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中央:不是每个城镇都要长成巨人
2014年03月12日 作者: 来源:《中国艺术报》

  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之后,“记得住乡愁”这般具有诗情画意的话语出现在了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公报之中,我们认为,这是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诠释“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内涵,充满了人文情怀,是对以往“大拆大建”、“千城一面”城镇化的纠偏,更是广大老百姓寄托故乡之情、寻觅文化记忆的期盼,开启了建设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创新之路。

  目前,在我国资源环境压力日趋加大的现实背景下,摊大饼式的城市扩张模式所带来的环境差、就业难等弊病和矛盾日益突出,“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新理念要求我们突破原有的城市发展模式,回归“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根本目的,重拾“逐水草丰美而居”的意境。推进“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就是实现聚人、留人、宜人的城镇化,就是体现乡土、乡情、乡里文化内涵的城镇化,同时也是创造新产业、新就业和新价值的城镇化。“不是每个城镇都要长成巨人”,我们要大力推进以文化创意小城镇为载体的“就地城镇化”模式,以文化魅力吸引人,以文化创业集聚人,以创意生活愉悦人,以宜居环境留住人,为构建我国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体系开辟新路径。

  为此建议:首先,设立“守住乡土”的文化红线,把文化创意小镇的规划建设纳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建议从法律、规划和制度等不同层面统筹推进“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设立城镇化建设的文化红线,研究制定出台《新型城镇化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等法规,确保地方文脉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延续;启动以文化创意小镇为载体的“就地城镇化”建设,将其作为新型特色城镇化体系的重要内容,纳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建立以文化“软规划”引领建设“硬规划”的约束性机制和制度,因地制宜地制定出台具有文化魅力的个性化城镇发展规划,彰显不同的文化特色,把“乡愁”融入城镇的一砖一木。

  其次,挖掘“魅力乡里”的文化资源,鼓励发展特色文化创意产业体系。以中华文化自信塑造散发独特个性魅力的小城镇,把丰富的文化资源创意转化为当代发展的文化资本。一是推进文化创意产业与城镇化融合发展战略,挖掘地方文化基因,建设满足现代市场需求的“一镇一业”、“一镇一品”的地方特色产业体系;二是鼓励发展以本地特色主题文化为核心的创意设计、文化旅游、民间工艺、文化艺术、民宿客栈等文化创意新业态、新模式;三是吸引年轻血液,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的自我造血模式,出台支持年轻文化创客、返乡大学生等落户创业的新政策;四是探索建立促进文化创意小镇发展的社会化推进机制。

  第三,制定“惠及乡亲”的文化政策,探索优质文化资源向小城镇的转移配置机制。始终坚持以广大农民、老百姓为受益主体的文化创意小镇建设原则。在国家大型公共文化设施的布局中优先考虑配置小城镇;探索文化艺术学校、文化艺术团体机构、大型文化艺术活动等优质文化创意资源向小城镇转移的机制、政策和路径;建立惠及农民乡亲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为离土不离乡的农民们就业、学习、经营、生活等提供综合配套支持政策。

  与此同时,构筑“寄放乡情”的文化合作,推进两岸携手共同建设中国梦想家园。建议两岸携手合作,把文化创意小镇建设成为两岸人民寄放乡情的共同家园。共建中华文化创意小镇数据库,系统梳理两岸文化小镇资源,共享文化创意小镇建设经验,延续中华文脉;联手开发“两岸中华文化创意示范小镇”,发挥两岸文化创意人才的聪明才智,在广阔的中华大地共同塑造文化家园,寄放游子的思乡之情;携手创建“乡愁”文化创意系列品牌,在国际市场上展示中华文化魅力,提升中华文化的全球影响力。

126261487_13946802800321n.jpg
李克强总理与中外记者见面
126263152_13946961907781n.jpg
张德江看望参加人大会议报道的新闻工作者
126260408_13946731038341n.jpg
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
126254234_13945964230721n.jpg
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闭幕
126263696_13947010110101n.jpg
全国人大会议闭幕 靓丽少数民族女代表引关注
政协委员挥手话别:明年两会再相见
政协委员挥手话别:明年再相见
“移动采访”
“移动采访”
步伐整齐的警卫
步伐整齐的警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