族舞蹈。1946年3月在重庆举行的“边疆音乐舞蹈大会”,演出了由她改编创作的藏族舞蹈《春游》、《巴安弦子》,维吾尔族舞蹈《青春舞曲》,彝族舞蹈《倮倮情歌》,瑶族舞蹈《瑶人之鼓》,汉族舞蹈《哑子背疯》等。1947年在上海创建中国乐舞学院,任院长,并亲自授课。1948年到北平,在师范大学体育系及北平艺术学校任教。1949年后历任华北大学文艺学院舞蹈队长、中央戏剧学院舞蹈团团长、中央歌舞团团长、北京舞蹈学校校长、中央芭蕾舞团团长、顾问等职。与人合作创作的作品有:大歌舞《人民胜利万岁》、《建设祖国大秧歌》、舞剧《和平鸽》等。创作的《荷花舞》、《飞天》均在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获奖。曾多次担任国际舞蹈比赛评委。为促进中外舞蹈交流出访过许多国家。1981年英国皇家舞蹈学院为表彰她促进中英友谊及为舞蹈做出的贡献,将英国著名雕塑家W•索科普在1939年为她雕塑的头像陈放在该学院的大厅,并举行揭幕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