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热点

美育赋能,共创美好世界

时间:2021年04月16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程 杏
0

  “做好美育工作,要把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结合起来。首要的是培养人,用美育让学校里的精英走向社会的时候,能用他们的风度、眼界、知识和能力影响大众。”中华世纪坛艺术馆执行馆长冀鹏程说。

  2021 “向未来”GAE全球儿童与青少年美育发展峰会日前在河北保定举办。本次峰会以“走向数字化的艺术教育”为主题,业内专家就“美育在未来的姿态和方向”“疫情下线上教学如何进行内容创新”“数字化时代的国际化教育”“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批判能力”等议题进行探讨,助力中国美育行业健康发展。

  “我们要知道自己的文化特点是什么” 

  在现代社会,无论科技发展还是日常衣食住行,都与审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美育对人的精神层面的陶冶,在帮助人们更好地、更个性地享受现代物质文明成果的同时,也推动着整个民族、国家、社会文化传统的更新与进步。21世纪的今天,美育的价值越发凸显,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究竟如何在美育实践和理论研究等多方面不断进行创新,是广大美育实践者与研究者不断思考的命题。

  “席勒在提出西方美育概念的时候有一个基本的定位:‘自然人’和‘社会人’的二‘人’对立。在今天工业文明中的人,不比希腊人差,但我们作为单个人和希腊人的不同在于,席勒认为希腊人是自然的,而我们今天的人热衷于‘买买买’,有些现实的局限。席勒美育一个最大特点就是把工具理性社会人和生命感性自然人对立起来看,在这个基础上他提出我们要解决所有的现实问题必须进入美学层面,正是通过美,人才可以走向自由。”中国美协美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孔新苗说,中华美育精神的特点,是追求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而西方美育更多是在二元对立的情况下追求通过美育解决问题,这是两种不同文化的差别,而作为中国人我们要知道自己的文化特点是什么,这是美育出发的前提。

  图像视觉时代、消费时代、工业化时代,我们美育教育能做些什么?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甄巍看来,用父亲的心做美育教育,从这个角度出发特别有意思。“我小的时候喜欢绕着墙根走,一边走还一边说话一边讲故事,我想要是见到那个时候的我,肯定觉得这是个疯子傻子。但事实上,如今我可能会感恩小时候拥有那样的状态,感恩那样一种孤独、专注的时候,这些因素帮助成就了我现在比较自信的状态。”甄巍说,“从一个父亲的角度去看自己的孩子,希望他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享受其中、专注当下,就可以了。或者用孩子的心去做教育,想象他们究竟需要的是什么,把教育理念放到一个实际的情景里去提出。”

  “把孩子心灵的窗户逐渐打开,这是教育的目的” 

  由于疫情等原因,当下很多课程从线下转到了线上,线上教学方式及管理发生了改变,老师如何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创新以适应新的线上教学环境也成为业内关心的问题。

  在GAE全球儿童与青少年美育发展峰会发起人武志看来,教育最重要的或者说艺术教育不可能被替代的是老师影响孩子的过程,教育的主体是孩子,老师影响孩子这一过程只有面对面才能更好地实现,由于疫情等原因我们只能在线上去上课,不得不逼着我们去反思和研究,主体是孩子,但是我们看不到孩子,我们不可能近距离感知到孩子的情绪,感知到孩子表达的兴奋点,我们就很难去针对性地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是艺术教育层面线上单一方式上课需要面对的一个非常大的难点。

  “和孩子沟通互动是要有温度的。我们教育培养孩子,培养的是他们的想象力、对未来的创造力和审美力,我们潜移默化引导他们,通过各种形式和手段把孩子心灵的窗户逐渐打开,这是教育的目的。”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社会艺术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马小军认为,对于老师来说,师资培养同样也是相辅相成的,线上线下是互补关系,并不是说做了线上就可以不要线下。

  “既要看前面,又要展后面” 

  “我们自身传统文化的基因,既包含了自信,也包含了奉献,在二者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又生成新的文化。生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中,我们有一种责任、担当和感恩世界、回馈人类的心,我们还会共同创造出新的文明,这个层面上是非常有意思的。每一个层面都可以把艺术融入美育里去探讨。例如‘国际儿童公益项目’,全世界的孩子们在一起为了一粒米的问题,大家去表达饥饿,也许他们没有体会过饥饿,他们可以通过交流和探讨去感同身受,他们理解认识了之后再通过作品去表达自己的想法。”甄巍说,孩子是天马行空的,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创意,你会看到这种创意里面包含了爱和价值观,这就是在共同创造一个未来美好世界的过程中,我们艺术赋能所能达到的广阔空间。

  素养教育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让孩子习得?国际公益教育项目推广者燕柏彤在国外从事教育行业多年,她介绍说,素养一定是在孩子们亲身体验当中学习进而去内化和固化的,体验和亲身参与很重要。“这种体验跟亲身参与怎么样让孩子们达到?我们在国际上经常会提到项目制学习的计划,项目制学习计划能让孩子们亲自参与到项目策划当中。”

  “在这几年教育界的人士都要去‘磨耳朵’的一个词汇是‘全球素养’。我们怎么理解全球素养?全球素养本质上是在对未来想要突破原生领域,想要进入一个文化更丰富领域里面开展活动、学习,在全球素养描述里面有一段话非常核心和精准,就是这个人具有分析当地文化的能力,其次还能了解全球文化,并且可以实现跨文化的互动进行有效得体的交流。 ”儿童美术教育专家郭雅茹说,每个人在跟别人进行社交的时候,尤其是陌生人,我们会首先关注交流的是我们的背景,我从哪里来?我长大的地方是什么样的?跟你的有什么区别?“当我们跟他人进行跨文化交流的时候,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包括个人和家庭层面的都是非常重要的衡量指标,这本身就是全球素养的诉求之一,这也是我们在教育过程中特别强调的,既要看前面,又要展后面。

(编辑:魏康奇)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