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络文艺>网络文艺资讯

线上春节助推文艺新业态

时间:2021年02月22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关戈
0

  春节假期结束了,但各地依然年味十足。喜庆的春联,火红的灯笼,寄托着无数中国人阖家团圆、日子越过越红火的期盼。受疫情影响及在“就地过年”倡导下,今年春节又有一些特别,春运客流、出行人次大幅减少了,但春运“客降”、物流“货增”,宅家看春晚、云上过大年依然给这个牛年春节注入了浓浓的年味儿。我们从中看到了人们的家国情怀,看到了科技培育新业态、文艺营造新年俗的积极努力,更看到了期盼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景。

  线上文艺的春节档爆发,无疑是今年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自疫情发生以来,线上文艺从最初的试水到如今逐渐有序成熟,其实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探索期。春节期间,各地广播电视台、各大文艺院团纷纷组织各类“云上”春晚、线上展演展播活动——据媒体报道,其中有央视春晚的线上播出、全民互动,也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职工把自编自导自演的“村晚”搬上“云端”;有荟萃20台优秀舞台剧目的“奔小康·过大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线上演播活动、国家京剧院携手咪咕公司推出的“5G+4K”《龙凤呈祥》“云演出”,也有上海推出的“艺起前行,申暖人心”百场春节线上文艺展演……而“百花迎春”中国文学艺术界2021春节大联欢、首届中华曲艺网络春节联欢会以及各地文联举办的各类视频展播、云端演出等,更是名家新秀踊跃参与、节目剧目丰富多彩。这些线上的展演展播活动,涵盖戏剧、音乐、舞蹈、曲艺等众多门类,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了良好的年节气氛。

  在过去的一年里,其实有过不少关于线上文艺的讨论,特别是强调现场体验的舞台艺术。传统的观演关系被打破了,传统的团圆变成了云端、线上的团圆,但我们看到了科技赋能打开的崭新空间。比如,国家京剧院携手咪咕公司推出的“5G+4K”“云演出”,就创新设计了不少适应当下观演模式的功能,像不同视角切换功能、“云包厢”帮助观众与家人云上团圆、“云呐喊”强化“在一起”的现场感,等等,都给观众提供了满满的体验感。很显然,这得益于我们国家近些年来在高清直播、虚拟现实、云计算、数据高流量通勤等科技领域的迅速发展,同时也得益于文化文艺工作者面对新机遇、新挑战,围绕文艺传播的新特征、新要求,而进行的一系列创新创造。科技与文化文艺的融合创新,培育了新业态、营造了新年俗。

  在这一刻,人们配合疫情防控需要的自觉是让人感动的。回家团圆,几乎是每个中国人心中最焦灼、最温暖的情结。每逢佳节倍思亲,那流淌在异乡游子心中的传统文化,让人很难想象,而“非必要不出行”“就地过年”的倡导,能够让这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一下子放缓了人员流动的步伐。在思乡团聚的浓厚氛围中,他们成为“原年人”,选择了另一种方式过年,也成为汇聚到线上文艺、云端演出的另一端。从观演关系的角度讲,这可能部分源于疫情倒逼下的调整,也是文化情感、乡愁情结的释放,但更是一种有国才有家、家国紧相连的淬炼升华,从而投射为一种具体的行为、一种文艺欣赏的巨大能量、一种文艺业态的广阔空间。

  或许我们突然有一种感受,那就是相比于线下观演关系的“近”,线上、云端有一种新的“近”扑面而来。云计算、大数据给所有的线上演出提供了一个具体可感的数据场,以往依托剧场问卷调查等所形成的观众反馈信息,突然汹涌而来,为创作题材的选择、文艺作品的提升乃至创演单位对观众的精准服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这是前所未有的,更是文艺行业合理地调配资源、合理地协调创演活动、合理地布局文艺循环格局的重要契机。

  相比于世界其他国家,我们国家的疫情防控紧张有序、逐渐向好,但受外部因素等原因影响,或许在一段时间里,线上、云端恐怕都会成为文艺活动的一个重要领域。春节期间各类线上文艺的集中爆发及其在营造年味中所发挥的作用,倒像是一次全民参与、科技与文化赋能的业态演练,在最具有挑战的时刻,让创作生产、科技研发、传播引导、观众凝聚等各种文艺要素、文艺关系充分地交汇融合、激发创新。目标是什么呢?通过研究新的业态特征和要求,通过调整升级,构建文艺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挖掘文艺繁荣发展的新动能。

(编辑:高涵)
会员服务