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自己的职业 坚持自己的操守
李博
“这么多记者对着我,让我说什么话好呢?”这是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文艺组分组讨论中,成龙委员开口说的第一句话。成龙甫一开口,分散在会场各处的记者便像领到了军令状似的,立即齐刷刷地转向成龙。霎时间,长枪短炮般的摄像机、照相机、录音笔全部对准了这位国际电影巨星。成龙耸耸肩膀,露出一脸的无奈:“我说自己爱中国、爱香港,有些记者就断章取义,根据自己预设的观点写作,最后写出来的稿子根本不是我原来表达的意思;我随口讲一句‘duang’,也被某些记者炒翻了天。有时候我真的很害怕,怕自己讲错一句话,就会连累家人。”
成龙的一席话,令现场的一些记者陷入思考,却让另一些记者愈发亢奋,机枪扫射般地按下快门,仿佛政协会场就是一次争分夺秒的速度战。其实在政协会上,像成龙、冯小刚、张国立、宋丹丹这样的明星委员,不仅在发言时必定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就连去一趟卫生间都会惨遭记者围追堵截;与之相比,其他领域的一些艺术家就显得乏人问津了。我时常会在会场里看到这样的景象:一位不那么出名的艺术家正在认真发言时,一位明星委员起身去卫生间,超过半数的记者都会闻风而动,马上前呼后拥地去采访那位明星委员,令发言的委员好生尴尬。
全国政协会议不是电影发布会,有资格进场采访的记者大部分也不是所谓的“娱记”,采访风气尚且如此,可想而知在一些商业活动中,明星大腕们会面对怎样的“围攻”。在信息时代,发达的媒体资讯在放大了艺术家创作成果和创作观念的同时,也将他们推到了无以躲避的聚光灯下。在一些电影发布会的群访环节,工作人员常常会再三打断询问明星八卦绯闻的记者,强调必须采访与影片创作相关的问题。但结果是,不出三分钟,采访就会又回到八卦绯闻上来。
难道,记者就只能跟在采访对象的身后,不停地追随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事实证明,一位记者与他/她的报道完全能够成为社会话题的主动引领者,而非被动追随者。只要记者懂得善待自己的职业,敢于坚持自己的操守,能够以对艺术家们的高标准、严要求来审视自己。在采访中,也应当从善意的角度去理解和尊重艺术家,无论是否有预设的观点,至少要让自己的报道做到最基本的实事求是。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在会场上对记者们说,希望你们能够爱惜艺术家,而不要恶意地伤害艺术家,因为艺术家们通过自己的才华,为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各自的贡献,大多都是真诚又可爱的人。冯主席的这一席话,值得所有跑文艺的记者反复研磨、不断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