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周而复
发布时间:2015年08月24日  来源:

  周而复 (1914年——2004年),原名周祖式,安徽旌德人,1914年元月3日出生于江苏南京,自幼受庭训,入私塾,为文化部原副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著名作家。2004年1月8日23时20分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90岁。周而复是中国最早将白求恩事迹介绍出来的,人们从他那里知道了这位国际主义战士和他的国际主义精神。长篇小说《上海的早晨》先后出版过多种外文译本,被拍摄成电影和电视连续剧,在当时几至家喻户晓,周而复也因此成为无愧于时代的文坛巨擘。

  1938年,周而复在上海光华大学英国文学系毕业,旋赴延安,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任文学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193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作为边区文协与八路军总政治部派遣前方文艺小组第五组组长,赴晋察冀民主抗日根据地参加战斗生活,和八路军战士一起反"扫荡",参加百团大战等战斗,记录了许多生活素材,写了不少短小的报告文学和短篇小说。

  1943年,周而复在延安参加整风学习。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鼓舞下,创作了秧歌剧《牛永贵受伤》(苏一平选曲填词),话剧《子弟兵》,报告文学《诺尔曼·白求恩片段》、《海上的遭遇》等。1944年在陕甘宁边区文教大会上,被授予“模范文艺工作者”称号。1944年冬,调到重庆新华日报社工作,编辑党的机关刊物《群众》周刊。期间出版了短篇小说集《第十三粒子弹》等。

  抗日战争胜利后,周而复同志以新华社、《新华日报》特派员身份,随军调处赴各地采访,及时写出长篇报告文学《随马歇尔、张治中、周恩来三将军巡视华北记》,在《新华日报》连载。创作、出版了报告文学《东北横断面》、《松花江上的风云》和《晋察冀行》。1946年后,他历任香港中共华南分局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副书记。主编《北方文丛》,介绍、出版解放区文艺作品,这些作品在国民党统治区和香港,并通过香港向南洋一带发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工作之余创作了长篇小说《白求恩大夫》、《燕宿崖》和中篇小说《西流水的孩子们》,出版短篇小说《高原短曲》、《翻身的年月》等。

  周而复不仅以小说著称,而且还是老一辈书法家。他在任文化部副部长期间,还参与领导成立中国书协和建立各省、市书协分会的工作,并先后担任中国书协副主席和中国书协顾问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