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采访了86岁高龄的中国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文艺评论家罗扬。罗扬1929年出生于河北省威县罗安陵村。当谈到抗日战争,他的神情顿时凝重起来,他说:“我的童年和少年是在民族危亡、战火纷飞的年代度过的。每当想起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军民前赴后继的英勇斗争,恍如昨日,历历在目,百感交集,难以平静。”
1936年,不满7岁的罗扬刚上小学,就听老师讲过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我国东北犯下的滔天罪行,东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老师教导他们长大以后要抗日救国。威县师范学校师生组成的抗日救国宣传队也来到罗安陵村,满怀激情地宣传抗日救国,高唱《义勇军进行曲》《救亡进行曲》《松花江上》等歌曲,罗扬深受感动,“抗日救国”四个字便深深刻印在他幼小的心灵里。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日本鬼子大举进攻华北,听说很快就从南边打到威县,乡亲们焦急万分,罗扬全家和乡亲们就一起开始了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先逃到翟庄一户远房亲戚家,后又逃到赵庄。这两户人家虽然很热情,但都过的是穷日子,眼看就要到冬天,日子不好过,罗扬一家总觉得过意不去。没多久,又传来日本鬼子从北边打过来的消息,大家觉得实在无路可走,罗扬一家只好硬着头皮同乡亲们一起回到自己家里。
很快日本鬼子就侵占了威县县城,在县城附近扫荡。一天上午,四五十个日本兵来到了罗安陵村,横冲直闯,鸣枪示威。日本鬼子逼着一位贾姓的小脚老大娘快跑,摔倒后一个日本骑兵就驱马从她身上跨过,老大娘当即吓得不省人事,而日本鬼子反而拍手大笑。这是罗扬第一次亲眼看到日本鬼子的凶恶面目,他们真是一群披着人皮的豺狼。更加触目惊心的是,一天上午,日本鬼子驱赶城边一些村庄的男女老少都到县城东门外的空场上,他们要拿一位拼命抵抗日本鬼子的崔姓农民开刀示众。他们先威胁老崔低头认罪,没想到老崔不但不认罪,反而挺起胸膛大骂日本鬼子,高喊:“打倒日本鬼子!”随即被砍杀。在场的人都惊呆了,不少人暗自流泪。罗扬站在父母的身边,亲眼看到这血腥的场面。
罗扬说,他在刚懂事的时候,堂大伯罗绍振就给他讲过红军的故事。1938年初,听说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来到威县北部,乡亲们都说有了盼头。5月8日夜里,八路军果然到达威县县城附近,把县城包围。罗安陵村离县城只有5里,乡亲们个个摩拳擦掌,准备支援攻城战斗。凌晨,韩先楚率领的六八九团攻进县城,经过激烈战斗,打死日本鬼子100多人,八路军也遭受很大损失,114位同志壮烈牺牲。这次战斗虽然未能攻克县城,却给敌人很大震撼,没过几天,日本鬼子就窜回邢台。威县全境解放,冀南行署、冀南军区和威县人们抗日政府在县城内建立了“一一四英烈碑”,以纪念为抗日救国英勇牺牲的烈士们。抗日救亡运动热火朝天,罗安陵村也活跃起来,成立了抗日自卫队,青壮年们每天早晨手持红缨枪在操场上演练,高唱《救亡进行曲》等抗日歌曲。罗扬进了当地的抗日小学,参加了儿童团,轮流在村头站岗放哨。在这样的环境里,他学习文化,明白了许多道理,受到抗日救国的教育和锻炼。
骄横狂妄的日本鬼子于1939年又派遣重兵再次侵占威县,控制冀南大片地区。这时,刘伯承、邓小平率领一二九师已来到威县,进行冀南作战部署,正在北香城固一带布防的三八六旅旅长陈赓、政委王新亭得知300多个日本鬼子以九辆卡车载着大炮等重武器和大量弹药开始向香城固方向移动,立即在北草厂村南、香城固村北的大沙河布下“布袋阵”。地形有利,计划周密,很快就把敌人引进包围圈,陈赓一声令下,八路军战士一个个像猛虎下山,冲进敌阵,将敌人全部消灭,缴获了军用卡车和大量武器弹药,从而大灭了敌人的威风,大长了抗日军民的志气,受到师部的嘉奖。乡亲们听说香城固战斗胜利的消息,无不拍手称快,受到极大鼓舞,并编出歌谣传唱起来:“三八六旅好儿郎,打头阵的是陈王,香城固布下口袋阵,撒下天罗和地网,大卡车,冒火光,日本鬼子见阎王,解了咱们心头恨,保住咱们好家乡。”香城固战斗的故事,还被编入冀南抗日小学课本。
随后,八路军和地方武装在威县人民的全力支持下连续作战,如前葛寨狙击战、仁里集战斗、袁庄突围战、北仓庄突围战等,都取得以少胜多的胜利。1942年5月,吕正操为避开5万多日本鬼子铁壁合围、地毯式扫荡冀中抗日根据地的锋芒,率领部分部队临时转移到冀南抗日根据地威县掌史村,外线指挥冀中抗日斗争,不料遭到日伪军3000多人围困。吕正操早已根据实际情况,做了周密的应变部署及一套灵活作战的方案,利用有利地形,有步骤地进行反击,一举打死打伤敌人500多人,取得突围战斗的重大胜利。中共中央军委特致电嘉奖,把这场战斗誉为“平原游击战坚持村落防御战的范例”。这一场场战斗的胜利,更加坚定了抗日军民打败日本鬼子的信心。
罗扬说,在这段时间里,他正在读小学五六年级,老师都是爱国的知识分子,思想比较进步,即使在敌人的眼皮底下也从不讲不好的东西,而是用很多时间选讲一些古今文学名篇,引起了罗扬学习文学的极大兴趣,大大扩展了视野,提高了精神境界。老师讲岳飞的《满江红》和文天祥的《正气歌》等,使罗扬受到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的教育。他们都勉励学生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要爱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和灿烂文化。做一个有志气、有追求、有作为、有益于民族和百姓的人。老师们的教导,对罗扬的成长和进步都有很大的影响。
这时候日本鬼子对县城附近一些村庄控制得更加厉害,抗日工作人员和武装人员平时都是两三个一起夜间活动,或扮作农民商贩等进行活动。罗绍振名为罗安陵村村长,实为地下中共党员、冀南抗日联络站站长。他很喜欢罗扬,为避免敌人的注意,有时带他到城内北街一户孤儿寡母人家,以帮助耕地为名,秘密接头。有时会让罗扬传个口信,他也觉得能为抗日做点事很高兴。因为罗扬家政治可靠,又住在村东北角,进出方便,便于隐蔽,于是罗绍振不断把党的地下工作人员安排在罗扬家暂住或歇脚。这些人都非常热情,总是抽空给罗扬讲抗日斗争形势和抗战必胜、日寇必败的道理,讲共产党关于中国前途和命运的论断,更使罗扬受到很多启发教育和鼓舞。
此时,日本鬼子和汉奸为了挽回局面,稳定脚跟,抓紧加固城墙,深挖城壕,三里五里建一个炮楼,十里八里建一个据点,挖一条条两丈多深百十里长的封锁沟,妄图阻止八路军的活动,疯狂推行“强化治安运动”和“三光政策”,频繁“清剿”、“扫荡”,到处烧杀抢掠,制造多起惨案,残酷杀害抗日军民。附近的一些村庄,敌人控制得更严厉,发现或怀疑谁“私通八路”,就会抓走,甚至立即枪杀。
1943年2月一天晚上,三个地下工作人员曾在罗扬家歇脚,当晚就走了。不知怎么走漏了风声,第二天天还没亮,敌人就把村子围住,挨家搜查,逼问乡亲们有什么人藏在村里。罗绍振和乡亲们都不吐露实情,敌人在当天下午就把罗绍振枪杀在村北的大路边上。罗扬得知后极为悲痛,一连好几夜睡不着觉。
1944年,冀南威县抗日斗争进入反攻阶段,许多炮楼、据点的敌人被打得死的死、伤的伤,剩下的慌忙逃命或窜到城内。接连不断的胜利消息到处传扬,人人拍手称快。果然,日伪军慑于抗日军民的威力,于1945年5月13日弃城西逃。全县广大军民像过节一样,到处敲锣打鼓、高唱革命歌曲,欢庆全境解放。8月初,经县政府文教科批准成立抗日中心小学,委任罗扬为小学教师并做时事宣传工作。罗扬深感责任重大,决心努力学习和工作,用好的成绩报效党和人民。罗扬说,他从小爱好文学,深感文学鼓舞人、教育人的力量,便在业余时间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写些歌谣、快板、小故事等,宣传抗日救国,鼓舞群众的抗日热情。
很快,日本投降,邢台解放。威县伪县长和梦九被活捉,押回威县公审。一天上午,4万多抗日军民从四面八方聚集在县城北关外空地上举行公审大会,宣判双手沾满人民鲜血的杀人魔王、汉奸刽子手和梦九。临时法庭宣判:和梦九在日本侵华期间,参与日本鬼子“清剿”、“扫荡”,亲手制造多起惨案,以种种残酷手段杀死杀伤我抗日军民3000多人。和梦九被枪毙,全场顿时沸腾起来。
罗扬说,以上所述,只是冀南威县在抗日战争中发生的一些情况。据统计,威县在抗日战争前只有20来万人口,被日本鬼子杀死杀伤的就有8000多人,饿死、病死和外逃行乞的人达4万多人。面对狂妄凶残的敌人,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进行了漫长而惨烈的斗争。不难想象,日本侵略者如何残暴地杀害中国人民,给中国人民造成多么深重的灾难和伤痛,中国人民进行了多么英勇顽强、艰苦卓绝的斗争,无数英雄儿女抛头颅洒热血,才取得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
每当回忆起抗日战争,罗扬都感慨良多。他说:“正是抗日战争给了我理想、信念、智慧、勇气和前进的力量,鼓舞、激励我沿着党所指引的道路,为教育事业和文艺事业作出不懈的努力。我相信,中国人民以及子孙后代一定会牢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美好未来,奋力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庄严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