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章委员:地方戏曲亟须传承保护
2014年03月08日 作者:龚 亮 来源:《光明日报》
“戏曲是我国独特的传统戏剧形式,千百年来,不仅是我国民众主要的娱乐形式,而且是中华民族精神血脉的重要文化载体。今天仍然有许多人喜欢欣赏戏曲。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方戏曲日益消亡。”谈到地方戏曲面临的危机,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委员很痛心。
“地方戏曲的保护不是没有人重视。”王文章说,文化部专门出台了保护地方戏曲剧种的文件,现有210个戏曲剧种被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但是戏曲生存环境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地方戏曲到底该如何保护?王文章建议,由文化部组织专家,对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地方戏曲剧种的传承保护进行专题调研,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剧种的实际情况提出指导性意见。可以选择一些在地方戏传承方面做得好的院团作为示范单位加以扶持。各级政府部门可以通过“购买演出”促进院团为群众演出,还可对为基层群众演出作出贡献的民营院团给予奖励。
王文章还提出,戏曲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应从儿童、少年培养抓起。戏曲教育要遵循戏曲艺术规律,要注意目前戏曲教育中表演基本功弱化的趋势。同时培养青少年观众,把戏曲进校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还可派优秀院团进校演出。(本报记者 龚亮)
不可否认,越来越多的中国女性凭借社会大环境的改善和自己的努力,展示出独立、自主、有力的新形象,创造出与男性无异的成就。以至于有人在看到女孩子越来越出息的同时,都开始怀疑起男孩子们是不是越来越缺少所谓的男子汉气概了。但这些成就的背后,却是许多女性为了更好的生存和发展,不得不把自己变成“汉子”的事实。
对于女性的成就,“汉子”是一个方向偏失的评价。它忽视了女性特有的性别角色定位,忽视了文静、端庄、温柔这些女性特质,也忽视了色情广告、职场性侵、家庭暴力、男尊女卑等对女性不利的社会背景因素。
而从女性角度来看,如果她们必须改变自己天生的性别特征,才能获得社会的尊重甚至公平对待,这样的“女汉子”虽然表面上足够强悍,背后却仍然是整个社会男女平等的偏差。
“女汉子”的出现,让人们看到了现代女性的独立、自主和大气。但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之下,全社会仍然应该反思该如何更好地尊重、关爱女性,实现性别在教育、医疗、就业、家庭责任等方面的真正公平。只有全社会不再信奉“只有汉子才能生存”的价值观,才是男女之间真正实现了公平。(王文章为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
|独家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