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太行山剧团
发布时间:2015年08月24日  来源:

  19385月创建于晋城。它是一支在抗日烽火中诞生,在艰苦环境中成长的文艺轻骑兵。在八年抗战时期,不但是一支抗日宣传队,同时又是一支工作队和战斗队。 

  剧团全称是“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太行山剧团”。创始人是朱瑞。任命赵洛方为团长、洪荒为艺术指导、王炳炎为大队长。剧团人员约有30人。剧团从成立之日起,就被编入八路军建制。 

  朱瑞在创建之初就指出:“太行山剧团要像太行山一样的雄伟坚强,为太行山根据地的军队,特别是为广大农民演出,永远和太行山军民在一起,深入宣传、动员一切抗日的力量,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朱瑞这段话,为剧团的工作指明了方向,鼓舞着剧团工作人员的抗日斗志。剧团从成立之日起,始终坚持这一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保持同八路军战士、广大农民群众密切联系的优良作风,始终保持艰苦奋斗与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精神。 

  在专业建设方面,建团初期主要抓了两件事:一是剧本创作;二是演员基本功训练。 

  在剧本创作方面,太行山剧团根据当前战争形势和作战任务,编剧洪荒创作了三幕话剧《保卫抗日根据地》。全体演职人员经过紧张排练,《保卫抗日根据地》三幕话剧很快在根据地巡回演出,很受各界欢迎。《保卫抗日根据地》经过不断修改和充实,成了剧团的长期保留剧目。同时,太行山剧团还整理排演了一些优秀剧目,如《三江好》、《打鬼子去》、《八百壮士》、《张家店》等,很受根据地军民的好评。 

  在培训演员方面,太行山剧团领导非常重视。在剧团领导要求下,朱瑞从八路军总部的火星剧社借调来舞蹈专家罗文英,指导剧团舞蹈演员进行跳舞基础专业训练。同时,罗文英给剧团排练了《乌克兰舞》、《黑人舞》、《叮铃舞》、《网球舞》等舞蹈节目。当时,由于剧团乐器很少,练舞时只能由赵洛方和李书琴吹口琴伴奏。由于剧团的小演员刻苦排练,所以,这些舞蹈很快就搬上了舞台。 

  太行山剧团为了提高剧团演出人员的素质,举办了“鲁艺训练班”,以加强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鲁艺培训班每天活动的内容是:早晨,整队跑步,然后就进行各自的专业训练。白天课堂讲授,晚上集中学习。生活安排得紧张有序,学习成效十分明显。 

  学习场所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是在戏台上进行学习和培训。戏台上挂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朱德的画像,张贴着“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个大字标语。这里既是戏台,又是教室,大家学习很认真。艰苦的环境不仅从各个方面磨练了演职人员的意志,而且增长了他们的才干。许多文艺战士都很珍惜建团初期那一段艰苦的专业训练生活,因为那段生活曾使他们终生受益。 

  在艺术教学方面,主要是有洪荒、陆漪担任授课任务。教学内容主要是讲授化装、表演、声乐发声等方面的知识。在教学中从始至终贯彻一切从实际出发,需要学什么,就学什么;一边学习,一边排练,学习与排练相结合的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学得实,用得活,效果好,使整个剧团的演出水平大大提高。 

  在教学与排练中,演员非常投入。有一次,剧团演出《流亡三部曲》时,歌唱演员演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当演员声情并茂地唱到“流浪”一词时,一种悲愤之情从人们的心底涌起,开始有观众泣不成声,达到了演员与台下观众强烈共鸣,进一步增强了根据地全体军民的抗日斗志和敢打必胜信念,达到了艺术与效果的统一。 

  剧团还排演了《在太行山上》、《赞美新中国》、《救国军歌》、《大刀进行曲》等。另外还演唱苏联《游击兵团进行曲》、《快乐的人们》。由冼星海作曲、桂涛声作词作曲的著名抗战经典歌曲《在太行山上》就是由太行山剧团首次在太行山根据地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