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云辉代表:把老百姓请进图书馆
2014年03月10日 作者:吕慎 杜羽 来源:《光明日报》

代表委员·话民生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委员、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馆长卢云辉代表

把老百姓请进图书馆

上、下图为小朋友在安徽省淮北市图书馆内阅读图书。李鑫摄/光明图片

  事件

  你最近一次去图书馆是什么时候?面对这样的提问,不少上班族皱起了眉头。对于很多人来说,“图书馆”已经定格在对校园生活的记忆之中。“上一次”是什么时候,需要好好l回想一下。

  近年来,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快速发展,多家省级图书馆的建筑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以上,市级图书馆也陆续修建新馆,服务能力大大增强。但在这些大型图书馆纷纷落成的同时,基层公共图书馆仍然面临着藏书资源有限、吸引力不足等问题。为什么不去图书馆了?“大图书馆太远,小图书馆书少”是人们远离图书馆的一个重要原因。

  声音 缺书差钱 基层图书馆之困

  “我曾经考察过不少社区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里面就几百册书,最多千把册,读者选择的余地很小。没书可借,图书馆的服务效益自然就低。”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委员说,由于我国的现行体制是一级财政负责一级公共服务,县级以上图书馆一般情况下有基本的财政保障,而乡镇以下的投入主要靠乡镇财政来保障。特别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财政首先要保证的是“吃饭问题”,对于文化服务的投入很少。

  来自西部的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馆长卢云辉代表,对此感触颇深:“像贵阳这样拥有近500万人口的省会城市,仅有4座图书馆。到了乡镇,情况就更差了。有人说,就这几座图书馆还没人去呢,建多了也是浪费。其实,恰恰是图书馆太少了,社会没有形成读书的氛围,去的人自然也就少了。”

  卢云辉代表认为,图书馆不仅是一个图书借阅场所,而且也是社会教育的绝佳载体。在农村,村民既能够在图书馆读书看报获取知识,又可以在图书馆交流见闻、沟通感情。他说:“乡村图书馆应该成为农民获取信息、人际交流、社会服务的中心,应该像重视学校建设那样建设乡村图书馆。”

  建议 人书流转 让图书馆“活”起来

  “国家短时间内投入大量资金购买图书,显然是不现实的。但是我们可以让现有的图书资源流动起来,使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实现共享。”陈力委员提出了实行总分馆制的建议。

  “像北京市的海淀区,可以以海淀区图书馆为总馆,以区内的社区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为分馆,以村文化活动室为服务节点,图书资源在各分馆、服务节点之间有序流动,文献通借通还。原来每个馆只有1000册书,流动起来之后,10个馆就会有1万册书在区域内共享。”陈力委员说,这种“总分馆”模式在苏州、东莞、佛山、嘉兴等地已经取得了成功,也适合在全国范围内普及推广。

  在卢云辉代表看来,图书馆专业人才的匮乏也是制约基层图书馆发展的一个因素,“乡村图书馆的馆员不仅要有图书专业知识,更要有亲和力,能走进农民家里,为他们送书上门,请他们到图书馆来坐坐”。

  卢云辉代表介绍,贵州省图书馆等单位现在已经在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挂牌成立了“图书情报专业人才培训中心”,4月份即将招生。这个中心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基层图书馆培养专业人才。“我坚信,这样的培训一期一期做下去,越做越大,越做越细,乡村图书馆的前景将十分美好。”卢云辉代表说。

126261487_13946802800321n.jpg
李克强总理与中外记者见面
126263152_13946961907781n.jpg
张德江看望参加人大会议报道的新闻工作者
126260408_13946731038341n.jpg
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
126254234_13945964230721n.jpg
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闭幕
126263696_13947010110101n.jpg
全国人大会议闭幕 靓丽少数民族女代表引关注
政协委员挥手话别:明年两会再相见
政协委员挥手话别:明年再相见
“移动采访”
“移动采访”
步伐整齐的警卫
步伐整齐的警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