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声委员:让非遗在市场中保持活力
2015年03月08日 作者: 来源:《光明日报》
让非遗在市场中保持活力
——访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艺委会主任李延声委员
“草根沃野赛名花,香彻寻常百姓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各族群众的日常生活中世代相传,成就了灿烂的中华文化绝世瑰宝。然而近些年来,随着非遗传承人日渐老去,一些瑰宝逐渐陷入了传承断代的窘境。
“一位传承人的离世,往往意味着我们同时失去了一项稀世绝学。”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艺委会主任李延声委员说,“国家分批认定的1986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其中226位已经去世。”
凝重的语气中透出一种时不我待的责任感。虽已年过七旬,李延声委员依然为非遗保护奔波在祖国各地。几年间,他已为近200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画像立传。
然而,画像立传并不能留住岁月逝去的步伐,李延声委员更关注如何让非遗传承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非遗逐渐淡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其艺术人文价值仍不可估量。李延声委员认为,要让非遗走向市场,才能保持其活力。
目前,不少非遗项目的市场适应能力很弱。在云南腾冲,有的非遗传承人一年才能挣3000多元,还不如出去打工一个月挣的多;在海南,手工黎锦制作费时费工却利润微薄,年轻人基本没有学习的积极性。
怎么办?李延声委员这次带来了三份提案。他建议,将国家财政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补助金额由每人每年1万元增加至3万元,并对非遗产品进入市场实行税收扶持政策。
“若能激发年轻人自觉自愿地去学习和传承非遗项目,那这笔钱,就花得值!”李延声委员的话里充满了期望。(光明日报记者 周洪双)
|独家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