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8月24日,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机关报《救亡日报》在上海创刊,由巴金、王任叔、阿英、茅盾、胡愈之、郭沫若、夏沔尊、夏衍、章乃器、张天翼、邹韬奋、郑振铎、萨空了、顾执中等组成编辑委员会,郭沫若任社长,夏衍任总编辑。周恩来指示该报总方针是宣传抗日,团结、进步,要办出独特风格,办出一份左、中、右三方面的人都喜欢看的报纸。11月12日上海失陷后,该报坚持出版。至22日出版第85号,终被日本侵略者压迫停刊。当日下午出版“沪版终刊号”,载郭沫若的《我们失掉的只是奴隶的锁铐》一文作为“终刊致辞”。1938年1月1日在广州复刊,广州沦陷后迁桂林。1941年3月1日桂林版被国民党政府压迫停刊。至1945年10月10日改名《建国日报》在上海恢复出版,仅刊行至10月24日第15号,又被国民党政府查禁。
《救亡日报》编委30人,多数是共产党员和进步文人。创办时,经国民党和共产党协商,由双方派出人员并共同提供经费。后期,国民党方面的工作人员陆续退出,报纸的编辑工作主要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由于该报的组织者、采访者、编辑、出版者都是当时相当有影响的人物,因而这份4开4版的报纸刚一面世,便显示出了强大的号召力。日发行量8000份,影响及于西南、华南各省与海外。
该报广开言路,报道各党各派、各种政治力量的抗日主张和活动。宣传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投降、分裂、倒退。坚持办报与组织救亡运动相结合的方针,同抗日群众建立密切关系。不少著名政治家、学者、文化人为该报撰稿。主要专栏有:战局鸟瞰、战事报导、社论、世界的一日、救运特写、救亡短讯、组织民众特辑、消灭汉奸特辑等,内容核心是如何抗日救亡。为了增加渲染气氛,在报纸的边线之外,都印上各种醒目的口号,如:“我们要抱定国存与存、国亡与亡的决心”、“我们要把所有的人力物力贡献给国家”、“胜不骄败不馁,牺牲到底争取最后胜利”等等,很能鼓舞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