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仃:民间艺术教育传承的守护人
发布时间:2017-06-26

  张仃先生是民间工艺进入高等学校教育体系的创始人。他一生珍视民间艺术,热爱民间艺术,他吸收民间艺术元素、结合时代使命,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这一点得到全国乃至全世界艺术家的高度评价。同时,他作为中国民间艺术高等教育工作的组织者、策划者和具体实施者,也受到教育界的高度评价。新中国成立以来,他一直在中央美术学院领导实用美术系工作,1956年5月21日,中央批准组建中央工艺美院,11月1日举办成立大会;1957年,他就担任党委委员、第一副院长,成为学院学术领导。到1966年“文革”前,工美十年辉煌,与张仃先生的工作息息相关。改革开放后,1981年复任院长。1982年,学院成立服装设计系,招收第一届本科生;1983年,成立工艺美术史系,建成完整的教育教学体系,成为国内唯一博士点单位。他不仅领导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教育教学工作,还参与策划和组织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创建,延续了聘请杰出民间艺术家进高校,为他们组建研究室、创作室的优良传统。张仃先生一生奉献在工艺美术人才培养的事业中,成就了中国工艺美术今天的大格局。

  张仃先生坚持礼聘杰出的民间艺术家进高校,参与高校学科建设、艺术创作和人才培养,为全国各高校聘任民间艺术家进高校开了一个好头,做出了示范。新中国成立以来,民间艺术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毛主席在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里,对文艺界轻视民间文学艺术现象进行批评。他说了这么几句意味深长的话:“中国的音乐、舞蹈、绘画是有道理的,问题是讲不大出来,因为没有多研究。”“手工艺品的事情,请美术家请不到。对中国民间艺术看不起。这是个兴趣问题。应该逐步引起他们的兴趣。可能一时说不通,要长期说服。”张仃先生担任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主任,就礼聘了泥人张张景祜、面人汤汤子博、皮影路路景达、壁画师申玉成等民间艺术家进校园、为他们组建了工作室创作室。在工艺美院学科建设中继续了这一传统,一直坚持到“文革”。其中的申玉成先生“文革”后还坚持在工艺美术学院工作。民间文艺家站在高等学校讲台上,代表高等学校参与大型艺术创作(例如建国十周年主题创作),构成文学艺术界和高等教育界一道美丽风景,为工艺美院“文革”前的十年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民间工艺美术家甚至民间艺人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们想到的第一个人就是张仃先生,向他求助。这充分说明张仃先生在他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张仃先生一生尊重民间艺术工作者,重视与他们的交往,和他们真心交朋友,表现出新中国艺术家和艺术工作组织者领导者的良好工作作风。张仃先生是延安鲁艺传人,他尊重民间艺术家是从内心信念出发的。面人汤汤子博先生在工艺美院期间,已经75岁,张仃先生和艾青、黄苗子、吴祖光、徐燕孙诸位先生经常与这位民间艺术家往来于二流堂,彼此献艺交流;张仃夫妇也经常访探汤子博先生家里。像泥人张、申玉成等,都与张仃先生是生活中的朋友。

  张仃先生处理学院派与民间艺人之间的关系,遵循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既虚心学习,深入挖掘民间老艺人的艺术经验,化为理论成果,同时又看到他们在理论、历史、视野方面的不足,强调学科学术教育的必要性。他先后聘请了泥人张张景祜、面人汤汤子博、皮影路路景达、壁画师申玉成等人进入中央美院实用美术系,为他们建工作室、创作室;在中央工艺美院成立后,又继续聘任他们上讲堂,做研究,参与展览,为民间艺术家登大雅之堂作出了表率。张仃先生此举延续了延安鲁艺传统,开举国风气之先,随后,音乐、器乐、美术等各界民间艺术家纷纷进入大学,成为我国民间艺术进入高等教育新风气之先。张仃先生请民间艺术家进大学授课、作创作,首先是学习民间艺术家的艺术经验、艺术心得,但也主张创新。他自己率先垂范。他领导组织为首都机场画重彩壁画,抽调壁画师申玉成参与工作。张仃先生明确确定原则,跟申玉成说:“你大胆放稿,云形归你,水纹归你,但是有一条,我们是画新画,有些地方我要提意见。”于是,申师傅算加法,张仃先生算减法。例如申师傅习惯画双线,显得旧,张仃先生建议减掉,画单线,双方商议去实践,结果效果很好。这是一个范例,是学院艺术家和领导与民间艺术家合作的典范,至今值得我们民间文艺工作者学习。

  民间艺术教育还要走出去,走到社会上去。1979年8月,在全国第二次工艺艺人、创作设计人员代表大会上,张仃先生提议美术院校除了招收本科生、研究生外,还要大办短训班,甚至还为工艺美术老师傅办中国工艺美术史或行业史(如陶瓷史、漆器史)训练班,进一步提升他们对工艺历史的纵横关系的了解,开阔他们的思路。并且提出,最好是到基层去办培训班,送货上门,学员可以不脱产。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就在山东、江苏、江西办过短训班,有挑补绣、草编、染织、漆器、陶瓷、服装、雕塑等训练班。1958年,组织面塑艺人李俊兴、李芳清进入工艺美院的泥塑、面塑工作室短期进修;沈阳面塑艺人汤林玉、吴波来工艺美院工作室短期进修。还推荐面人汤汤子博先生参加莫斯科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览会;汤子博先生77岁时,工美为他招收第一批学员(董凤岐)。张仃先生为民间工艺界培养了各类大批高质量人才,他们成为中国工艺美术事业的中坚和骨干,成为当下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界的领军人物。

  张仃先生去了,中国工艺美术事业还在。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献,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特别是中央发布的文件里特别提出“礼敬”民间文化,刘奇葆同志代表中央提出“礼敬民间文化,保护中华文化之根”,让我们回忆起张仃先生建设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事业中所作出的贡献。今天,我们民间文艺工作者特别需要学习张仃先生的精神,把礼敬民间文化落实到礼敬民间艺术工作者身上,结合现代社会基础特别是结合现代教育体系更有效地传承、更有效地予以创新。我们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并努力去践行,这样我们才不负使命!

栏目介绍
“艺坛大家”是中国文联的品牌项目之一,起始于2004年,至今已拍摄老一辈著名文艺家100余人,涉及戏剧、电影、音乐、美术、曲艺、舞蹈、民间文艺、摄影、书法、杂技、电视等多个艺术门类,部分专题片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地方电视台播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次通过中国文艺网的网络新媒体平台集中发布推送,是适应网络时代传播发展趋势,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优势开展宣传推介的一次重要探索。这一品牌项目致力于回顾总结我国当代艺坛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的艺术成就和人生历程,搜集抢救他们的珍贵音像资料,既努力为文艺工作的后来者打造一部生动教材,也力争为中华文艺保存一批宝贵的艺术人文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