涓浗鏂囧鑹烘湳鐣岃仈鍚堜細

2025年3月31日 星期一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首 页 | 文 联 | 文 学 | 戏 剧 | 电 影 | 音 乐 | 美 术 | 曲 艺 | 舞 蹈 | 民 间 | 摄 影 | 艺术交流 | 文联报刊
书 法 | 杂 技 | 电 视 | 专 题 | 评 论 | 维 权 | 文 博 | 图 片 | 展 厅 | 文 献 | 名 人 | 文艺评奖 | 中国艺术报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文联简介
·文联章程
·主 席 团 ·党组领导
·书 记 处 ·机关部室
·办事指南
·第八次文代会 ·第七次文代会
·第六次文代会 ·第五次文代会
·第四次文代会 ·第三次文代会
·第一次文代会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首届北京国际芭蕾舞暨编舞比赛在即
http://www.cflac.org.cn    2011-06-17    作者:王畅    来源:中国艺术报

    引进高水准的艺术演出、推出高品质的原创剧目、举办高规格的主题艺术节……国家大剧院开幕以来总是不断为我们带来惊喜,如今这座艺术殿堂将再攀“新高”,酝酿辐射全球的国际性艺术赛事。由其主办的“首届北京国际芭蕾舞暨编舞比赛”吸引了全球的专业芭蕾舞者和专业编舞者报名。7月7日至17日比赛将进入决赛阶段,75位通过了初赛选拔的各国选手,将在此期间汇聚国家大剧院,共同角逐最后的奖项。据悉,“北京国际芭蕾舞暨编舞比赛”今后将作为常设赛事,每两年举办一届。

    大赛组委会日前已经进入了筹备的最后冲刺阶段,在紧锣密鼓筹备开闭幕式精彩演出、邀请评委、接待选手、设计奖杯等工作的同时,又将目光投向了芭蕾艺术的专业教育与普及教育,力求通过本届大赛打开一扇窗口,以此沟通中国同世界在芭蕾艺术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对中外舞蹈界发展都能起到积极作用的双赢局面。

    正是基于这样的目的,比赛期间,国家大剧院在剧院内安排了面向所有具备专业基础人士的公开大师班活动。参与本次授课的老师包括大赛评委以及组委会特别从各国邀约而至的芭蕾教育专家,包括德国著名国际芭蕾大师、纽约美国青少年舞蹈大奖赛评委罗兰·沃格,旧金山芭蕾舞团培训项目客座教师兼项目负责人帕特里克·阿曼德,英国皇家芭蕾舞团首席演员、蜚声世界的芭蕾明星塔玛拉·罗霍等。任何有意愿参加此活动的舞蹈专业人员,都可通过本次大赛的官方网站www.china-ibcc.org查询活动安排详情,并报名参与此次活动。值得一提的是,在开放大师班授课的同时,活动还将开设部分课堂旁听席位,在为专业舞者提供课程的同时,也能够为编舞、教师等专业领域人士提供宝贵的学习机会,力求令本届比赛达到最佳的辐射面和影响力。

    中国舞协主席、本届大赛组委会副主席赵汝蘅表示:“在本届芭蕾比赛中,我们特意邀请了各国的老师来给大家授课。让我们的舞者能够感受到国外最先进的教学方式。同时我们特别出资邀请了国外的钢琴老师来授课,这也正是想扭转国内舞蹈教育界对音乐素养和乐感训练的相对匮乏。同时,在现代舞方面我们更加需要看到国外尤其是欧洲国家的先进理念,我在出国访问的时候,看到很多见所未见的新的授课形式,是对学生具有启发性的授课,与我们的已经很不同了,我们想让中国的学生们也能够接触到这些理念,开启他们新的思想。”

    又讯 由国家大剧院主办的“首届北京国际芭蕾舞暨编舞比赛”自去年10月29日正式启动报名以来,受到了国内外舞蹈领域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其中最令舞蹈界专业人士感兴趣的莫过于7月14日至15日由大赛组委会同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合作举办的两场专业论坛。由于本届大赛在赛程设置上,突破性地设定了芭蕾舞和编舞两大部分,因此在设计此次论坛之初,便充分考虑到两者的各自特色和相互联系,为使论坛能够达到充分探讨的目的,而设立了两个不同的主题,邀请不同的嘉宾各抒己见。论坛将在比赛期间在国家大剧院举行,分别围绕芭蕾舞与编舞两个方面,参与讨论的嘉宾范围则是参与比赛的各国评委和我国舞蹈领域的知名专家以及各院团相关人士。

    其中,关于芭蕾舞的论坛将于7月14日举行,围绕芭蕾艺术创作的发展趋势以及芭蕾教育的现状问题和对策展开讨论。赵汝蘅表示:“我们想要通过论坛的举办听取各方的意见,一方面看看我们这次比赛举办得是不是成功,是不是值得;另一方面我们也想通过论坛深入了解世界上芭蕾教育的发展倾向。在国外,9岁参加比赛,12岁开始演出生涯的例子比比皆是,我们也想通过论坛向国外专家取取经,共同讨论更高效的训练方法,如何能让舞者有更好的速度、力量和表现力。”

    编舞主题的论坛在7月15日举行,将就各位参会专业人士的编舞观以及当前国际编舞现状进行研讨。关于这个论坛,组委会特别强调,不想做得“太圈儿”,不能仅仅局限在编舞这个狭小的领域内,而是要广开思路,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讨论中来,为这一领域带来更加鲜活、多元的想法。比如参与这一论坛的一些嘉宾并不是真刀实枪进行编舞工作的编舞家,而是具有敏锐艺术眼光的团长或领导者,其用意也正是在此。赵汝蘅表示:“我们在此次邀请评委的过程中特意扩大了范围,特别是将一些年轻的血液吸纳进来,因为舞蹈界需要听到新的声音,在以往的国际比赛中,我们常常看到的都是一些熟悉的老面孔,而今天我们想要听听这些年轻人的见解,我想这也能够令本次论坛产生更多的碰撞。”

(编辑:李钊)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版权所有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文联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沙滩1号院32号楼 邮编:100083
中国文联网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苑北里22号 邮编:100029
信箱:cflac@126.com  京ICP备05067365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440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