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仃(1917—2010)号它山,辽宁黑山人,我国著名艺术家、教育家、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1932年考上北平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研习中国画之余兼作漫画。1934年筹建北平左翼美术家联盟。1937年参加抗日漫画宣传队,代表全国漫画界抗敌协会到西安筹建西北分会,这一时期创作了《日寇空袭平民区域的赐予》《战争病患者的末日》《收复失土》等重要漫画作品。张仃先生的漫画创作和有关漫画的阐述将自己幻化成了一名为正义而战的革命志士,其多数漫画创作与发生在20世纪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等背景相关。1938年秋,到延安在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任教。1942年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在延安时期,为配合时局的需要,主要从事宣传画、舞台美术和大生产运动展示设计。1946年随军到张家口,任晋察冀华北联合大学美术系平、津学生班班主任。在哈尔滨,任《东北漫画》《东北画报》《农民画刊》等刊物主编,从事年画、招贴画创作。自延安鲁艺开始,张仃先生倾心艺术教育事业长达半个多世纪:1949年与胡一川、王朝闻、罗工柳、王式廓组成五人接管小组,接管旧国立北平艺专;1950年中央美术学院建立,任实用美术系主任、教授兼中央美术学院美术供应社社长;1955年参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筹建工作;1957年由中央美术学院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是年10月至1966年6月,与陈叔亮、雷圭元等一起担任副院长,主管教学;“文革”后复任第一副院长;1979年5月至1983年4月,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1999年,复出担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第一工作室博士生导师。
新中国成立,张仃先生曾负责完成一系列新中国形象设计工作,包括:参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徽设计;为怀仁堂大门和新华门大门作整体设计;参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场美术设计工作、天安门广场大会会场设计;设计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纪念邮票及开国大典纪念邮票;与张光宇、周令钊等人为主的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系和由梁思成、林徽因主持的清华大学营建系共同设计、集体完成国徽设计等。20世纪50年代,张仃先生多次担任总设计师,主持设计的对外展览主要有:1951年德国莱比锡博览会中国馆、捷克布拉格博览会中国馆、波兰华沙“新中国博览会”,1953年苏联莫斯科“中华人民共和国工农业展览会”、莱比锡博览会中国馆,1954年莱比锡博览会中国馆,1956年法国巴黎国际博览会中国馆、奥地利维也纳国际博览会中国馆,1959年意大利“近百年中国画展”等。1979年首都机场大型壁画群落成,证明了张仃先生作为一个设计师在壁画领域的重大影响力,此后,他完成的地铁壁画、饭店大厦壁画等等,更加强了他介入公共艺术的力度。
张仃先生热爱民族民间艺术。他推崇黄宾虹,遵循黄宾虹的治学思想和治艺理念甚至审美经验,他认同并张扬“师古人心,不师古人迹”的艺术观念,这一观念最直接也最持久地贯彻在他的水墨写生和创作过程中。他用实证、比较、推论来建构“民艺”的叙事逻辑。对林林总总如年画、农民画、风俗画、彩塑、蜡染、刺绣等等存活于底层的民间手艺活,表现出守护之情。在工艺美术阵营,张仃先生以既官方又民间、既学院又在野的身份影响着中国工艺美术的民族发展之路。筹建工艺美术学院之初,他在教改方案中就提议请民间艺人来学校“授徒”教学,对工艺美术教育,他主张立足于民族、民间。这种观点在20世纪50年代尤其有很强的针对性,与之相关的是他对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壁画专业的创办,陶瓷系、染织系国画课的开设等等办学思路的确立与实践。
张仃先生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常务理事、壁画艺委会主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文化部艺术委员会委员、原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黄宾虹研究会会长等职。张仃先生多次举办过大型个人作品展。除大量漫画和设计作品,张仃先生在各个时期有不同创作面貌的呈现。代表作有动画片《哪吒闹海》以及首都机场同名壁画、《长城万里图》《巨木赞》《座岩口晨光》《云横马蹄寺》等。并著述《被迫谈艺录》《张仃谈艺录》《它山画语》等,出版《张仃水墨山水写生》《张仃山水》《大山之子》《张仃漫画》《张仃画室》等作品集。焦墨画是张仃先生继漫画、实用美术、艺术设计、展示设计、舞台美术、动画电影、装饰绘画、壁画、水墨、书法之后的重要艺术实践与创作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