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联要闻

传统民俗活动为乡村振兴提供有益思路

时间:2019年02月25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张志勇
0

中国民协组织调研队赴河北涉县调研民俗活动及非遗项目,专家表示——

传统民俗活动为乡村振兴提供有益思路

  2月18日晚,农历正月十四,在河北涉县张家庄,门前巷口悬挂着当地村民自己制作的灯笼,主街上正在举行隆重的花灯巡游活动,其中既有表现白蛇传、西游记等传统故事的花车,也有反映打铁、推磨等百姓生活的花车。天空飘起的雪花丝毫不能减弱当地村民参与的热情,反而增添了“正月十五雪打灯”的喜庆。

  “寓教于俗,让老百姓获得快乐,比我们平时过节只是吃一顿更有意义。 ”河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戴建兵说。

  从正月十四至正月十七,中国民协组织的调研队围绕涉县喜庆多姿的元宵民俗,在9个村庄开展了紧锣密鼓的田野考察,调研的民俗活动及非遗项目近20项,包括两项国家级非遗——女娲祭典、涉县赛戏,两项省级非遗——更乐民间花会、台村上刀山,以及骨节藜鞭、爬虎小调、搭高台、元宵节灯会、窜灯棚、祭火神等一系列红火热闹的民俗活动。

  这些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被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张士闪形容为乡村文化生活的“花朵” ,而活动举办之前的运作规划是“根叶” ,活动举办之后的评判与影响则是民俗活动结出的“果实” 。张士闪表示,乡村振兴难的是组织振兴,因此这些民俗活动的价值特别体现在它的运作机制上。支撑着这一系列民俗活动的价值体系和运作机制,虽然形成于农耕社会,但可以延伸到当下以及未来,为今天的乡村振兴提供有益思路。

  前不久,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印发通知,对组织开展好2019年传统节日文化活动作出部署安排,要求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主线,以春节、元宵、清明等七大传统节日为重点,引导广大群众在积极参与中体验节日习俗、展现中国精神、增进文化自信。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单位倡导的“我们的节日”这一主题活动在全国各地已经蓬勃开展了十多年。

  “人民的节日人民办,人民的节日人民过。 ”中国民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侯仰军表示,中国民协充分发挥民间文艺传承民俗、广接地气的优势,联合地方党委政府及文化宣传部门,在传统节日的重要发源地、流传地,开展地域特色浓郁、形式多姿多彩、具有时代风貌的节庆文化活动,积极探索节日文化融入当代文化建设的新思路和新途径。

  涉县还是我国重要的女娲文化之乡。有关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制作丝竹、通婚立仪等传衍中华民族、开启华夏文明的故事在中华大地上世代流传,涉县诸多民间文艺样式紧紧围绕女娲文化形成独具特色的春节文化氛围。在我们的节日——2019中国涉县春节风俗展演暨女娲文化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表示,博爱仁慈、勤劳勇敢、开拓进取的女娲精神具有鲜明的现代意义。

  同时,涉县作为红色革命老区,调研队在考察中特地融入了向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广场敬献花篮、参观考察红色记忆小镇和一二九师纪念馆等活动。在中国传统节日缅怀革命先烈,使传统民俗与红色记忆水乳交融,已成为涉县当代民俗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编辑:赵超)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