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前,改革开放刚刚开始不久,我们对在世界上已流行60多年的国际标准舞还一无所知。一个偶然的机会,主管民间文化交流的中国对外友协找到中国舞协,提出有日本友人想在北京举行一场中日国际标准舞友好赛,这是我们首次耳闻“国标舞”的概念。当时中国舞协承接了此项工作,从此拉开了国际标准舞进入中国并得以波澜壮阔发展的序幕。
>> 初识国标舞 <<
中国舞协组织了一批专业舞团的演员和部分群众舞蹈方面的相关人员参加学习,日本友人派来了老师并提供全部学习人员的舞鞋和比赛用服装,各有12对学员分别学习摩登舞和拉丁舞,可以说他们是中国最早的国标舞者之一。1987年5月,中国舞协举行了一场小范围的比赛,即首届“中国杯”国际标准舞比赛做为练兵,参赛者以学习班人员为主,广东方面也有部分选手前来参加。大家初步了解了“国标舞”的概貌,知道了国标舞分摩登舞和拉丁舞两大类,摩登舞包含华尔兹、探戈、狐步、快步和维也纳华尔兹,拉丁舞包含恰恰、伦巴、桑巴、斗牛舞和牛仔舞等这些相关的知识。国标舞来源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民间舞,在此60多年前,经过英国舞蹈家的整理和改编,将每个舞蹈根据不同程度规范出30个左右的规定动作,推广到世界各国,由于它风格各异且多姿多彩而受到各国民众的喜爱。此次学习国标舞的优秀学员即刻成为种子,在全国迅速进行推广,其间中国舞协举行了近30期的普及班,培养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好者,他们回到各地四处开花进行普及。1988年4月,中国舞协在北京举行了“牡丹音箱杯”第二届全国国际标准舞大赛,有来自全国20个省市近300对选手参加,国标舞逐渐成为群众喜爱的一个舞种,开始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悄然成长。
>> 润“舞”花竞开 <<
为使国标舞在中国得到更大的发展,必须有一个专门的组织来筹划相关工作。中国舞协于1989年成立了中国舞协国际标准舞总会(属中国舞协的二级组织),会长贾作光,副会长王镇、吕艺生、张敦意等,秘书长付中枢等。自此中国国标舞的培训、比赛等工作开始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国舞协国标舞总会多次邀请日本、新加坡以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专家对中国的国标舞爱好者进行培训,从学习个别舞蹈到对这10种舞蹈进行分级学习,力求严谨规范。同时,还对国标舞发展的历史及现状,大型国标舞比赛的组织形式、评审标准与计分方法等进行学习,逐步与国际接轨。
中国舞协国标舞总会从已开始系统学习国标舞的舞蹈界专业人士中选择部分优秀学员重点学习教师和评审的课程,并进行逐级考试;对分布在全国各地的舞协领导和驻会干部(大部分是舞蹈专业出身),也分批组织他们参加国标舞知识的普及学习和提高,对有兴趣和能力深入学习的人员逐步通过考试吸收到教师和评审的队伍中,在每年一届的全国大赛中形成了一个比较专业的工作班子,对国标舞在中国的发展、人才的培养以及组织机构的布局上作了很好的准备。
上世纪9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中国已引进世界顶级选手来中国表演,我们在惊叹他们高超技艺的同时也发现,真正优秀并能走向世界的选手,必须像我们培养舞蹈演员一样从小开始。为此,中国舞协国标舞总会向北京舞蹈学院建议开设国标舞专业,经相关部门批准,1989年正式在北京舞蹈学院社会舞蹈系内开设了国标舞专业,数年后,北京舞蹈学院附中也开设了国标舞班。在时任文化部常务副部长高占祥的鼎力支持下,参加首批国标舞学习的朱良津组建了中国第一所民办的北京国际标准舞学院,为更规范、更系统地培养优秀中国选手,开始了长期的辛勤耕耘。
中国舞协国标舞总会还着眼于对国标舞事业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的培养,尝试在普通少年儿童中进行国标舞的普及,逐步探寻适合少年儿童学习国标舞的教材与方法。每年举行一期培训班,逐步规范、提高他们的能力与水平,形成了自己的教师和评审员队伍,并严格规范了比赛着装,逐渐将少儿的国标舞比赛扩展成每年一届的青少年比赛,至今已举办了12届。其中部分优秀学生进入国标舞专业院校成为职业选手或教师,大部分少年儿童在学习国标舞中,感受到音乐、舞蹈的美,同时培养了他们严谨的学习态度,增强了他们不怕困难的意志,激发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对他们今后成为高素质的优秀人才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为适应群众对国标舞的需求,中国舞协国标舞总会还曾推出一套普及性质的、结合原来国内舞厅舞的“社交国标舞”,培训了自己的教师和评审员队伍,举行过多次全国大赛。广大群众在国标舞优美的音乐舞蹈中陶冶情操、享受艺术、锻炼身体、增进友谊。
为适应中国国标舞艺术事业的发展,经中国文联和民政部批准,原隶属中国舞协的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于1993年更名为“中国国际标准舞学会”,成为国家一级社团,直接受中国文联的领导。
>> 奋力谋发展 <<
广大国标舞选手将每年一届的全国大赛看成一年中的最大期待与盛大节日。各地的优秀选手纷纷在当地开办国标舞培训机构、俱乐部、个人舞蹈教室、业余舞蹈学校等,国标舞普及浪潮波及全国各地,国标舞的魅力强烈吸引着来自各阶层的爱好者。不少人辞去了社会地位优厚的公职,从大学、医院、科研单位、法院、检察院等单位满腔热情地投身到国标舞行列中,逐步成长为优秀的专业舞者;他们陶醉于国标舞带给人身心的享受,不惜代价融入国标舞行列,从而在国标舞普及发展中得到提升和崛起。这些满怀激情的舞者都希望能在每年一届的全国大赛上取得好成绩,以证明自己的实力,扩大自己的阵地。因此,在美丽、温文尔雅的面纱下舞动的实际上是一场艺术的追求、竞技的拼搏,作为主办方能否公平、公正、公开地组织好比赛,不辜负广大参赛选手的信任,是对一个民间社团组织能力和公信力的严峻考验。
为此,中国国际标准舞学会制定了严格的专业学习制度,要求教师和评审员必须身体力行地达到国际上职业国标舞教师的水平,请国际舞蹈教师协会的老师按规定的教材进行教学和考试,经过多次、轮番、逐级的学习和严格的考核,只有在摩登舞和拉丁舞双项分别获得国际舞蹈教师协会职业教师资格的人,才能在国标舞学会举行的全国比赛中担任评审。同时,国标舞学会制定了一套严格的评审纪律,对赛场的评审工作进行严格的管理,凡有违反纪律的,一律取消其担任评审的资格,这使国标舞学会举行的全国比赛越来越受到广大选手的欢迎与认可,享有较高的声誉。
1996年,中国国标舞学会开始组织教师和评审员赴国标舞的发源地英国黑池学习考察,在国内获得优秀成绩的选手也纷纷走出国门,到世界各地的国际大赛中去一试身手,并纷纷向国际级的著名教师和大牌选手进行一对一的学习,大家看到了世界顶级选手的水平,找到了自己的差距,又开始了更艰苦的攀登。
>> 一朝争“荷花” <<
中国舞蹈“荷花奖”是中宣部批准的舞蹈界唯一的专家奖。1998年,经中国文联批准,原国标舞大赛中最高组别即职业摩登组与职业拉丁组的前6名参加了“荷花奖”的评奖。比赛要求每对选手除了要参加常规赛外,还要单独表演用国标舞语汇另行创作的、有标题的作品,这大大促进了中国最优秀的国标舞选手向专业舞蹈靠拢,也增加了他们自觉向中国主流舞蹈学习的热情,这十分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舞蹈表现力和创造力,也为国标舞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打开了大门。为此,中国国标舞学会从1999年开始专门开办了国标舞艺术表演创作培训班,邀请专家讲课,经过大家的努力,在国标舞的“荷花奖”评奖中出现了一批优秀的选手和作品。此后,学会还举办过多期国标舞编导培训班,有200多位选手、编导参加,使他们在之后的大赛中创作出既能融入社会生活、反映人类情感,又能借鉴中国古典舞、民间舞等各舞种元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优秀作品,使国标舞的艺术表演作品呈现出耳目一新的形态和艺术魅力,使中国国标舞在艺术表演的层面产生了不同凡响的发展与进步。
北京舞蹈学院的国标舞班还将他们的毕业作品设计成大型的国标歌舞剧《红舞裙》和国标舞舞剧《长恨歌》,这一用国标舞语汇创作大型舞剧的有益尝试,具有开创性意义,作品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和专业舞蹈界的关注。
一些优秀选手创作的国标舞艺术表演作品,通过参加文化部、中央电视台等举行的各类全国舞蹈比赛,大大开拓了群众对国标舞的认识,让更多的群众了解并喜欢上国标舞。他们出色的表演在各类大赛上夺冠,使国标舞在艺术表演领域的发展受到中国舞蹈界的好评和世界国标舞界的关注,成为中国舞蹈界又一亮丽的色彩。
>> 争辉新世纪 <<
2003年,中国国际标准舞学会和文化部主管的中国国际标准舞协会合并为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对促进中国国标舞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随着国标舞事业在中国的蓬勃发展,一代新人迅速成长,他们在全国各地纷纷成立了自己的学校,在艺术院校和普通大学内开设国标舞专业。为加强院校间的交流,北京国际标准舞学院于上世纪末发起组织并承办了“院校杯”公开赛,在两个组织合并后成为国标舞总会的一个全国性的常规赛,每年举行一次,至今已举行了13届,每届比赛都有来自全国专业院校与普通高校的八九百对选手参赛,在艺术表演、教学交流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
全国各地成立的国标舞的文化机构、俱乐部、培训中心等随着事业的发展越发壮大,在对国标舞的普及与提高起着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形成了新时期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如深圳港龙舞蹈文化机构从推广、普及国标舞的俱乐部开始,到注册成为国标舞经营企业;从承办全国的国标舞大赛,到获得连续10年在中国深圳举办国标舞世界杯的资格并得到世界舞蹈理事会的认可,为中国国标舞选手搭建了一个通向世界的桥梁,也给他们创建了向世界顶级选手和大师学习的平台。
10多年前,中国只有个别选手能出国去学习并参加世界级的比赛,至今,已有成百对次的选手在老师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组成中国军团,开到英国的黑池去参加世界国标舞界的“奥林匹克”大赛。过去,我们的选手只能去那里踩踩赛场的地板,第一、二轮后就几乎看不到中国选手的影子了;今天,中国有不少选手经过一轮轮的奋战,已能进入不少组别的最后决战,并获得冠亚军的成绩。中国已成为世界国标舞坛上一支强有力的生力军。
20多年来,中国的国标舞艺术事业在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广大选手的不懈努力,克服了来自各方面的重重困难,在不断的自我完善中顽强拼搏,在不断的自我超越中成长壮大。经世界舞蹈理事会授权,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已经举办了世界国标舞艺术表演舞赛;中国优秀的选手、教师、评审经过长期的学习与实践,已有80多位经世界舞蹈理事会考试批准成为该组织的国际评审;中国国标舞总会副会长季孝明、朱良津和港龙舞蹈文化机构主席王永刚已成为该组织目前在我国仅有的3位国际考官,并相继受邀多次担任国外比赛的评委,中国国标舞在世界的影响与日俱增。
>> 艺术无止境 <<
中国的国标舞从引进到今天已有20余年的历史,看似漫漫长路,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在世界国标舞发展的进程里,我们只是迈开了第一步,无数艰难险阻还等待着我们去逾越,一座座艺术高峰还召唤着我们去攀登,中国国标舞者要有不断超越、顽强拼搏的思想准备,绝不能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继续朝着更加宏伟的目标拼搏奋进。
任何艺术的发展都有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生存土壤,他们的生活环境和民族习俗包括音乐舞蹈是如何从原始状态发展成今天的模样?世界上最优秀的选手曾经如何演绎那些经典舞段?那些最辉煌的舞蹈场面我们今天是否已能达到?我们还缺少哪些方面的努力才能更接近我们的理想?我们向往完美,我们向往超越巅峰,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追求去实现属于自已、属于中国的辉煌。
中国国标舞艺术事业的发展靠每个舞者的努力与无私的奉献,靠所有人的披荆斩棘与拼搏精神,在大家团结、自律、奋进的舞步中,25年不过弹指挥间,我们将继续前行,曼妙而坚定……
(编辑: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