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兰芳:文艺创作方法最根本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发布时间:2014-11-20

在文艺界广泛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主题实践活动视频会议上的发言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曲协名誉主席 刘兰芳 

  参加1015日的这次文艺工作座谈会,是我人生里,是我五十多年艺术生涯中一件无比重要的大事。总书记在百忙当中亲自主持召开这个会,体现了党对文艺事业的重视、对文艺工作者的期望,我怎么能不激动万分、心潮澎湃!在会议期间和会议结束后我们走出人民大会堂时,我看到很多艺术家都是热泪盈眶,可见总书记的讲话在我们内心里激起了巨大的认同感,说出了我们这些文艺工作者的心声,更给我们的今后创作指明了方向。 

  这次文艺座谈会对我而言,无论是人生道路还是艺术道路,都是一个崭新的开始。作为一个从艺几十年的文艺老兵,总书记讲话中的很多要求,特别是“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这让我有着极大的共鸣。多年来,在实际工作中,我牢记自己是一名党和人民培养的文艺工作者,不计得失,甘于奉献,尽最大努力,用最高的热情来完成各项任务,参加了许多公益性文艺活动。自2004年以来,为落实中宣部、中国文联的总体部署,为给更多基层群众提供更丰富的精神食粮,我把很多精力投入到“送欢乐下基层”系列文艺惠民活动中去。十年来,我跟随中国文联、中国曲协、中国民协、中国杂协、中国影协、中国视协、中国舞协等组织的文艺志愿者义务演出小分队,多次深入祖国各地的矿山、部队、村镇、高校、老区进行义务演出,共230多场。 

      这些年,我还全程参加了“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巡演活动,赴全国各地二十多个省份进行演出,曾经一天就演出了3场,有几次带病坚持登台表演,受到当地群众的好评。在表演过程中,我深深沉浸在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中,并为他们的奉献精神所感召,决心以他们为楷模,为人民群众带去更多更好的节目。除此之外,我还于2004年春在北京朝阳区麦子店社区建立了百姓书场,至今已经为当地社区百姓义务演出数十场。另外,我还多次参加全国政协等单位组织的文化活动,在全国各地为基层群众进行慰问演出。 

  在今年,我演出超过90场。在这一过程中,服务基层、服务人民的义演脚步,往南到过南国海疆的三沙市,往北到过北国边陲的黑瞎子岛,进过潜艇,钻过山沟,登过辽宁舰,常去敬老院。仅以自己从1015日以来的这一个月为例,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的第二天,我就赶赴安徽宿州参加中国文联文艺志愿者牵手留守儿童的义演,并考察当地基层文化服务设施,在当地进行了两场义演;1022日赴河南宝丰马街书会,为基层文艺工作者进行示范演出,115日,我来到湖南常德,参加在那里举行的文化惠民活动曲艺专场,为当地群众在广场进行演出;118日在河北饶阳蔬菜种植基地的露天广场上,为当地农民义演。111516日参加了中国文联在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举办的文艺志愿者义演活动,并在零下十多摄氏度、道路崎岖难行的艰苦条件下,给森林林场职工等行了表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答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提出的“文艺为什么人”的时代命题。就在昨天1118日,我还在河北河间的西河大鼓研讨会后,为当地群众演出。接下来,我会按照这次会议的要求,继续演下去。 

  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还必须认识到,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强调艺术创作要反应人民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这就要求我们要从满足老百姓的精神文化需要出发,不断创作出更多更新的优秀作品。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作为评书艺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一直把不断传承发展这门传统艺术,创作出更多传得开、留得住的评书作品,为人民群众培养更多优秀的评书艺术工作者,作为自己责无旁贷的使命。多年来,我与人合作,始终坚持每年创作一部长书作品,每部作品在全国都有至少100多家电台播出。仅仅在2011年以来,我先后创作了50集,30万字的长篇评书“燕泉香传奇”,这是一部展现民族企业在近现代历史中发展变迁,以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操为宗旨的作品;40万字80集,以倡导廉政精神为主旨的《红顶清风》;10050万字、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的《话说泰山》;80集、45万字的《罗马军团消失之谜》;100集、53万字的《花果山传奇》;还有正在创作的以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为主旨的作品《玉堂春秋图》,这些创作从灵感来源、艺术构思直至艺术创作都建立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基础之上。比如《花果山传奇》就是我多次深入连云港曲艺创作基地潜心创作的结果,《玉堂春秋图》是我赴济宁曲艺创作基地多次采风体验,向人民学习、从生活中汲取营养的结果。几十年的艺术实践经历使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只有人民才是文艺的源头活水啊。 

  我决心和文艺工作战线的广大同行一起,听从党的召唤,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为更好实现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繁荣兴盛而不断努力。 

栏目介绍
“艺坛大家”是中国文联的品牌项目之一,起始于2004年,至今已拍摄老一辈著名文艺家100余人,涉及戏剧、电影、音乐、美术、曲艺、舞蹈、民间文艺、摄影、书法、杂技、电视等多个艺术门类,部分专题片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地方电视台播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次通过中国文艺网的网络新媒体平台集中发布推送,是适应网络时代传播发展趋势,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优势开展宣传推介的一次重要探索。这一品牌项目致力于回顾总结我国当代艺坛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的艺术成就和人生历程,搜集抢救他们的珍贵音像资料,既努力为文艺工作的后来者打造一部生动教材,也力争为中华文艺保存一批宝贵的艺术人文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