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瞩目的中央电视台羊年春晚如期而来并圆满落下帷幕,十余亿人在家家团圆时围炉夜看这台给所有家庭带来欢乐、吉祥、祝福的电视文艺晚会,一台台电视机播放着这同一台精彩纷呈的文艺晚会,把全国人民凝聚在一起,共度美好幸福愉快的“守岁”之夜。[详细>>]
客观地说,有些年没有“正视”过“央视春晚”了!不知何故?可能是因为与我的心理期待距离多了些,每每届临,都不能提起兴趣。但又一想,实在是大可不必,春晚的最高意义是图一个喜气祥和的节日氛围,也许此刻的艺术性要求原本就不合时宜,于是就淡然处之。[详细>>]
家与回家,是整个春节文化最核心的主旋律,今年使用这个主题,贯穿这个主题,明年呢?如何在此前提下再寻新意又不失传统,既体现主创者的用意又留存大众的基本需求,或者,既努力应合大众需求又不失艺术创作的时代创新要求,这是一种极具难度也极具兴奋点的挑战。[详细>>]
《这不是我的》演员我了解不多,因工作缘故,与苗阜在北京曾有过一面之交。后来听过他与王声的几段相声,印象不错。他哥俩舞台上给我的感觉是“新相声人”,即舞台上自然流露出的气质,能与所处的这个时代相吻合,是能说“新相声”的人。[详细>>]
这三十来年,除夕夜看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渐成新年俗。尽管近年每次春晚后观众都会有不少意见,但有意见恰说明人家看了,还挺在意;就是没看的,恐怕年中年后也会说到春晚。春晚,成了春节绕不开的话题,看春晚说春晚包括给春晚挑毛病,也渐成“民俗” 。[详细>>]
一年又一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早已成为除夕夜每个家庭餐桌上一道“不可或缺”的家常菜。羊年春晚, 36个节目在4个多小时的时间里逐一亮相,或是赏心悦目、或是妙语解颐、或是发人深省。总导演哈文对于这台晚会有着严苛的标准,只有“好节目才是硬道理”。[详细>>]
在电视节目领域,春晚几乎是最难做的一道菜。春晚承载的意向之明确,形式之传统,气氛之固定,乃至话题范围之统一,都是创作春晚难以逾越的问题。众多的既定元素直接限制了节目内容的选择与表现手法,这正是春晚创新最大的障碍与难点。[详细>>]
歌曲反串节目更是广受欢迎,新浪网友“等太阳的人luky”为今年的春晚歌曲反串点赞,指出这个节目中流行歌手唱传统歌曲,传统歌手唱流行歌曲,别有一番味道。还有一位腾讯网友说:“歌曲反串制造了反差,颇具新意,广场舞大妈再也不用担心没曲子了!”[详细>>]
随着2015羊年春晚的落幕,或许有愈发挑剔的观众会抱怨女神不美,遗憾没能看到“小鲜肉”,叹息没能抢到春晚派发的红包。但在“不百分百完美”之余,我们也能看到很多亮点:大尺度反腐的相声、狂飚美声的“烤串姐”、合二为一的神曲等等。[详细>>]
有人提醒,春晚不应让人们“抱着手机不撒手”,切莫让商业红包冲淡亲情。应该说,电商的加入,的确为春晚注入了新鲜的力量,提高了关注度,但关注替代不了欣赏。从这个角度讲,羊年央视春晚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但总的来说瑕不掩瑜。[详细>>]
今年,形势似乎出现了逆转。今年央视春晚和北京台春晚,这两台最受关注的春晚舞台上,相声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在提升,央视突出了反腐的内容,同时也加大了讽刺现实的作品力度。苗阜、王声、岳云鹏等人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重启了相声讽刺现实的传统功效。[详细>>]
无论是唱出自强民族传说的《中华好儿孙》,还是舞出武术魂的《江山如画》;无论是融入全息成像技术的《蜀绣》,还是展现传统杂技风采的《青花瓷》;无论是充满创意的流行歌曲和京剧混搭,还是纯粹自然的戏曲联唱,都为观众奉上了美轮美奂的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菜。[详细>>]
新浪网友宋玉峰在博客中说。随着“反腐三部曲”的登场,“你这拍马屁的功夫都是血液里流淌的。”“别总想着领导喜欢什么,多想想老百姓需要什么吧!”等反腐金句也迅速在网友中流传。在观众欢笑的同时,反腐作品也把讽刺真正融入了语言类节目中,真正起到针砭时弊的作用。[详细>>]
一旦“化装”了去进行表演,就不是曲艺包括相声的表演了。从这个意义上说,那种“化装”了的“相声”表演,即打扮成故事中人物模样并借助某些道具的代言式表演,几近于“活报剧”或者说“戏剧小品” ,不是真正典范的曲艺即相声的表演,故而不应鼓励和提倡。[详细>>]
在蓝白相间、牡丹花盛开的天幕下,一位妙龄少女头顶瓷碗端坐于男子单腿之上,清新俊雅好似青花瓷上一弯美丽的纹饰。随着舒缓妙曼音乐的弥漫,凝固的雕塑泛起了生命,少女开始在云中漫步,一个由杂技《顶碗》演绎的《青花瓷》唯美的画卷徐徐展示开来。[详细>>]
像周家宏一样,年轻的魔术师知识丰富、思维活跃,能接受新鲜事物,有创新意识,是未来魔术行业的生力军,中国魔术将由于他们的参与,走上高科技含量、高知识水平、创新有为的发展道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