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相声演员讲究说学逗唱,背后却是摸爬滚打,连滚带爬,最好笑的相声都是令人笑出眼泪的,相声演员先吃苦后流泪最后才能懂得笑中带泪的滋味,才能让观众在台下一把鼻涕一把泪“哭”成一片,台上的演员在前仰后合的汪洋大海中如一叶扁舟微微一笑,接着抖下面的包袱。
在艰苦的奋斗中,相声界并没有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70、80后如雨后春笋一样迅速占领了相声市场,赢得了观众的口碑,他们在早年挤迫的环境中磨练出的绝技,也必将使他们未来越走越好。
nia nia,风浪太大lia
苗阜从一开始就打算“一条道跑到黑”,创立青曲社,要把传承西北相声当成毕生的事业去做,而这注定是条不平坦的路。
30多位演员集体走了,高晓攀说自己难,心里委屈,因为他觉得他做的事情对团队都是有益的,但最终还是挡不住。
他说那会儿很穷,净找些偏远的郊区租房,便宜,仍然经常交不起房费被赶出门,还经常挨饿,他发明了一种顶饿的食谱:清水煮烂面,就着大葱吃。
在这里,他尝试着、学习着,希望能早日担当起家庭的重担。可是“北漂”并不容易,最艰难的时候,他甚至住过“水帘洞”一样阴冷潮湿的地下室。
周末的夜晚,程序员马春然的身影常常出现在北京的各个相声小剧场。大幕拉开,华灯璀璨,他一袭青布长衫,舌灿莲花,眉眼间俨然有名角的风范。他有些沉浸,又似乎漫不经心:“相声对我来说,就是一种休息方式,是我的一种生活态度。”
一天,孔云龙告诉岳云鹏,德云社要开一个会,会议的议题就是讨论如何让你走,你要做好心理准备!
传承与创新,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曲艺发展过程中一个命题的两个方面,也是曲艺至今仍然拥有旺盛生机和活力的根本原因和内生动力。
现在的中国微电影市场极其繁荣,各类题材纷纷涌现,有打擦边球吸引观众的,有玩惊悚刺激感官的,还有用怀旧祭奠过往青春的等等,今年一部名为《中国style》的影片则聚焦在中国曲艺领域。
社会各界和各级部门都在推进曲艺理论评论和教育研究工作上作出了积极努力,曲艺理论评论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通过高峰论坛、学术研讨等形式,为曲艺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极大帮助。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文学艺术家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事业发展的未来。“文艺陕西的发展始终充满着青春的激情,青年文学艺术家们活跃而勇敢的创造是文艺陕西勃勃生机的不竭动力。”
对曲艺逐渐滑坡的忧虑已在业界持续多年,2014年却让曲艺界人士的精神为之一振。苗阜、王声的相声《满腹经纶》红火起来之后,人们突然发现,在北京、上海、成都、南京、西安、重庆等纷繁喧嚣的现代都市中,一批年轻人正把曲艺搞得有声有色。
故意搔人痒处引人发笑的相声,已经偏离了曲艺的本体。在大众文化甚嚣尘上的今天,文艺作品能否娱乐大众,似乎已经成为衡量其成功与否的标准。“这种标准往往掩盖了以往评价一个好作品的真正标准。”
在丢弃了“口传心授”的传统又未健全“学校教育”体系的当今学历社会,由于本科层级的缺失,致使链条更不完善。这使相声的基本知识难于普及,专门的人才队伍也难以孵化。
回到本体,回到文学,回到人物,为演员或演员自己“把活儿”量身定做作品以让创和演不再“两重皮” ,相声才能有积淀、有神采,包袱笑料沉实又耐人寻味,作品才能经典并被大众喜爱。
曲艺作品是宣传的利器,相声是文艺轻骑兵。不过随着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人们接触的娱乐形式也越来越多。一段时间里,相声陷入困境,好作品少,观众也不买账。
新演员、新作品、新形式、新内容、新视角,才能打动观众、赢得市场。紧扣时代脉搏,紧贴老百姓生活,我们的创作来源于生活。传承下来的好作品也是当年最有生活、最跟人民群众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