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联要闻

张文宏医生参观的“召唤”抗疫主题大展来啦!

时间:2020年04月13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微信公众号 作者:
0

  从严峻局势下的共克时艰,

  到抗疫取得阶段性胜利,

  从除夕夜各地医疗队“逆行出征”,

  到援鄂医护撤离武汉,

  2020年的春天,

  我们一起经历了这段刻骨铭心的时光。

  许多一线工作者、文艺工作者、社会各界人士,纪实、即时地为我们记录了上海乃至全国的疫情防控攻坚战中那些难忘的瞬间。部分精彩作品共同汇集在了中华艺术宫展出的召唤——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美术、摄影主题展。

  此次主题展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解放日报社共同主办,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上海市摄影家协会、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等单位联合承办。

  “这次艺术的形式我觉得非常的好,把这次战疫当中所有的方方面面都体现出来,所以英雄是存在于我们的国家的各个层面的英雄,大家都在一起才能取得今天这个胜利。所以感谢文联,也感谢画家、艺术家,艺术家让我们这一刻,人生当中最美好的时候成为一个永恒的时刻。”参观“召唤”主题展时,张文宏医生这样评价道。

  展览带领观众回顾了共同度过的这一段不平凡的日子,感受共同扛过的这一场不寻常的考验,总结这一个来之不易的阶段性抗疫成果。

  4月8日,主题展与观众见面了,小艺带大家探班,一起了解本次展览的主要看点。

  / 五个主展、两个附展 /

  本次展览是全国及上海在全面复工复产后的首个以“抗疫”为主题的大型展览。

  展出的800余件作品,是从以上海为主的1800余位一线抗疫勇士、文艺工作者及各界人士自发创作的13000余件视觉艺术作品中遴选而来。

  其中美术作品250余件,摄影作品480余幅,民间艺术、雕塑、装置等形式的艺术作品70余件/组。所有作品均为原创新作,其中80%以上是第一次向公众亮相。

  展览分五个部分的主展和一个摄影作品附展、一个漫画作品附展:

  “临危出征” “鏖战江汉” “坚强后盾”——以时间为主线,展示战“疫”时的各阶段各进程;

  “守望相助”“人间真情”——以空间为中心,展现战“疫”中的各块面各场景;

  附展“难忘瞬间”——以瞬间为关键词,用摄影作品定格战“疫”过程中稍纵即逝的感人画面;

  附展“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漫画主题展”,展览的80余件作品系从全国各地共1513人创作的5426件作品中遴选而来的。

  / “召唤”为题 跨界融合 /

  本次展览主题为“召唤”。

  “召唤”——是因为面对突发和汹涌的疫情危机,我们每一个人,都听见了党和人民的召唤,听见了责任和使命的召唤,听见了真爱和真情的召唤。

  在“召唤”这一共同主题下,上海文化系统和医疗系统单位深入自身的工作领域,调动资源、收集素材,创作者不仅有文艺工作者,更有一线抗疫勇士,并将美术、摄影、民间艺术、书法、雕塑、装置、诗歌、影像等不同文艺形式有机融合起来,从不同角度进行创作诠释。

  走到中华艺术宫五米层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宽18米、高2.2米巨幅大作《召唤》。

  这是上海美协邀请老中青画家共同创作的巨幅美术综合材料作品,20余位画家日以继夜,每6米一组,分成3组在一周内集体创作完成,这也是目前为止国内最大的一幅以抗疫为主题的美术集体创作,全景式地再现抗疫一线人物群像,成为展览一大亮点。

  宽4米、高3米的行书长卷六联幅《上海支援湖北医务人员英雄榜》是上海青年书法家张丰连续18个小时不眠不休书就的。

  与之呼应,著名书法家、篆刻家韩天衡通宵创作,以引首章“医者仁心”向《英雄榜》上的1649位英雄致敬。

  展期内,主办方还邀请了援鄂医务人员代表观摩展览,并将于展后将这幅巨幅书法作品赠送援鄂的上海医院收藏。

  展览中还集中呈现了上海文艺界新创作的多媒体主题作品,如四格连环画抗疫故事影像、澎湃网抗疫一线八集视频、SMG抗疫记录片以及各艺术门类“云创作”“云演出”“云展示”等。

  展览的后记是著名诗人赵丽宏专门为主题展创作的诗歌《在春天回望》,细细品读满含深情。

  / 名家大作集中展示 /

  本次主题展的另一大特点是,大作品多、好作品多、名家作品多。其中4米以上巨幅作品十多件,均是上海美术界中青年优秀画家在短短的十几天时间里废寝忘食、不眠不休的创作成果,展出的效果极为震撼。

  上海美协理事、中国画院画师汪家芳耗时三周完成的写意山水画《巍巍中国情》宽5米、高3.2米,画面将武汉、上海和全国的标志性景观融于一体,充分表达了“虽隔千里,一江连心”的温暖心声。

  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李守白父女新近创作了一幅特别的剪纸和油画相结合的四联画《向心力·中国力量》,整幅作品宽4米、高1.6米,以武汉地标黄鹤楼所置身的从暗到亮的天色变化,这也是剪纸这门“微艺术”的第一次“大手笔”。

  上海青年画家罗陵君的创作的一幅近4米高的油画《逆行者》,顶天立地的画面,只有一位身着白色防护服的抗疫战士,俨然有了些雕塑的意味。

  /“前线与后方”全景再现/

  跟随上海医疗队一起“逆行”的,还有全程进行影像纪实的“战地记者”。本次展览第一次实体展示了解放日报社摄影记者、上海派驻去武汉的两位“战地”摄影家赖鑫琳和董天晔拍摄的作品。

  “逆行”近50天,他们发回各类新闻报道数十篇、拍摄数万张珍贵照片,真实地展示了上海援助武汉的医务工作者在一线救助病患最珍贵、最感人的瞬间。

  展览还展出了从摄影人、媒体记者、一线医护工作者、广大志愿者拍摄的照片中精选出来的作品,用影像和文字图说方式汇集成影像故事集,采用长卷的方式向观众缓缓道来,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

  影像故事集不仅讴歌了抗疫勇士的伟大奉献精神,而且向我们展示了他们作为普通人的一面,以及发生的小故事,比如张文宏医生作为丈夫、作为父亲的柔情,比如一个母亲对哇哇大哭的4岁女儿的抚慰,都能直接击中观众心头最柔软的部分,都是普普通通的人,都有奉献牺牲的精神。

  抗疫期间,上海文艺界积极投身抗疫,不仅投身抗疫题材创作,而且争当志愿者,加入了抗疫保障工作,涌现出许多动人的小故事,在本次展览中也有专门版块予以呈现。比如老一辈文艺家王文娟老师为抗疫捐款并题词致敬医护人员,童双春老师捐出了自己积蓄的3万元支持抗疫等。

  / 线上线下同步 /

  疫情爆发以来,上海文艺界第一时间广泛行动,以文艺创作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心声和担当,自大年夜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奔赴武汉之际,上海美协、摄协、民协即通过网络发布创作倡议,大部分作品各协会也即时通过网络发布。

  比如在上海美协,主席郑辛遥以及一批上海美术中坚力量创作漫画、版画、国画、油画等各画种画家上千人积极响应,创作了作品千余幅,网上推送25期;

  上海摄协,以主席雍和为代表的上海摄影艺术工作者,以及一批一线医务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纷纷用相机和手机拍身边人、身边事,创作摄影作品万余幅,网上推送31期;

  上海民协,在主席李守白的带领下,上海民间文艺家创作了一大批剪纸、农民画、吹塑、丝网等民间艺术作品;

  这批作品通过网络推送、传播,引起热烈反响。它们中有不少已经以专题的形式,陆续通过“上海文联”微信公众号和大家见面,相信小艺的读者一定不陌生。比如摄影家、上海摄协主席雍和在疫情期间所拍摄的一组反映上海防疫抗疫摄影作品,当时就获得了“10万+”的阅读量。

  此次主题展的展品就是在前期网络征集的基础上,根据中华艺术宫的展厅特点和展览策展方案再征集、再发动的成果。

  在实体展厅展出的同时,上海市文联媒体中心和中华艺术宫还开设了线上展厅同步在线展示,作为展览的补充和延伸,在防疫抗疫的特殊时期,不出家门也能欣赏到精彩作品。

  / 主角是你们 /

  “我找到我的名字了!”

  来自东方医院的援鄂医疗队员们指着展厅墙上的《上海支援湖北医务人员英雄榜》行书长卷激动地喊了起来。

  这幅作品由上海青年书法家张丰悉心创作,长卷上的1649个名字,正是上海援鄂医疗队的完整名单。作品上方的引首章则是著名书法家、篆刻家韩天衡通宵创作的“医者仁心”,是艺术家向这1649位“抗疫”英雄的致敬与致礼。

  4月8日上午,来自华山医院、东方医院的上海援鄂医务人员代表,成为“召唤”主题展的首批观众。

  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援鄂医务人员代表在展厅中合影,他们背后是由上海市美术家协会20余位画家创作的宽18米、高2.2米巨幅大作《召唤》

  “看到这些作品,想起了我们过去五十多天在武汉的点点滴滴。”说话的时候,华山医院急诊科护士汤晶眼睛里一直闪着光。

  照片上的这个人就是我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工会常务副主席苏家春是摄影作品《加油!》的主角。曾前线亲历过十几年前抗击SARS和汶川救灾的他,又全程参与了这一次的战“疫”组织工作。

  “从大年三十第一批援鄂开始,华山医院总共出行了四批,每一批人员的准备工作我都参与了。”苏家春说。摄影者记录下的是2月9日华山大道上,上海第四批援鄂医疗队华山医院队员出发的场景。“华山医院共有215名医护人员征战出行,我认识他们每一个人。”

  苏家春和华山医院援鄂医疗队员们在照片前合影

  尽管此次没能亲赴湖北一线,但对于援鄂医护人员的心境,苏家春特别感同身受。“当时他们已经坐在大巴上,没法摇下窗户对话,我发自内心地为他们竖起手指点赞。没想到,被抓拍了下来。”

  于是就有了这张题为《加油!》作品。

  护目镜里的水珠太真实了!

  “太真了!完全把我当时体验到的那种情绪表现出来了!”艺术家的画笔完整地唤起了东方医院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重症监护室蔡小红关于武汉抗疫生活细节的回忆,她情不自禁地凑上前去细细观看:“特别是这里的一道水痕!整个护目镜里面都是水汽,你只能甩一甩头让水珠流下来。透过这条缝你才能看清楚东西。”

  这幅题为《抗疫天使——2020年2月9日,武汉,晴》的油画作品是画家靳文艺的创作。画幅下方,他专门设计了一个音频装置,按键之后便会播放起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的《天使日记》。他说,在创作这幅作品的过程中,这些“天使”的真实讲述一直是他的“背景音”。“从中能够体会到最鲜活的生活,最真实的心跳,真的很震撼我。创作的时候,我整个人都是沉浸在里面的。”

  为了更好地还原那种状态,靳文艺还专门找来了医护人员所使用的护目镜。“我戴在头上,试着感受医护人员的那种感觉,呼吸到的那种味道。真的觉得他们很辛苦。”

  因为这种真实的力量,让这幅作品成为了医护人员竞相“打卡”的所在。

  我要和张文宏医生合影!

  画家吴正恭《张文宏》肖像一下就抓住了援鄂医疗队员们的眼球。

  “我要和张文宏医生合影!”

  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医疗组副组长、东方医院心内科医生李昕和同事们竞相上前——谁都不能拒绝与偶像“同框”的机会。

  另一边,马海峰创作的《宅家就是战疫》系列小品同样引起了援鄂医疗队员们的关注。十二幅组图,用写实的手法将疫情期间上海人的宅家生活做了最真实的记录,而这也恰恰是他们“错过”的生活。

  “画得特别精致,特别贴近生活,感到特别亲切。看到画中撒了葱花的阳春面,就感觉饿了!在武汉的时候就特别想吃这样一碗阳春面!”李昕说她女儿也喜欢画画,希望替女儿“拜师”,并兴奋地与画家马海峰加了微信。

  “我是画传统写意山水、花鸟画的,春节期间也一直想着怎么去表现抗疫题材。”马海峰说。家人每天都要用电脑向区政府报送《疫情汇总表》,这给了他创作灵感。他决定用兼工带写的技法,记录每天画桌上的变化。“这是一份真实的心情日记,也作为特殊时期的一个纪念。”

  作品得到了医务工作者的肯定,这让马海峰非常感动:“我们只是宅家画画,相比军民团结战病魔,大批医护人员奔赴前线,我们是非常渺小的。”

  来自东方医院的援鄂医疗队员与上海美协主席郑辛遥在他的美术作品《一定要赢》前合影

  来自华山医院的援鄂医疗队员与画家奚文渊在他的美术作品《李兰娟》《钟南山》前合影

  “这次展览让我很感触的一点是,这次的抗疫过程,我们的媒体界文艺界一直实时在参与,所以才会有这么多这么鲜活的有现场感的照片和艺术作品。而在接下来的一个月,这些作品都会在上海这么有标志性的地点展出,让上海市民们欣赏浏览,这本身就是我们上海温度的体现。”苏家春说。

  苏家春与画家汪家芳在他的巨幅国画作品《巍巍中国情》前驻足。医生畅谈感受,画家认真倾听,画面里有一种别样的温情

  “每一幅作品都让我特别震撼,都特别美,每一幅作品都让我看到了大家满满的爱,我们也特别感动。”来自华山医院北院神经内科的吴问香也说。“其实不止我们一线医护人员,普通的志愿者、我们的警察、我们的外卖小哥,他们都特别特别不容易,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说着,她温柔一笑,“对我们医护人员来说,这是我们应尽的职责和使命,应该的。”

  春暖花开、万物欣荣。

  在此,小编诚挚邀请您前往中华艺术宫参观召唤——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美术、摄影主题展。

  共同来见证回顾社会各界为抗击疫情所作出的努力,亲身感受每一位作者真诚热烈的情感。

  正如主题展想表达的,在国内疫情得到基本控制之时,谨以此展,向舍身取义的勇士致敬,向众志成城的人民致敬,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抗疫工作的志愿者及国际友人致敬。疫情还未结束,形势依然严峻,战“疫”仍在进行,我们将继续共同努力!

  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美术、摄影主题展

  展览时间:4月8日—5月8日

  展览地点:中华艺术宫/5米层展厅(上海市浦东新区上南路205号)

  参观时间:10:00—18:00(17:00停止入场、周一馆休)

  主办单位: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解放日报社

  承办单位: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上海市摄影家协会、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

  支持单位:上海中国画院、上海油画雕塑院、上海美术学院、上海市医务工会、澎湃新闻

  参观提示:

  1. 为保证场馆正常参观秩序,建议提前电话预约参观;

  2. 通过预约的团体,可获得绿色通道等入馆便利;

  3. 在入口处出示随申码绿码并实名登记;

  4. 参观全程佩戴口罩并保持参观间距。

  感谢您的配合!

(编辑:张钰童)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