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电影不应追求‘多快好省’”
——全国政协委员冯小刚、陈凯歌、尹力从综艺电影说开去
电影《奔跑吧!兄弟》今年票房出人意料得好,但正如全国政协委员陈凯歌所言,这类影片只能一时带热市场,无法成为中国电影的创作主流,电影《爸爸的假期》票房走低或许可以印证这一观点。
“《一九四二》票房不到4亿,《私人订制》票房超过7亿,但在我心中,前者的价值远远高过后者。所以说,票房绝对不是判断电影价值的最重要标准。”在全国政协会议文艺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导演冯小刚直言不讳地评价了自己执导的两部影片。
不久前,冯小刚对于6天拍完、票房突破4亿元的电影《奔跑吧!兄弟》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并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综艺电影的大论战。论战发酵了一个月时间,饱受质疑的冯小刚依然坚持自己当初的观点:“一个有诚意的创作团队,不可能用6天时间拍完一部电影。只要了解电影制作流程的人都会很清楚,短短6天对于一部电影来说意味着什么。”
在冯小刚眼中,一部电影的情节、人物、技术、宣发有瑕疵都不是最可怕的,创作态度存在问题才是万劫不复的。“我批评综艺电影,并不像有些人说的那样,是‘吃不到葡萄嫌葡萄酸的行为’。我是打心底里认为,靠这种有票房没诚意的产品,中国电影绝对不可能形成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
今年2月,中国电影市场首次超过北美地区,跃居全球月票房冠军,冯小刚不否认综艺电影在其中做出的贡献,但他坦言这样的贡献只是经济层面的。“在其他层面,综艺电影只会令观众越来越对国产电影的品质失望,甚至会导致没有制片人再愿意投资一部严肃的、需要付出艰辛努力的影片。”冯小刚说。
一向以“慢工出细活”著称的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导演陈凯歌十分认同冯小刚的观点。“电影是一项需要长期准备、也需要认真拍摄的艺术品,这两个要求都得耗费大量时间。”陈凯歌说,“我没看过综艺电影,不敢轻易断言它们不好,但依照经验来说,这类影片只能一时带热市场,而无法成为中国电影的创作主流。”
今年春节档上映的两部综艺电影《爸爸去哪儿2》和《爸爸的假期》票房都未达到预期,印证了陈凯歌的见解。“电影是严格意义上的精神产品,它的源头一定是创作者的感触,而不是经济效益。艺术说到底是心与心的交流,创作者与观众产生共鸣才是关键。”陈凯歌表示,“因此电影是不能搞大跃进式创作的。‘多快好省’这四个字不应该搁在一块儿,因为它们本身就是悖论,不仅不适用于电影行业,同样不适用于其他一切行业。”
在热门综艺节目纷纷投拍大电影的市场环境下,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导演尹力最为担忧的是中国电影的核心竞争力:“长期将这些内容浅薄、缺乏必要电影元素的所谓综艺电影推向市场,不仅会令观众的审美趣味趋于庸俗化,更会挫伤希望认真拍摄电影的创作者的积极性。”
尹力举例说,过去电影圈内人常常会听说“某某拍的电影在剧本审查时被枪毙了”“某某拍的影片需要修改”,但近年来这样的传闻越来越少了,“因为很多创作者开始逃避现实,不再去触碰高风险又不赚钱的现实题材,转而去拍摄题材安全、能赚快钱的娱乐电影了”。尹力说,“如今全中国人都在通过自媒体热烈讨论各种社会话题,只有电影人在逃避现实。长此以往,中国电影何谈核心竞争力?”
综艺电影的火热,进一步激发了冯小刚坚定拍摄“有价值、有诚意”电影的决心。“我承认,自己也曾拍过一些讨好观众的电影,但现在有投资人跟我谈创作理念时,我已经不会再想着如何去讨好观众了。”冯小刚直言,电影创作者不能跟着市场跑、跟在观众屁股后面跑:“你掉进钱眼儿里,只想着讨好观众,拍出来的电影不仅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观众。”
2012年公映的《一九四二》是冯小刚倾尽心力之作,影片对于中华民族苦难史的反思达到了相当的深度,上映后却票房不佳,还遭到了一些观众的嘲讽,这令冯小刚十分失望。“我要坚持拍摄自己认为好的电影,这才是一位电影创作者尊重观众的态度和表现。”冯小刚表示,“如果有的观众不喜欢我的电影,没有关系,道不同不相为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