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少萍代表:不遗余力弘扬闽南文化
2015年03月13日 作者:吴晓杰 高建进 来源:《光明日报》

  闽南文化作为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部分,大有文章可做。连日来,在福建省代表团审议会场,“闽南文化”屡屡被代表们提起。泉州是闽南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又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记者就此采访了泉州市委书记黄少萍代表。

  泉州是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核心区和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富集区,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总量居全国前列、全省首位。“我们对闽南文化的挖掘、保护,以及在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方面不遗余力,成立了泉州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工作领导小组和闽南文化专家委员会,设立泉州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中心,调动社会各层面力量参与闽南文化保护工作,形成了‘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工作合力。”黄少萍说,继《泉州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规划》于2010年5月颁布之后,《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泉州实施方案》即将颁布,将进一步明确保护范围内容、目标步骤、方式方法和保障措施,使闽南文化保护工作进入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全新阶段。

  2013世界闽南文化节当年6月在泉州举行。这是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0多万闽南乡亲共同的文化盛会。黄少萍认为,相同的语言习俗、共同的文化内涵,把闽南乡亲紧紧维系在一起,成为光大中华文化,推动两岸乃至世界和平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通过举办世界闽南文化节,泉州进一步奠定了其在传承和弘扬闽南文化中所拥有的核心地位与历史责任。

  为此,泉州近年来投入巨资,相继建成梨园古典剧院、南音艺苑、木偶剧院等相关文化场馆,设立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建成世界闽南文化展示中心,并投入3亿多元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维修及环境整治。同时,歌舞剧院、图书馆新馆、泉州大剧院等一批重要文化设施目前正在加快建设之中。

  黄少萍告诉记者,泉州还特别重视闽南文化的记录和保存。2005年建设的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中心数据库,至今已投入资金近300万元,已建数字资源总量达13TB,文献类型涵盖图书、期刊、报纸、音视频、图片等。2013年开始启动的南音记录工程,将把视为南音“教科书”的65套“指”“谱”和1000首优秀的“曲”录制成DVD,并建立泉州南音记录档案馆,进行专项保存。

  此外,泉州还大力推动闽南文化进校园,2009年出版《泉州南音教程》作为中小学学生的南音学习教材,已有南少林五祖拳等10多项重点非遗项目进入到中小学课堂。

  黄少萍认为,在闽南文化的发展史上,泉州于2013年9月当选首个“东亚文化之都”,是个值得让人记住的大事,它给闽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注入了全新的活力。特别是,闽南文化又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迎来了新的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不久前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在泉州隆重举行,取得了丰硕成果。黄少萍坚信,闽南文化必将以自己的传承与弘扬,而贡献于两岸文化的交流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之中。

李克强总理与中外记者见面
李克强总理与中外记者见面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闭幕会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闭幕会
张德江主持闭幕会并讲话
张德江主持闭幕会并讲话
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胜利闭幕
习近平等出席政协闭幕会
x11.jpg
【两会剪影】两会上的“半边天”
1111.jpg
中国艺术报记者采访迪丽娜尔代表
6.jpg
韩红走出会场
7.jpg
王兴东在步入会场时接受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