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联要闻

在曲艺界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全国政协十三届 二次会议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上的讲话

时间:2019年04月10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李前光
0
  各位艺术家、各位代表:
  今天,我们在中国文艺家之家召开曲艺界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具有重要意义。刚才姜昆主席及各位曲艺家谈了很好的学习体会,深受启发。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让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文艺工作和文艺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文艺工作者的亲切关怀。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篇情真意切、语重心长的讲话同他历次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一脉相承,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和变化的社会实践进一步对党的文艺理论进行了丰富发展,具有极强的思想性、理论性和指导性,为做好新时代文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引。
  我们要切实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学深学实学透,善思善悟善行,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动力和干劲。一个月来,中国曲协通过制定学习方案、开展分党组专题学习、理论中心组学习、青年干部学习小组学习、《曲艺》杂志社特别策划及融媒体推送等多种有效的举措,持续把学习引向深入。借此机会,我谈几点学习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站在培根铸魂的高度,充分运用曲艺善于用说唱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靠墙落地的教化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重要讲话中进一步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就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曲艺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自古以来就有说书唱曲劝人方的教化功能,善于以说唱叙事的方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将其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潜移默化地植入人心,实现价值观的靠墙落地。要切实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充分发挥曲艺在思想道德方面直指人心、劝人向善向上向美的重要作用,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地体现在故事情节之中、人物塑造之中、舞台表演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感染人教育人鼓舞人引导人,走进灵魂深处,筑牢道德根基,凝聚起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心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二、站在与时代同步伐的高度,充分展示曲艺善于讲述历史、记录时代、讴歌英雄的天然品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讲述伟大史诗、颂扬英雄故事、演绎世间传奇一直以来是中华曲艺的重要特质。广大曲艺工作者总能敏锐洞悉时代变化,及时捕捉时代闪光点,用作品记录时代足迹。《一车高粱米》《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立井架》《如此照相》《五官争功》《虎口遐想》《小偷公司》《如此包装》等一批成为一代人心中集体记忆的经典作品,无不是广大曲艺工作者观照现实生活、创作时代华章的有力证明。要充分发挥曲艺记录时代和创作史诗的天然品性,认识和反映新时代的精神气质,生动说唱新时代的万千气象,将曲艺的生动创造寓于时代进步的运动之中。
  三、站在以人民为中心的高度,充分发挥曲艺最具生活底色、深接地气的艺术优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
  曲艺的根在民间,最接地气,是从人民中走来且广受人民欢迎的艺术,说的是老百姓的悲欢冷暖、喜怒哀乐,唱的是老百姓的身边事、心里话。“不隔语,不隔音,顶要紧是不隔心”道出了曲艺接地气、连民心的本质内涵。骆玉笙、侯宝林、马三立、高元钧、李润杰这些曲艺大师,无不保持着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深厚情怀,那些经久不衰、家喻户晓的精品佳作,无不体现着为人民立言、为人民抒情的精神境界。中国曲协多年持续组织乌兰牧骑式的小分队开展“送欢笑到基层”惠民演出活动,带领广大曲艺工作者走遍祖国山山水水,为无数基层人民群众送去了温暖、播洒了快乐,让越来越多的曲艺工作者在为人民说唱中认清了使命责任,找准了坐标定位,把人民作为创作对象和表现主体,用心观照人民生活、命运、情感,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凝结在自己的作品之中,把曲艺的魅力、曲艺的快乐、曲艺的温暖传递给人民,在拥抱人民中实现自身的最大价值。
  四、站在为人民群众奉献更好精神食粮的高度,充分展现曲艺短小精炼、雅俗共赏的独特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创作要以扎根本土、深植时代为基础,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
  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还是要看作品,衡量一个艺术门类繁荣发展的重要指标也还是要看作品。曲艺大多短小精悍,却能四两拨千斤;曲艺讲究通俗世俗民俗,道尽人间百态、百姓冷暖。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70年间,一代又一代的曲艺人,都在为这门艺术的守正创新、精益求精而不懈努力。今天,在曲艺从“高原”迈向“高峰”的关键时期,这个接力棒交到了新时代曲艺人的手上。要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提高原创力,做到人情练达、雅俗共赏,用小作品反映大世界,把质量作为曲艺创作的生命线,用心用功用情打造新时代曲艺精品力作,用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五、站在用明德引领风尚的高度,充分发扬广大曲艺工作者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优良传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大家理应以高远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为社会作出表率。”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文艺工作者既要靠作品,也要靠人品,才能做到言为士则、行为世范。我们曲艺界历来讲究“未曾学艺,先学做人”,把为国为民、侠之大德大义作为养德修艺的最高境界。革命战争年代,王尊三、韩起祥、常宝堃、程树棠等一大批曲艺工作者用鼓舞人心的作品乃至鲜血和生命诠释了革命文艺战士的家国情怀;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广大曲艺工作者不辞辛劳,把欢笑、温暖和力量送到老少边贫地区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第一线,展现出深厚的为民情愫。我们曲艺工作者要发扬这种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优良传统,坚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自觉抵制不分是非、颠倒黑白的错误倾向,自觉摒弃低俗、庸俗、媚俗的低级趣味,自觉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腐朽思想,绝不让廉价的笑声、无底线的娱乐、无节操的垃圾淹没我们的生活,做到修身与创作共进、人品与艺品齐升,真正成为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先进文化的践行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文联、中国曲协成立70周年,还是文联曲协深化改革各项措施落地落实之年,全年大事多、喜事多、重要时间节点多。这就要求我们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牢牢抓住团结引导最广大曲艺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繁荣创作,建设德艺双馨的队伍这一改革的总目标,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切实推动曲协改革创新、推进曲艺事业繁荣发展,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李前光: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 
(编辑:李哲)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