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最宝贵的精神是什么?
——访全国政协委员、导演赵宝刚
赵宝刚执导的电视剧《青年医生》剧照
电视剧《青年医生》在2014年播出后,作为导演的全国政协委员赵宝刚不出意料地遭受到不少质疑,其中最为尖锐的两种声音是:“这不是中国的青年”,“这不是中国的医生”。自《奋斗》播出那天起,赵宝刚就一直在被人追问:“你一个50多岁的老男人,懂得当今中国年轻人的生活么?”赵宝刚的回答很干脆:“每个时代年轻人的精神实质都是一样的。”他坦言,自己不可能变年轻,但完全有可能把握所有时代年轻人的情感共鸣。
赵宝刚身边的一些创作者在年龄增大之后,就变得越来越畏首畏尾,很多题材都不敢去碰了。向来“胆大妄为”的赵宝刚不希望自己变成这样,年轻时他敢拍“什么都不谈,光谈恋爱”的现象级电视剧《过把瘾》,20年后他同样敢拍“重走青春路”的《北京青年》和《青年医生》。“‘青春重新走一回’这样的口号喊起来很容易,寻找主题的过程却困难重重。”赵宝刚说,“一部电视剧的灵魂是创作者长期积累的成果。”
在自己的青春时代,赵宝刚就常常思考一个问题:年轻人最宝贵的精神是什么?直到50多岁时,他才突然意识到,“不就是敢于抛弃一切重新来过的叛逆精神嘛!”于是这成为《北京青年》和《青年医生》等一系列作品的创作源头。当然,赵宝刚觉得剧中人物的叛逆,比自己那个时代的年轻人还要差得多。“我们那时想做的事,是改变中国的文化生态,王朔、刘索拉、崔健那拨人的叛逆精神,可不是《北京青年》中几个年轻人离家出走能比得了的。”赵宝刚继而无奈地表示,“但我们年轻时的叛逆没办法拍成电视剧,因为这个时代的观众已经不再理解这种叛逆了”。
为了创作出好作品,赵宝刚说自己“时刻都在准备着”。一次陪太太去国外购物时,赵宝刚发现研究蕴藏于国际大牌服装之中的故事和文化很有意思。“这个品牌为什么能吸引人?它的色彩、构造、理念,背后都有一连串的故事。”赵宝刚表示,“只要稍微认真思考一下,再钻进去一点儿,你就会发现生活中的一切都能成为你创作的原始素材。”
除了日常生活中的积累,赵宝刚还特别重视读书和观影的积淀。“如今人们都倾向于趣味性阅读,很多古典名著或者经典电影年轻人都不愿去看了,这也无可厚非。”赵宝刚表示,“但读书和看电影也不全是为了享受过程中的快感,有时不多尝试是不行的,因为作品的好坏并不是一眼就能分辨出来,你喜欢的作品总是隐藏在一大堆不喜欢的作品之中,不去尝试,你就永远没有机会发掘它。”
“别随着社会的惯性走”,是赵宝刚一贯执行的创作准则。“今天流行什么你就拍什么,这只能体现他人的智慧,而不是你的智慧。”赵宝刚信心十足地说,他拍摄的每一部作品承载的都是自己最想说的故事、最想表达的情感,“如今一些影视作品的问题在于,缺少一颗真诚的心。”赵宝刚说,“创作者完全不喜欢自己作品的题材、故事和人物,只是为了赚钱而完成一个‘行活儿’,怎么可能创作出好作品?”
在赵宝刚眼中,真正的好作品不仅能表现生活本身,更能在表现生活的基础上展开合理而充分的想象。“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美国电影中很早就出现了激光武器,这种看似胡编乱造的东西如今已经变成现实。”赵宝刚表示,“很多时候中国创作者不是不能想象,而是不敢想象,作品太过拘泥于现实本身,而忽略了对未来的想象,忘记了文艺本能够指引社会的发展方向。”很多人都说《青年医生》这剧纯属胡编乱造,中国哪儿有这样的医院和医生?“的确,这并不是现实中的医院和医生,而是我头脑中理想的医院和医生。”赵宝刚说,“给未来描绘一幅美好的愿景,又何尝不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