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定国:长征精神超越时空
记者见到王定国老人时,她正聚精会神地在纸上书写“长征万岁”四个字。她的儿子谢亚旭说,老人家今年已经104岁了,话语不多,现在与别人交流,一般是由他来转述母亲的意思。“平常母亲通过写写字,玩玩小孩子的玩具,来活动大脑。别看她年纪大了,但是写起字来仍然一气呵成。”谢亚旭说。
眼前这位慈眉善目的老奶奶,当年不仅经历了艰苦卓绝的长征,晚年也坚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1933年参加红军,几过雪山草地,离休后积极投身社会活动,70多岁推动长城保护,90多岁呼吁生态建设……[详细>>]
成仿吾:长征路上唯一的大学教授
成仿吾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教育家。20世纪20年代,他曾和郭沫若、郁达夫等人共同创办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文学社团——创造社。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1934年,成仿吾从鄂豫皖根据地到达中央苏区“红都”瑞金,担任了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中共中央党校前身)唯一的政治教员。随后,他全过程参加了中央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长征路上唯一的教授。后来,成仿吾一直从事党的教育事业,先后担任陕北公学校长、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中共中央党校高级顾问等职。[详细>>]
哈里森·索尔兹伯里之子:这是一部会永远流传下去的故事
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走进陕北,写出了传世名作《红星照耀中国》。受限于当时的环境,斯诺并没有机会亲走长征路。他预测说,“总有一天会有人写出一部关于这一惊心动魄的远征的全部史诗”。49年以后,《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问世,该书作者、美国著名作家、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以70多岁高龄重走长征路,完成了斯诺的心愿。
谈到父亲的著作,哈里森·索尔兹伯里的儿子斯蒂芬·索尔兹伯里评价道:“30年后,这本书仍有再版,人们读起来仍然津津乐道。这是一部会永远流传下去的故事。”[详细>>]
李明华:长征档案,留住人类珍贵的历史记忆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震惊世界的英雄壮举,被称为“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成为中国共产党及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百折不挠的象征。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档案真实地记载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长征的全过程。长征是在极端艰险条件下的战略大转移,前后跨越中国十几个省,总行程达数万里,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档案能保存至今,弥足珍贵,对研究中国革命史极具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在抢救、收藏、保护长征档案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长征档案主要有哪些内容?如何认识长征档案的重大意义?就此,记者日前专访了国家档案局局长、中央档案馆馆长李明华。[详细>>]
叶毓山:创作红军长征雕塑纪事
贵州遵义中国工农红军烈士纪念碑、广西兴安红军突破湘江纪念碑、四川松潘红军长征团结胜利纪念碑……不朽的雕塑,活着的历史。这群栩栩如生雕塑的作者,便是四川美术学院原院长叶毓山教授,一位曾经为军事博物馆和毛主席纪念堂创作过毛泽东雕像的著名雕塑家。“用石头和青铜抒写红军长征英雄诗篇,传承长征精神,是我自觉选择的一份使命。”谈及自己创作长征雕塑的体会,叶毓山淡淡地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