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成功服务第3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在线投票
探索“互联网+”环境下权威文艺品牌奖节活动运作模式
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成功服务第3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在线投票
第3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投票系统由前端设计和后台升级构成,投票页面包含PC端和手机移动端。
本刊讯 中国电影家协会与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合作开展的第3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在线投票活动日前顺利结束。在候选名单公布后,经过86天的全国电影观众投票,第3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共收到观众投票26850918票,其中线上选票(PC端、移动端)共收到20028470张,基于观众投票结果产生并公布了最终提名名单。这是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在“网上文联”建设中为文联系统文艺评奖的在线运行所提供的一次成功服务,也是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源中心与中国电影家协会在大众电影百花奖评奖活动上开展的第二次合作,标志着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对重大奖节活动的支撑服务能力逐步提高。
为做好这次服务,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从今年4月就开始推进第3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投票数据采集系统的研发、制作以及相应的宣传推广。在线投票系统(覆盖全网络,包含PC端和手机移动端)采用了用户注册、复杂验证码、多种信息录入等技术手段,有效防止恶意刷票。与第一次合作相比,这次投票系统研发经过系统优化和性能提升改造,将系统并发支持数由原设计的30用户提高到100用户,即可以保证每日50万投票访问的系统稳定性,超过了上届的并发数页面响应要求,满足了全国广大电影观众的投票需求。
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张宏等对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的支持和工作表示了感谢,对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在第3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投票系统的建设、运行、推广各环节付出的努力给予高度肯定和赞扬。这次投票系统的研发设计,在保证实效和信息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投票流程的合理性,增强了数据处理的智能性,整合了PC与手机跨屏用户资源,数据采集系统前后台对接,采用HTML5+CSS3技术开发页面,页面支持从PC WEB端应用到移动端等多终端的无痕跨越浏览展示,提供了更便捷、更高效、多终端、多渠道、多平台的投票模式。同时以第3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为基准,对PC和手机投票页面进行品牌整体包装策划,兼顾不同受众人群浏览习惯,定制布局一体化风格,根据整体结构的容错率加入原创元素,有效提升文联奖节品牌文化传播度和影响力。
5月17日,第3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候选名单发布会举行,大众电影百花奖网络投票平台(PC端、移动端)同期上线,观众可以通过PC端和移动端在中国文艺网、智慧文艺网上文联、中国电影家协会官网、第25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官网等进行网络注册投票,还可以通过扫描第3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投票系统二维码进行手机投票,为大众电影百花奖的评奖投票工作提供了极大便利。投票系统正式开放至8月10日投票结束,期间有效注册用户总数量为6076652人,有效投票总数量为20028470票。全媒体立体式多元化投票渠道的建立拓展和应用,激发了观众的参与热情,提供了便利的网络化移动化方式,推动投票数量超过了往年。
此外,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和中国电影家协会还与各大网络平台进行推广合作,分享投票链接和二维码,广泛协调联络,开展了飘窗链接、资讯露出、公众号推送、帖子发布、视频传播和院线合作等多种模式。联合全国30家院线100家影城设立投票箱,在箱体海报、电影取票机、现场屏显等做投票系统二维码宣传。在爱奇艺开通视频合作页面自频道,播放百花奖新闻报道和相关动态。展开了搜索推广、网盟推广和移动DSP跨屏投放,在百度合作的60万家联盟网站和手机端联盟网站进行推广,设置关键词搜索将投票页面链接进行首位展示,提高微信推送频率、微博话题热度等。
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还专门成立推广小组,分工协作,在全球最大的中文互动问答平台百度知道展开了围绕百花奖及投票相关的知道问答,最大程度地拓展网络新媒体投票渠道,尽可能全面覆盖国内观影人群,有效提升了百花奖的观众关注度和参与度。在投票进行过程中,开展了在线投票情况查询服务,公布了一定时间段内的排行榜,投票情况查询图片在新媒体端引发了传播热潮,促发了粉丝效应,众多候选名单上的明星粉丝纷纷行动,形成了影迷自发为喜爱的影片、编剧、导演和演员投票支持的局面。
另外,第3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观众评委的抽取工作,也在公证处和监审委员会的共同监督下,于7月至8月分3次在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通过系统完成,并最终确定出101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幸运观众,组成第3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的投票观众终评委员会。9月21日至24日,第25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期间,投票观众终评委员会将对10部候选片目进行再次观摩和充分讨论,并将在百花奖颁奖典礼现场当场投票,评选出第3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各个最佳奖项的获得者。
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通过本次百花奖在线投票服务,为支持协会评奖和服务投票工作积累了经验,对积极开展“互联网+”环境下的权威文艺品牌奖节活动做了有效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