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能管的,政府不要管——专访全国人大代表、著名编剧赵冬苓
在今年“两会”伊始,赵冬苓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达对电视剧工业的深切关注。对于今年在中国大热的韩剧《来自星星的你》这样的偶像剧,她认为这只是个工业产品,如果中国电视剧拥有成熟的市场环境,生产出优秀的偶像剧并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所以她要为建立中国电视剧工业的成熟市场而呼吁。而有意思的是,作为一个主流的编剧,山东影视剧制作中心的艺术副总监赵冬苓一直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从她的成名作电视电影《法官老张轶事》系列关注农村的人情法理,到近年来获得飞天奖、金鹰奖的电视剧《沂蒙》《中国地》,以及去年开拍的电视剧《红高粱》,她的作品与工业化的产品无关,可以说她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而是整个行业的角度来考虑的。近日,她在开会的间隙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市场有自我净化功能
记者:作为一个编剧,你对电视剧产业的思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是从您开始在山东影视剧制作中心担任职务之后吗?
赵冬苓:我在山东影视剧中心担任职务时也很少管具体的业务。从业那么多年,我深感市场需要稳定,过多的行政干预是不利于市场发展的。我经常和制片方打交道,他们常常在等待,因为不知道下一步,政策会不会有什么变化。就像农民承包土地一样,如果今天说要收回土地,明天又说不收回,大家心里没底。我到过下边采访,农民们告诉我,原先他们那里的山都郁郁葱葱的,现在都光秃秃的,树都砍了。因为大家担心政策不稳定,不敢投入,只种当年能收获的作物,都不深耕细作了。
记者:如果没有行政干预,那么当古装剧、宫斗剧泛滥时,应该用一种什么方式来纠正这种过度开发一个题材的行为呢?
赵冬苓:市场是有自我净化功能的。市场的自由竞争会产生互相的抑制和控制。比方说,为什么制片方在选题时会说,最近这个题材比较多,我们不能做这个。包括电视台买片子也是一样,不会一年全买宫斗戏,或是一年全买抗日戏。话又说回来,就算是行政干预,暂时的跟风还是会出现。反而往往是控制得越严,可写的题材范围越窄,才会出现大量的跟风,因为没有办法,别的题材没法做啊。
市场有自我调节功能,就像物价一样,有时物价涨上去了,可过一段时间又会落下来,它是根据供求关系在商品价值上下波动,价值决定了它波动的范围是可控的。
“一剧一星”有利有弊
记者:对于今年年初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司李京盛司长在一次讲话中提出的“一剧一星”的提议,您并不是太赞成。
赵冬苓:如果从我们的电视剧产业一开始发展时,就确定下“一剧一星”的独播剧政策的话,这应该是个不错的决定,可以让大量的作品能够被市场消化,还可以抑制演员过高的片酬。但是,在目前的环境下,我希望有三到四年的缓冲期,有比较平稳的过渡。另外,这样的提议经过科学的论证了吗?真的符合市场规律吗?
拿今年我们山东投拍的《红高粱》为例,这部剧的投资达到了1.5亿元还要多(一部电视剧上亿的投资规模并不少见),投资过亿的电视剧都是大公司投入心力要制作的精品,如果突然出台“一剧一星”政策,这些公司都要破产。因为任何一个电视台都不能单独承担起这么高的购剧成本。
李京盛司长在讲话中也说到,即使不出台这样的政策,已经有60%的电视台选择播出独播剧。其实,这恰恰说明市场有自我调节的功能,没有必要使用行政的手段。
李克强总理上任之后,一直在强调:市场能管的,政府不要管。电视剧的内容是一定要管的,这我同意:不能渲染色情、暴力和血腥,这是所有的艺术工作者都能认同的。在任何国家,就像韩国,他们没有我们这样的审查机构,但是他们的电视剧却非常干净。这是观众和社会的公序良俗对电视剧无形的约束。但是在题材上,我不赞成政府做过多的限制,比如说古装剧的播出量要控制在15%。这样的规定反倒造成历史正剧不容易出现,因为只有15%,电视台会更偏向于选择戏说的、狗血的、高收视的古装剧。
记者:去年的历史正剧的收视就不太理想,如《大秦帝国》。
赵冬苓:所以不是说限制了播出量就能解决作品的质量问题。正是出口太窄了,而且古装剧一般比较长,一个电视台一年买一两部就够了,正剧就越来越不容易出现。国家现在号召要加强文化软实力,加强文化输出。我们拿什么来输出呢?最有可能的就是历史剧。可现在制片方不敢花大力气去拍历史正剧了,出口窄,风险大。
我的下一部戏的制片方一直在犹豫,该投资多少,因为不知道“一剧一星”到底实不实行,如果实行,投资就会成半地往下降;如果不实行,投资减半后,这部剧就会成为一部低成本剧,低成本剧不可能与高成本剧进行竞争,两难之下无法做决策。所以政策的不稳定影响市场发育:让从业者无所适从。应该把规矩定清楚了,市场的规则不能轻易变,硬指标放那,大家都在框框里创作就是了,可是这个框框不要今天一变明天一变,今天松了明天紧了。
记者:有时候我打开电视机,会感觉到可看的好电视剧不是太多,如果实行“一剧一星”,会不会让粗劣的剧更容易播出了呢?
赵冬苓:我估计“一剧一星”可能能压制片酬,也可能会打破制播分离的体制。电视台买片子不如自己做片子,对独立制片方有很大伤害。现在电视台的自制剧已经成为一种风气了,如果“一剧一星”,电视台觉得买不如自己拍,制播一体后电视台又有可能会压低自己的制片成本,从而最终伤害电视剧制作这个行业。我多年前到台湾参加他们的电视节,台湾制片公司的窘况让我至今难忘。为什么现在台湾很多的演员和导演都到大陆来拍戏了,因为他们那里的片酬太低。当然,任何政策都会有利有弊。
我们捆着手脚与《星星》竞争
记者:我们能拍出《来自星星的你》吗?
赵冬苓:《来自星星的你》是一部典型的穿越剧,可是穿越剧在立项时就不太好通过。对于这一点,我也不能理解。尽管我本人不写穿越不写架空,但我很佩服这些作者,架空剧需要作者凭空构筑一个王朝,这需要多少历史知识储备和想象力才能写出来,穿越剧也是这样。在这方面要划出禁区,不是政府管理应该做的。这导致大家不知道应该写什么,应该拍什么。
记者:其实中国的编剧不是写不出《来自星星的你》这样的电视剧。
赵冬苓:是。《来自星星的你》我听说很火,就看了几集,之后,我就跳着看,对我来说没有太大的吸引力。用我的审美趣味来说,它对观众理解力的要求不高,注意力可以集中在美轮美奂的演员、布景上,里面的好人好死,坏人坏死,只注意消费功能,不强调文学价值。但它是一个很成熟的工业产品。电视剧就是个工业产品,像我们这样的坚持独立写作的作者早晚是要被淘汰的。韩国这种工业产品可以由家庭主妇训练一下就能写剧本。我比较喜欢的是美剧的制作方式,电视台与制片方定制一季,大家各显神通,有创作的空间,如果你写得不好,那么下一季就没有订单了。韩国是周播剧,边拍边播,制片方会根据观众的意见来不断修改剧本,如演员该穿什么样的衣服,该怎样笑,这就完全被观众牵着走,创作者独立创作的东西太少。
虽然这些都不是我太喜欢的,但是一个成熟的市场需要这些。
对于题材的限制,我能理解的是对警匪剧的限制。我们的播出环境与美国不一样,美国大部分的警匪剧都在收费电视里播出,而我们国家的有线电视台相当于美国的免费电视台,面向所有市民。如果不限制警匪剧,那么一到晚上打开电视就是腥风血雨。而且,警匪剧天然是商业剧种,不加限制,容易泛滥。可一方面提倡现实题材,一方面给现实题材种种限制,反腐、警匪、官场不能写,最后就变成家斗和婆婆妈妈,很多家斗剧都展现了人性的恶。不是编剧写不出别的好作品,是被逼得在很小的一个地方翻筋斗。
记者:假设在题材上不受限制,像《来自星星的你》这样的剧可以立项,那么我们的电视剧的工业基础能够支撑拍出这样一部剧吗?
赵冬苓:我们应该向韩国学习。这几年,我们有的剧已经学得很像了,如于正的剧,他们在用光和人物造型方面都特别讲究、华美,他火是有道理的。我们的电视剧起步没几年,很多从业者是用做电影的要求来做电视剧,一定要用自然光,要有逼真的效果。韩剧不管这些,他们只要美,要造梦。只要市场健康发展,我们的电视剧会往这个方向走的。因为现在的观众不喜欢看破衣烂衫。不用三年,两年我们就会转过来。现在,我都会对制片方说,一定要拍得漂亮啊。你看我们这次拍《红高粱》,周迅的衣着比巩俐漂亮多了。《来自星星的你》没有别的,就是赏心悦目,这一点是很容易做到的。
记者:你刚才也说了,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收费电视,可是现在在网络上,中国观众能看到所有国家的电视剧。这对于中国电视剧来说十分不利,要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
赵冬苓:我们是手脚被捆着与别人竞争。不能说中国人没本事,是我们被管得太死了。(记者 吴月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