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邵逸夫先生离世。他以107岁的高龄刷新了中国影人的长寿纪录,在他90多年的影视产业生涯中打造出了邵氏电影和香港无线两大华语传媒品牌。他热心中国教育事业,拿出近50亿港元投入内地6000多个项目,其善行义举彪炳后人。逸夫先生去了,“逸夫楼”矗立在大地上;由他捐资设立的“邵逸夫奖”,则被誉为“东方诺贝尔奖”,“其创建的事业长在,其垂立的风范长存”。

  • 【中国艺术报】邵逸夫:绵长的光影
  • 如果没有邵逸夫,华语娱乐圈将会怎样?
  • 邵逸夫20年赞助4888个校舍 全国遍布逸夫楼
关键词
TVB
邵氏出品
香港小姐
无线艺员培训班
香港“黄金一代”
逸夫楼
邵氏电影帝国
一代电影王国,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而产生而发展而辉煌而陨落,但是留在几代人记忆中的东西永远不会消失。有人曾用诗意的语言回忆当年观看邵氏影片的情景:“我就是这样拖着母亲的手,在住处附近的乐都影院看了很多'邵氏'电影。印象中很少看黑白片,大概当时都更喜欢那'综艺体彩色阔银幕'的感觉,看完了把银幕上的千娇百媚花团锦簇金雕玉砌,都一并打包带回家去,在一个又一个悠长的下午慢慢消耗着,等待下一次的'盛宴'”。
  “邵氏”王国,不可复制的历史存在。
  “邵氏”王国,永远的美丽记忆。
邵氏兄弟:缔造商业电影王国
邵氏兄弟:缔造商业电影王国
  20世纪60年代,邵氏在成功开发了动作片这一类型电影之后,不遗余力地将该类型片种介绍到海外,并且培养起众多欧美影迷,这也是为何香港动作电影能够在今天的世界范围内享有广泛的知名度,邵氏是功夫电影发展的第一个助推者。
  邵逸夫经营邵氏兄弟电影公司近40年的时间,在这漫长的岁月中,邵氏公司推出了超过千部的电影作品,至今仍然留存在世的有近750多部。邵氏经典是属于一个时代的记忆,它们是香港影坛的艺术瑰宝,让我们来重温一下那些留声光影……
百年光影 世纪留声:影坛巨人邵逸夫的电影王国
邵逸夫的电影王国
  没有他,也许没有赵雅芝、张曼玉,也没有穿泳装的“港姐”。
  没有他,也许没有周润发、周星驰,也没有无线五虎、四大天王。
  没有他,也许没有《射雕英雄传》《上海滩》《创世纪》这些TVB经典。
  短短几千字,浮光掠影走马观花,这些文字的评说,在一个历经两个世纪,又时刻站在时代潮头的风云人物面前,都是苍白的。然而,实在真的要感谢世间曾有这位邵逸夫,让我们看到了那么多闪亮的人、经典的影片,也带给我们香港娱乐圈最好的时代。但今日之后,世间已无邵逸夫,像他那般曾经一手掌控大华语圈民众娱乐生活的盛况着实难以再现,你我就不如翻出TVB的经典剧集,煮碗面给自己吃以做缅怀之情吧。
如果没有邵逸夫,华语娱乐圈将会怎样?
如果没有邵逸夫,华语娱乐圈将会怎样?
独臂刀
杨过与小龙女
射雕英雄传
萧十一郎
王昭君
书剑恩仇录
梁山伯与祝英台
武则天
马永贞
江山美人
锦衣卫
丁一山
邪完再邪
流星蝴蝶剑
春迎花万
特警009
红楼春梦
独臂刀
杨过与小龙女
射雕英雄传
萧十一郎
王昭君
书剑恩仇录
梁山伯与祝英台
武则天
马永贞
江山美人
锦衣卫
丁一山
邪完再邪
流星蝴蝶剑
春迎花万
特警009
红楼春梦
邵逸夫的TVB风云
邵逸夫 戏梦人生一百年
  在香港、澳门和广东省,TVB的翡翠电视频道,长期成为百姓家庭的首选频道,他们从来不更换它,每周一至五的时装或者古装连续剧,成为师奶们的饭后必看节目。
百年传奇邵逸夫:人生比戏更精彩
  1967年邵逸夫创建香港无线电视(TVB),并于1971年开设了被誉为“港星摇篮”的训练班,香港演艺圈“黄金一代”。
104岁邵逸夫宣布退休 不再打理TVB
  不管怎么说,从1926年中学毕业下南洋从事电影业到2011年正式退休,在这85年中,邵逸夫所展现出来的勤勉、精明、魄力和慈善之心,都使其必定成为一个传奇。
电视国王邵逸夫的TVB风云:半个世纪星起云落
  邵逸夫,TVB的创建者,无疑也是一个电视王国的缔造者,TVB在他手里,在香港电视圈乃至华语电视圈呼风唤雨四十年。
宗华
郑佩佩
岳华
王羽
恬妮
施思
秦萍
潘迎紫
罗烈
凌云
凌波
林黛
李丽华
乐蒂
姜大卫
何莉莉
关山
傅声
尔冬升
陈观泰

宗华

  • 宗华
  • 郑佩佩
  • 岳华
  • 王羽
  • 恬妮
  • 施思
  • 秦萍
  • 潘迎紫
  • 罗烈
  • 凌云
  • 凌波
  • 林黛
  • 李丽华
  • 乐蒂
  • 姜大卫
  • 何莉莉
  • 关山
  • 傅声
  • 尔冬升
  • 陈观泰
   
散尽千金济众生
邵逸夫20年赞助4888个校舍 全国遍布逸夫楼
邵逸夫20年赞助4888个校舍 全国遍布逸夫楼
  早在1973年邵逸夫就设立邵氏基金会,致力于各项社会公益事业。1977年,英国女王册封他为爵士,成为香港娱乐圈获此殊荣的第一人。美国旧金山市为表彰邵逸夫对该市的福利贡献,将每年的9月8日命名为“邵逸夫日”。
  邵逸夫在国内的口碑也大多是因为他的慈善捐赠。从1985年起,邵逸夫平均每年都拿出1亿多元用于支持内地的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对于中国教育事业更是情有独钟。 据不完全统计,二十多年来,他共向祖国内地捐赠了34亿港元,兴建了5000多个教育和医疗项目。目前,以逸夫两字命名的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及其它文化艺术、医疗设施遍布中国各地。
传奇老人邵逸夫慈善捐款超32亿 曾受颁慈善终身荣誉奖
传奇老人邵逸夫慈善捐款超32亿 曾受颁慈善终身荣誉奖
  邵逸夫早在1985年起持续不断在内地捐资助学,在中国土地上,无数学生因而改善了学习环境,提升知识水平,邵逸夫对国家教育的支持获得中央高度肯定。2005年11月20日,他更成为国家民政部和中华慈善总会举办的“中华慈善大会”首批“中华慈善奖”得奖者之一。他的善心更具示范作用,带动其他善长捐款协助教育事业的推进,令支援教育善款的雪球越滚越大。
  他曾多次表示,中国要强大,关键在于教育及培养人才,他认为,“将赚到的钱捐献在教育事业,做一些实际的事,是我最大的心愿。”邵逸夫近年内地捐学款项,累计达32亿元。
首届“邵逸夫奖”在港颁奖 奖金高过诺贝尔
首届“邵逸夫奖”在港颁奖 奖金高过诺贝尔
  有“东方诺贝尔奖”之称的第一届“邵逸夫奖”在香港颁奖时,华人影视大亨邵逸夫爵士亲自到场颁奖。“邵逸夫奖”每个奖项的奖金高达100万美元,比诺贝尔奖还多。   邵逸夫爵士在2002年宣布将设立不限种族国籍、宗教和信仰的“邵逸夫奖”,这是一年颁发一次的国际性奖项,将表扬世界各地在天文、数学和生命科学与医学等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者,每个奖项颁给100万美元,比诺贝尔奖的95万美金还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