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基”目标】
“两基”实现后的百姓关切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传达出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经过25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全面实现‘两基’目标。” 全面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这短短的一句话,意味着经过25年的努力,普及义务教育这项关系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艰巨任务终于完成了。在中国当代教育发展史上,这堪称又一个里程碑。
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那么义务教育就是基础中的基础。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已经证明,越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进入现代化的时间就越早、速度就越快。18世纪普鲁士的崛起,19世纪日本的崛起,20世纪美国的崛起,都说明:大国崛起,教育先行。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底子薄、人口多的发展中大国而言,普及义务教育不仅仅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智力基础和人才保障,更是体现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的重要指标。因此,近年党和政府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终于啃下“两基”这个硬骨头。
但是,“两基”全面实现之后,实施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不能有丝毫松懈。特别是实现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中央财政已编制预算,紧接着就要看地方政府如何配套落实了。地方财政能否作出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教育经费投入能否把好钢都用到刀刃上?……这些,都是“两基”实现之后的百姓关切。
当前,优质教育资源稀缺,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使得择校热愈演愈烈,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就谈不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两基”全面实现后,提高教育质量无疑将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重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虽然已经有了时间表和路线图,但不论是初步均衡还是基本均衡,都面临着教育理念创新、利益格局调整、人事制度改革等诸多现实问题。能否通过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使义务教育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解决择校热、择校难,人们正以热切的目光期待着。(袁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