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剧“回娘家” 群众当主角
http://www.cflac.org.cn  2011年10月17日  作者:郑荣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一座热闹的戏台,连绵不绝的锣鼓丝弦声,坐在马扎上的老人,站在三轮车上翘首而观的汉子,人群中窜来窜去的小孩,炸豆腐、烤腊肠或牵着彩色气球在人群中游走的小贩…… 

  一个似乎被遗忘许久的中国农村最乡土的人情社会,围绕着台上的戏在安徽省肥东县埠河公园广场生动呈现。国庆期间,由安徽省剧协、肥东县委县政府主办的“庐剧回娘家”系列活动在肥东举办,哺育过众多庐剧代表人物的肥东大地,迎来了归乡的游子。 

  我8岁学艺,19岁离开了肥东,现在回来了,好多观众都上来拉话儿,说你哪一年到我们那里演出了,你哪一年还住在我们家呢…… 

  “丁玉兰,是丁玉兰来了!” 

  “刘长芬也要来么?也参加比赛啊?” 

  “红星团呢?我看节目单上有盛小五哪。” 

  …… 

  人们争相打听着自己所喜爱的演员。虽然此次“庐剧回娘家”系列活动包括安徽省剧协授予肥东县“庐剧之乡”牌匾、安徽省首届“丁玉兰杯”庐剧演唱大赛和庐剧研讨会等多项内容,但乡亲们更关注的还是当好粉丝。肥东籍庐剧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丁玉兰、孙邦栋都来了,此外还有安徽各地的众多庐剧演员和业余票友。他们不断遭遇观众的“围追堵截”。丁玉兰急着赶车,却被“娘家人”堵在街上拉家常聊了好久。“我8岁学艺,19岁离开肥东,现在回来了,好多观众都上来拉话儿,说你哪一年到我们那里演出了,你哪一年还住在我们家呢。那么多年了,我哪里还记得啊,但我打心里高兴。”丁玉兰感慨不已。 

  庐剧又称“倒七戏”,俗称“小倒戏”,是起源于皖中、流行于江淮的安徽地方剧种,至今已流传200多年,在广大农村经久不衰。肥东则是庐剧的重要发祥地,丁玉兰、王本银、孙邦栋3位庐剧代表性人物就出自这里。 

  安徽省剧协副主席、秘书长侯露介绍,在人口不到100万的肥东县,竟然有十几个庐剧戏班子,每个戏班子每年演出的场次都达到五六百以上。“他们长年累月活跃在农村,为老百姓演,在老百姓中间得到滋养,这也启发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庐剧集中起来,接受原生土地的滋养呢?”正是本着这一初衷,此次“回娘家”活动早已超越了简单的比赛。 

  他们的满足,他们的笑脸,正是我们过去很少顾及到、注意到的东西,应该更多地去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 

  这次“庐剧回娘家”活动共有89个参赛节目,专业组和职业组占21个,而业余组、老年组节目竟达68个。数量众多的票友参赛,把现场变成了一场与庐剧喜相逢的草根角逐,人人争当“K歌之王”。有的演员虽然身段有些笨拙,手都不知道往哪里放,却异常珍惜这好不容易等到的“舞台机会”,一个劲儿地唱啊唱,将“麦霸”风格进行到底。“舞台瘾”十足的演员急坏了评委,乐坏了观众,主持人一次又一次跑上台“撵人”,直到音响师掐了音乐,他们才离场。活动第二天雨点淅淅沥沥,但众“麦霸”依然不打伞,因为“害怕影响了身段”。主持人提醒,“音响淋坏了咱可赔不起”;担任评委的安徽省剧协主席黄新德也恳求观众,“下雨啦,要不比赛就到此为止。”没想到台上并不买账,台下老太太把马扎坐得更稳,异口同声地喊:“继续!继续!” 

  评委被“轰下来”了,观众打着伞披着雨衣看得津津有味。这里是庐剧的主场,台上台下似乎对当主角毫不客气。“最让我感动的是,整个比赛都结束了,但观众全在那里坐着,他们在等颁奖、等结果,老百姓对庐剧的那种喜爱,那种享受自己创造的文化成果的快乐,让你不得不想,应该做一些事情。这次庐剧‘回娘家’,他们很沸腾,特亲切,说剧种回来了。”侯露说。 

  黄新德难抑对演员和戏迷们由衷的敬意:“更多时候是群众自己在表演,他们得到了很大的心理满足,他们虽然在演唱、身段、表演甚至化装、服装上都不规范,但都带着很浓烈的泥土芳香和人的本能的释放。这是一种回归,这是一种呼唤,他们的满足,他们的笑脸,正是我们过去很少顾及到、注意到的东西。应该更多地去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

|活动的主题和性质|
本着“百花扎根沃土、艺术奉献人民”的宗旨,2012年“送欢乐下基层”的主题为“深入基层、服务大众、促进繁荣、推动发展”文化惠民活动。
|活动范围和服务对象|
2012年“送欢乐下基层”活动要深入基层生产生活第一线,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到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尤其是深入到基层农村、厂矿、社区、学校、部队等地,为乡村农民、农民工送艺术、送温暖、送欢乐,更好地推动文化服务向基层倾斜、向农村倾斜、向普通百姓倾斜,让文化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
|活动原则及方式|
1、围绕中心,把握主题,强化服务。把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送到人民群众中间,通过下基层不断增强服务群众的意识,增强文联和艺术家的亲和力、凝聚力,扩大公益性活动的社会影响,努力培养文艺家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2、统筹安排,合理规划,多方联动。活动由中国文联部署协调,各团体会员单位可分别举办或联办,各地方文艺社团积极参与协办。
3、积极联络协调,坚持活动公益性。努力争取地方党委、政府支持,调动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广泛开展文艺志愿服务,鼓励和引导文艺志愿者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义务为群众进行慰问演出,使活动产生良好社会效益。
4、突出重点,灵活多样、注重实效。活动力求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喜闻乐见。注重多种艺术形式结合,形成整体合力。既组织综合性慰问活动,也要组织轻型、流动、快捷的慰问小分队。求真务实,转变作风,不给基层添负担,不做表面文章。
5、中国文联组织活动由中国文联党组主要领导带队,各全国文艺家协会组织活动由中国文联党组分管领导和相关协会主要领导带队,各地文联、各产行业文联组织活动由相关主要领导带队。
|历届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